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吃素還會得大腸癌
●楊世敏
從中醫觀點,吃對體質,寒溫適中,免疫系統才能發揮作用,早期清除癌細胞。

臺灣的A先生,40多歲,因母親長年茹素,所以自娘胎里就吃素。成長后接觸有機農業,便力行生機飲食,他幾乎沒有外食,只到有機店買食材回家自行烹煮,以水燙、清燙為主,也許是信仰的力量,支持他持續清苦簡約的飲食生活。然而他卻在43歲體檢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直腸癌第二期,對他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無法接受,但他仍然理性接受切除手術,并做了預防性的化療。無奈術后一年多定期回診時,又發現肝臟有轉移的腫瘤,當西醫還在為他安排系列的肝癌治療時,不到半年又發現有肺部轉移的腫瘤,至此治療章法全亂了套,不知該如何有效抑制快速轉移的腫瘤細胞,A先生心情跌入谷底而放棄治療,還好關心他的親友不斷鼓勵、積極安排,帶他求診。
A先生疑惑:“我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病?40多年來我吃得這么養生、干凈,為什么會轉移得這么快?”
其實,能吃到無毒、非黑心的真有機食材,的確能達到減少體內堆積誘癌毒素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殘存農藥與化學添加物等環境荷爾蒙,會黏著在人體內各器官特別是消化道的黏膜細胞上,增加癌變的機會,所以選擇天然而純凈無毒的食品,基本上沒有爭議。
那么,為什么維持清凈的飲食還會罹癌?問題便在于組織細胞的“缺氧”狀態,一旦“缺氧”狀態形成過久,細胞內ATP能量形成單位(粒腺體)的構造便會改變,而且人體抑制癌細胞分裂的自我檢測機轉也會當機。以中醫來看,如果人體“氣、血、水”三大通路一旦阻塞,便會產生“氣滯、血瘀、痰飲”的病理產物,而使得通道末端的組織細胞呈現缺氧狀態,進而有機會誘發癌細胞。
吃生機飲食、天然素食者,往往不在意五大營養素的均衡攝取,葉菜燙下就以為營養,如果怕不夠,再來杯蔬果生汁便以為可增加精力。殊不知,以中醫來看,葉菜類與新鮮蔬果汁屬性大多偏冷,長期大量攝取會使全身呈現“寒證”,尤其腸胃道會出現“寒凝水道、寒郁氣機、血泣不行”的病機狀態,就算大量纖維可暫時刺激腸胃蠕動,有利排便,但日子久了,因寒而郁的腸道氣血水通道會使得腸道蠕動無力且不完全,此時就開始出現大便變細、變軟、變少,如廁后還想再上一次廁所(里急后重),宿便、腹痛、疲倦等準大腸癌變癥狀,同時也會因為長期營養不均衡而虛弱,體重減輕或異常增加(虛寒浮腫),到這個地步,腸道細胞已處于嚴重缺氧狀態,細胞癌變只是時間的問題。偏寒體質喝生果菜汁,使腸道氣血更加凝滯

吃過多肉類脂肪或化學添加品,使體質與腹部呈現偏燥熱成毒的狀態,當然可用偏寒涼的生菜果汁矯正已偏熱的體質。一旦中和后,人體的免疫系統才能發揮作用,自行發現并排除異常的癌細胞。這也說明了為什么生機飲食會在以肉食為主的歐美國家有一定的防癌效果。
但是,以米食文化為主的漢人,如果沒有采用均衡營養的素食(葉菜類、根莖類、豆類、五谷類各均等),體質就會呈現失養又偏寒的狀態,此時再大量喝蔬果汁,寒凝腹中會更明顯,在這種體質狀態下,人體免疫系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當然無法達到早期清除癌細胞的功能。

草食性動物像牛、馬只吃草就很壯,人為什么不適合生食?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生食;第二,牛有四個胃可以反芻,人不會!
為什么有老和尚整年只吃水果就很健康,為什么人不能只吃蔬果?
如果你可以像他一樣,一入禪定120天不吃、不喝、不睡,那醫生沒意見!■(摘自臺灣《康健》雜志)(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