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惠 吳沛璇
窩居在小套房里的信息圖表公司
●許秀惠 吳沛璇
吳培弘、黃威愷、劉家瑋、葉仁智等六位平均年齡27歲的臺灣大學畢業生,來自不同領域,卻“不務正業”地擠在臺北市中華路的一套不到十坪(約33平方米)的住房內,靠著幾臺電腦和墻上一塊記事白板,聯手創立臺灣第一家信息圖表(Infographic,一種將信息圖像化的技術)公司Re-lab。
這種擁有信息匯整分析、繪圖、動畫等軟件整合能力,并企圖以議題內容掛帥、傳達影響力的新創公司,正是典型新世代的創業模式。
校園時代幾位創業者就表現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加上本來就喜歡繪圖、動畫,他們自學有成后,就常以學生身份接活。只是當時這些“臭皮匠”還沒會合共事。
前幾年,信息圖表的概念開始萌芽,吳培弘腦筋一動,揪來其他五人一起創業。
打著臺灣第一家主打信息繪圖的設計顧問公司的名號,第一年,Re-lab就吸引包括臺積電、臺達電、Yahoo奇摩、flying V等知名客戶上門;短短三年間,營業額就成長了10倍。八個人的公司,今年第一季的業績,就達到去年全年標準,預估今年全年營收可破千萬元(新臺幣,下同)。
re-lab
創辦人:吳培弘、黃威愷、劉又瑄、劉家瑋、王成祥、葉仁智
成立時間:2011年
初期資本:10萬元新臺幣
主要業務:臺灣唯一的信息圖表設計團隊
成績:2014年營業額約350萬元新臺幣
創業日記:
2011.08吳培弘提議一起搞個信息圖表設計公司,感覺很有意思。
2012.08劉家瑋去當兵,接著葉仁智也得去,大家有點松散了。
2012.09接到臺積電打來電話,要我們幫忙做企業社會責任(CSR),大家顯得有點興奮。
2014.11劉家瑋、葉仁智歸隊,“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順利設計出手,回響超乎想象。2015.05要開始做我們自己有興趣的項目。
對Re-lab這群年輕創業者來說,接生意像磨劍,不同類型與業主能讓寶劍越磨越利,他們的信息解讀分析、繪圖動畫呈現功力因而越練越強。
業務量雖放大了,但Re-lab不滿足于只是接生意謀利,他們關心臺灣未來,更想透過一身功夫,發揮影響力,反映社會現象,引發群眾一起思考、討論。
現任Re-lab項目管理的劉又瑄就說:“我想知道怎樣能讓社會變得更好。”她大學時代就通過實習嘗試過許多不同工作,她不想進企業體制的原因是想發揮年輕人的力量,做一點有影響力的事;另一位創辦人葉仁智也說,創業凡事必須自己做,有挑戰性,成就感也比較高。六個人盡管個性殊異,想發揮力量,影響社會的念頭卻很一致。

Re-lab創辦人劉家瑋(左一)、葉仁智(右二)、劉又瑄(右一)
這群不想走入體制、又有個性的創業團隊,接活其實也很有性格。如果找上門的客戶提供的信息內容有偏頗、立場不夠客觀,就算錢給得多也不接;相反地,有些生意即使預算不夠,但只要認定為發揮空間大、具挑戰性或者所處理的信息很有價值、具有公益屬性,也能以“公益價”接下來;而所謂公益價格,往往是象征性地收個紅包。
去年臺北市長選舉前,關鍵評論網推出“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的游戲,就找上Re-lab負責設計。
這個游戲讓玩家盲選心目中理想的政見,在游戲結束后,分析出玩家應該投的候選人,由于創新有趣,在選舉期間,創造高達39萬的瀏覽次數,許多老板都知道這款游戲。但這項項目費時一個多月,Re-lab卻未收費,因為對他們而言,傳遞這樣的信息更有意義。
盡管有個性,但在營運上,Re-lab很清楚維系客戶關系的重要。一旦接進來的生意,能根據客戶“目標客群”的意見來調整圖像呈現的方式?!按蠹蚁敕ú灰粯記]關系,去測試就知道了,我們不會堅持自己的設計最好?!必撠燀椖抗芾恚鎸蛻舻膭⒂脂u點出了Re-lab務實的一面。
隨著名氣的打開,不少創投公司主動表達投資意愿,但Re-lab都以“我們沒有那么大的資金需求”為由而拒絕。他們決定今年要落實Re-lab創業的初衷,以擅長的信息圖表來發揮影響力改變臺灣。


Re-lab的作品
他們打算推出自己的內容產品,手邊正規劃一個“臺灣小吃大調查”的內部項目,開立Hello Taiwan的網站,利用網絡進行調查,把調查結果轉為信息圖表。
Re-lab的第一步就是與意大利米蘭世博臺灣館攜手合作,帶著調查結果到米蘭現場,把臺灣小吃文化介紹到海外,期待他們展現的臺灣小吃文化圖像,會在網絡世界掀起火花。
(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