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熙元
陳伯達是個怪怪的人,可以歸納為以下八個特點。
一、頭頂不見天日。無論冬天夏天,黑天白天,室內室外,他總是戴一頂帽子。不是他家里的人,很難知道他的頭發是白是黑,是多是少,以及發型如何。
二、不問別人姓名。他到首鋼多次,軍管會的幾位領導人迎送陪同,向他匯報,聽他講話,但他始終不知道這些面孔熟識的人姓甚名誰,擔當何種職務。至多,他只是籠統地知道這些人是負責人。
三、喜歡平房。當時首鋼廠東門辦公的院子里,只有一座磚砌的拐角平房和幾排油氈蓋頂的工棚式的房子,簡陋至極。陳伯達看了大加贊賞,說是“艱苦樸素,腳踏實地”。“文革”中他到石家莊,看到當時的河北省革委會在裕華東路原石家莊地區黨校的一座樓里辦公,隨口提出批評:“不要高高在上嘛!”他走后,河北省革委會主任李雪峰便下令將機關搬到橋西的一處平房里。
四、不坐沙發。因為他經常光顧,以表示禮遇,首鋼在辦公室的一間大房子里,周圍擺一圈沙發,中間鋪上地毯。他來了,對沙發不屑一顧,將屁股落在地毯上,盤膝而坐,侃侃而談。其他人在他面前也就不好坐沙發,只得主隨客便,一齊席地而坐,連時任北京市革委會主任的謝富治也只好如此。
五、說話難懂。他那一口福建話,聽起來實在費勁。別人為聽不懂他的話而著急,他也為別人聽不懂自己的話而著急,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急國急國(這個這個),痛不痛(懂不懂)?”謝富治懂得他的話,與他同來的時候,總是替他當翻譯。他對謝富治表示感謝,連連拱手道:“你是不殺(菩薩),你是不殺!”
六、不準記錄。他講話時,發現別人記錄,便立即制止:“為什么記下我的話,是不是想抓辮子把我打倒?不要記不要記!”所以,在他正面和兩側聽他發表“高論”的人,只能洗耳恭聽。但在他背后還是特地安排了一個能聽懂他說話的人做記錄。因為他的身份是中央常委、“文革”組長,他說的話是要向下傳達貫徹的,不記怎么行?
七、自由行動。做到中央常委,出行都有警衛隨同,需要由秘書事先向中央警衛局打招呼。我們在首鋼,每每見到陳伯達坐一輛掛著“午”字牌(空軍車牌)的轎車,由一名身著空軍軍服的女護士陪同,悄然而至。約莫十幾分鐘以后,才有一車警衛人員匆匆趕到,下車后急忙分布到隱蔽處實施警戒。我問戰士:“你們為什么不和首長一起來?”戰士答:“咳,他出來不先打招呼,弄得我們好緊張。”
八、周末深夜,突然來臨。一個星期六晚上,11點左右,我們幾個在會議室下象棋,二人對陣,余者旁觀。身后忽然有人說話:“跳馬,跳馬!”回頭一看,啊唷,竟是陳伯達。大家連忙推開棋盤,張羅接待。陳伯達說:“不慌,接著下。”怎能不慌呢?因為是星期六,頭頭們都回家了,于是打電話通知,派車接人,搞得手忙腳亂。后來掌握了一條規律:陳伯達單獨到來,多在周末的半夜,而且說來就來,事先不給通知。為此,每逢周末,都要做好準備,頭頭們也要輪換留宿值班,以防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