陳海峰 韓晨 王志海
【摘 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已成為大學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成為大學生認識、了解、感知社會的重要途徑,能夠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意義。文章介紹了ZSD環境保護實踐隊如何搭建暑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利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提高實踐效果和效率,實現雙向受益的實踐機制。
【關鍵字】暑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環境保護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十年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開展由起步到規范并越來越完善,已成為大學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成為大學生認識、了解、感知社會的重要途徑,能夠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促進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3]
雖然暑期社會實踐日益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重視,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1.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沒有長效機制,沒有固定的實踐基地,走過場現象較為嚴重;2.內容上沒有針對社會實際和農村所需,無法為社會做貢獻和為百姓做實事,存在著“做得少、學得少”、實效性不強等弊端;3.實踐的功利性傾向嚴重,與專業相結合的程度較低等。[4-6]
一、背景
自2010年以來,ZSD環境保護實踐隊以“凝聚綠色心靈,啟迪綠色智慧,實踐綠色行動”為宗旨,在LX市開展了一系列環保科普宣傳實踐活動。在這五年里,環境保護實踐隊在學校學院領導、LX市團委的關心和支持下,以LX市青少年宮、和平公園及周邊社區、鄉鎮學校及周邊農村為固定實踐基地,圍繞“環保”大主題,展開農村、學校、社區三方位全覆蓋式的系列“三進”環保科普宣傳活動,逐步形成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在實踐過程中,團隊充分發揮隊員的專業優勢,走出高校,深入基層,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活動方式,切合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引領環保新風尚。
二、具體做法
1.建立實踐基地,形成長效機制
ZSD環境保護實踐隊在連續開展環保實踐五個年頭中,以LX市青少年宮、和平公園及周邊社區、鄉鎮學校及周邊農村為固定實踐基地,合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播撒科技與文明的種子,形成了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長效機制。下面以LX青少年宮為例,介紹歷年活動。
(1)趣味節水,環保惜源。2010年和2011年暑假,ZSD環境保護實踐隊在少年宮廣場上開展“趣味節水運動會”。實踐隊成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節水知識展、節水科普小實驗、互動游戲等形式,向前來參與的家長與青少年宣傳用水安全與節水知識,傳遞“節水、護水、惜水”的綠色環保理念。此次趣味節水運動會,結合專業知識,利用許多原理簡單、操作簡便、現象明顯的小實驗,同時給表現優異的參與者一定數量的獎章和獎品,吸引了眾多小朋友的參與,取得良好的效果。
(2)探知求證,童心飛揚。2012年和2013年暑假,ZSD環境保護實踐隊來到LX市青少年宮,舉辦了“求證實驗室”綠色環保游園會。隊員們發揮學院優勢與專業特色,將神奇的實驗帶入少年宮,讓青少年更接近實驗,并從實驗中獲得知識。藍精靈變身、談茶色變、簡易農藥檢測……多樣且易觀察的實驗現象使得青少年宮的小朋友們目瞪口呆。對于家長及青少年們提出的疑問,隊員們均作出了詳盡細致的解釋,用耐心和細心幫助他人。“求證實驗室”不僅吸引了擁有強大求知欲的小朋友,更引得大量家長們駐足停留,讓環境保護知識得到更大的普及,活動也取得巨大成功。
(3)融綠于行,繪夢于心。2014年7月,ZSD環境保護實踐隊在LX市青少年宮,舉辦了“五水共治·舞水情”環保公益活動。實踐隊員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通過環保知識大講壇、環保水知識PK賽和環保手抄報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水資源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同時,實踐隊也積極開展“走進‘水科學”實驗大講堂,隊員在課堂上給小朋友們展現了多個神奇的與水相關的科學小實驗,尤其是“大象牙膏”實驗,在簡單的試劑混合下產生了大量白色泡沫,酷似超大號牙膏。這些奇妙的實驗深深地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向孩子們展現了水資源絢麗多姿的一面,同時也深化了水資源保護意識,加深了他們對“科學”與“環保”理念的認知度。實踐中一系列的活動,不僅契合了浙江省近期推出的“五水共治”大政方針,也積極傳遞了社會環保事業的正能量,得到了青少年宮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構建專業團隊,傳播高校技術
ZSD環境保護實踐隊一般由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和研究生組成,并有專業老師帶隊指導。從2010年以來,始終切實貫徹“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的實踐思想,以“流動實驗室”為載體,深入基層,充分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傳播高校知識,開展系列利民活動。
(1)水質檢測解疑慮。為確保水質安全,隊員們憑借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檢測方法,對水樣的PH值、含p量、含s量進行了反復多次初步檢測,確保數據的科學性與說服力,并根據數據制定出了一套科學嚴謹的處理方案。此外,為進一步科普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隊員們針對村民日常生活垃圾處理問題進行耐心講解,循循善誘,引導村民有意識管理人畜糞便,避免將未經石灰或者漂白粉處理的糞便直接排入江中。
(2)科普冊子尚環保。為了深入推廣與日常生產生活相關的環境健康知識,促進大眾養成有益于環境保護、健康安全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實踐隊隊員利用自身專業素養,結合重點科普對象的特點以及當地實際生產生活所需,羅列了有關環境與人體健康、節水護水等方面的知識要點,編寫成《生態環境與健康》、《土壤與肥料使用》、《節水金點子》等環保科普系列宣傳手冊,面向各個年齡階段的市民發放。
(3)科學調研求真知。為了積極響應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的號召,ZSD環境保護實踐隊赴LX市各大水庫及周邊鄉鎮展開關于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的調查研究,該次調研活動歷時十二天,隊員足跡遍布12個村莊。秉著“環保科普行,青春我最行”的活動思想,實踐隊員組織開展了關于村民水資源保護意識、水資源保護現狀、法律保障落實情況、水質監測及應急飲用水建設等方面的調研活動,并走訪了LX市環保局進行相關人物訪談。
3.擴大服務范圍,全面宣揚環保
從2010年到2014年,我們終堅持專業導師帶隊的實踐模式,利用流動實驗室,發揮專業優勢,用科技服務社會、服務地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ZSD環境保護實踐隊以堅持專業特色為基礎,并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開展“科技進農村、科技進社區、科技進課堂”的“三進”實踐活動,大力開展“生態養殖、低碳環保和五水共治”宣傳實踐活動,力求全面宣揚環保。
(1)生態養殖進農村,科技扶農保富強為把高校技術帶入基層,實現科技支農,ZSD環境保護實踐隊以LX市某鎮棘胸蛙養殖場作為實踐基地,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開展農村環保普及活動,使生態養殖、環保養殖理念深入人心。為了給棘胸蛙養殖戶提供更專業的知識,把實踐隊科技支農、生態環保的核心理念落于實處,實踐隊指導老師鄭教授親自前往指導。在棘胸蛙飼養環節,隊員們學以致用,篩選棘胸蛙食物-活黃粉蟲,對死亡蟲子進行掩埋處理,防止環境污染。經實踐隊隊員建議,基地管理人員將建筑棘胸蛙生活用水消化池,通過魚類等生物凈化養殖場污水,保證養殖場排水的安全。在如何降低蛙類死亡率、增強棘胸蛙抗病能力等問題上,實踐隊員進行了詳細講解,并向養殖戶發放了前期調研總結編寫出來的《棘胸蛙養殖技術》,使他們對棘胸蛙養殖過程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防病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物物交換進社區,低碳環保增和諧。為實現閑置資源再次利用,使廣大市民感受低碳新主張,品味環保新生活,ZSD環境保護實踐隊走進LX市和平公園及周邊社區舉行了物物交換、舊物改造、變廢為寶等活動。通過將各個家庭中被閑置了的廢舊資源集中起來,經物物交換的形式將物品進行互換,實現在需求基礎上的接近等價值的調節互換,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從而達到環保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實踐隊員在生物科學人員的建議下,隊員們將利用“蜂蜜的甜味吸引蒼蠅而夾竹桃汁則起殺蟲作用”的意見與環保理念相結合,用回收的廢舊塑料瓶和單面打印紙進行舊物改造,制作成捕蠅利器,實實在在地為食品生意的百姓帶去了切身的便利。
(3)綠色課堂進學校,立在少年促文明。學校是每年社會實踐必經的一站。為積極響應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的號召,ZSD環境保護實踐隊在某鎮GTZX小學,展開環保科普課堂。隊員們以“青蔥年華,水主綠未來”為主題,在課程設置上充分結合學院特色和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開展了環保繪畫課,創意寫作課、“水魔術”實驗課等一系列環保課堂。例如實驗課上,在實踐隊員的精彩講演下,一個個神奇的實驗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如卡紙托水、神奇的瓶子等,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中驚嘆連連,平凡的水原來可以如此有趣,甚至積極要求親身參與實驗中去探索水的奧秘。
三、總結
1.建立穩定、連續的實踐基地,大大提升社會實踐的實效性
在五年的實踐過程中,實踐基地與環保實踐隊相互了解和信任,實踐活動較容易開展,不用為熟悉當地環境而苦惱不堪,不用為找社會實踐地點而東奔西走,一到實踐基地就可開展實踐活動;在穩定而連續的實踐基地開展持久性的環保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逐步提升當地居民、農民的環保意識和理念;此外,在穩定而連續的實踐基地開展活動,使我們在原有的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入實踐內容和創新實踐方式,增加了實踐深度和廣度。
2.結合專業知識,創新實踐內容,提升實踐魅力
在LX市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以專業為依托設計活動內容,通過實驗演示讓居民、青少年們更直觀的感受環境污染、水質污染、大氣污染;以趣味游戲為依托將環保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居民、青少年們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學習環保知識,提升環保理念,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以科技鄉下為主線,為當地農民提供養蛙技術、藍莓種植技術,編寫《棘胸蛙養殖技術》,提供科學的養殖、種植建議。此外,每年環保暑期社會實踐隊結合時代背景,以不同的環保主題開展豐富的環保實踐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后,LX市團委、社區主任、少年宮宮主都會誠懇地邀請我們下次再來。
3.實踐雙方相互依托,形成雙向受益的長效機制
在五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與LX市各實踐基地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一方面,實踐基地借助于我們的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來服務地方,如:提供科學的養殖和種植建議、如何防止病蟲害、水質監測等;同時宣傳環保理念和提供志愿服務,提升當地青少年、居民、農民的環保意識,如:每年以不同的環保主題定期開展實踐活動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另一方面,實踐基地每年給實踐隊的實踐活動提供活動場地、桌椅等實踐物資、聯系相關職能部門等,為實踐隊員帶來極大的方便。同時,實踐隊員在實踐過程中不僅提升自身的活動組織能力、策劃能力、處理問題能力,更鍛煉了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社會責任意識,真正實現了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奉獻社會、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學儉.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J].高校理論戰線,2005,(5):30-31
[2]喬木.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創新模式探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5):91-94
[3]張佳.探析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長效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3,(11):157-158
[4]張宏亮,柯柏玲.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1):134-136
[5]李帥英,曹秀芬,李玉靈.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中國林業教育,2011,29(1):7-9
[6]孟鵬濤.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論刊,2012,(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