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亞玲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和寫原本就是一家人,閱讀是內化,寫作是外化,閱讀是積累,寫作是運用,閱讀與寫作如影隨形,相輔相成。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種“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讀書破萬卷”的基礎上的。兒童具有與別人分享想法和感情的天生愿望,一旦他們認識到語言文字的交際作用,有機會運用語言文字這一工具,他們就會渴望在課文的閱讀中促進自身習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一、利用課文空白,設計練筆活動
這里所說的空白,是指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把與課文內容有關,但課文又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部分進行合理的補充、解釋和說明,從而不僅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感悟,而且有利于學生對課文語言形式和寫作方法的把握。
在現行的小語教材中,有些課文的結尾往往用省略號留下空白,讓讀者去聯想、去補充,其實在這些似乎是“無”的空白之處,有著極其豐富的“有”。如教到《泉水》一課最后一段時,我是這樣處理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只有兩個詞,后面有六個小圓點,這叫‘省略號,它告訴我們泉水還流過很多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泉水它流過哪兒?遇見了誰?都說了些什么?學著課文的樣子,說一說。”學生在填補空白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這個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優美的語言和獨具匠心的語言形式。
在教材中還有許多緊扣課文內容、生動有趣的精美插圖。這些插圖是編者根據文意插進去的,大都緊密配合課文內容的重點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我妙用這些插圖補白,啟發學生或繪聲繪色地敘事,或栩栩如生地寫人,或身臨其境地談感想,或生動形象地狀景。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圖上畫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燒身的情景,課文只用“一團烈火把他整個兒包住了”這句話作了描寫。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然后把圖上的內容,如火苗燃燒的樣子、邱少云被烈火燒身時的神態、手抓泥土的動作等都仔細地用文字描繪出來,最后還要求學生寫一寫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過這一“補白”練習,學生頭腦中的畫面靈動起來,把“畫”變成“話”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英雄人物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二、模仿課文寫法,遷移寫作技巧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范文,這些范文的寫作方法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們應該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運用寫作技巧表情達意。表達的形式力求豐富多彩,如仿寫、改寫、擴寫、縮寫和續寫等。在學習了《搭石》一課之后,我告訴學生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蘊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你也可以從生活中發現美:美就在媽媽的千萬次嘮叨中,美就是校園中伸手撿紙的彎腰。學生仿寫時,有了依據,有了畫面,有了資料。
如:《人物描寫一組》是人教版的一篇課文,引領學生感受人物形象,學習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等人物描寫的方法。同時 這篇課文的三個片段題目都很有特點,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學完,馬上引導孩子仿寫人物,就題目這一點變化就很大,孩子們的習作題目有能體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如《一個急性子人》、《幽默的妹妹》、等等;有直接點明中心的《樂于助人的他》《閑不住的奶奶》、《我的“嘮叨”老媽》等;也有題目寫明人物身份的《我的“虎” 班長》、《短跑“明星”波波》等等。
縮寫的例子就更多了,像《草船借箭》、《金色的魚鉤》、《景陽岡》等課文篇幅較長,都是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適合學生進行縮寫練習。學文的同時,讓學生自選縮寫,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的能力,駕馭語言的能力。縮寫練習,要在學生認真閱讀原文,理清層次結構,抓住主要內容,領悟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要點之后方可進行。只有對原文內容有了透徹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縮寫出的文章才不會離譜。
讓閱讀滋潤習作,與習作攜手共進就是將閱讀內容和寫作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讀促寫,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結合教材進行讀寫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本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還讓弄清楚為何這樣寫。在講解時引導學生利用課文空白,設計練筆活動;隨時想到學生從閱讀中可以學習哪些寫作知識和技巧,可進行哪些寫作訓練等等。就這樣持之以恒,反復實踐,練筆不輟,積極挖掘“源頭活水”,學生的寫作隨之得心應手,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數年的實踐與探索,我和學生們嘗到了“讓閱讀滋潤習作,讓閱讀攜手習作,讓閱讀與習作比翼雙飛,共同進步”的樂趣,也深深地感受到閱讀和習作就像一株并蒂蓮,只有精心呵護,才能開出人間最美的花朵。同時,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彼此相互幫助、共同提高,促進了教師、學生和課程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