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殿紅,范慶龍,高曉艷,陳永杰,蘇 光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連云港 222047)
?
正交設計優化金銀花綠原酸煎提工藝
徐殿紅,范慶龍,高曉艷,陳永杰,蘇 光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連云港 222047)
目的:篩選金銀花中綠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藝。方法:采用混合正交試驗法,以浸膏得率和綠原酸轉移率為指標,考察純化水pH值、煎煮時間、加水量、煎煮次數對提取工藝的影響。結果:最佳提取工藝為以藥材12倍量pH值為2的純化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2h。結論:在最佳提取條件下,綠原酸轉移率最高,該優化工藝重復性好,操作簡便,適合工業化生產。
金銀花;綠原酸;混合正交設計;提取工藝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開花,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風熱感冒、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1]。通常認為河南所產的“密銀華”和山東所產的“濟銀花”質量最好,為道地藥材。金銀花治療溫熱病在衛可散,在氣可清,在營可透,熱病后期可用于清除余熱,具有保肝護肝[2]和清熱解毒[3]等功效,被稱為中藥之瑰寶,尤其在預防非典的中藥處方中,金銀花的應用頻率最高[4]。
現代研究表明,金銀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為綠原酸,因此常以綠原酸含量的高低來評價其質量優劣[5]。綠原酸是含有羧基和鄰二酚羥基的有機酸,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等溶劑。目前,從金銀花中提取綠原酸多采用水煎法、水提醇沉法、稀醇回流法、動態浸提法、超聲波法和滲漉法等,工業生產一般采用廉價的水煎煮法進行提取。現有文獻中多探討提取過程中煎煮時間、加水量、煎煮次數等因素對綠原酸轉移率的影響,卻極少將所用純化水的pH值作為考察指標進行研究。本文將在常規指標的基礎上額外考察純化水pH值對綠原酸轉移率與浸膏收率的影響,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設計正交實驗,并進行方差分析,以確定金銀花中綠原酸的最優提取工藝。
1.1 儀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由Agilent公司生產,配有自動脫氣機、四元梯度泵、自動進樣器、柱溫箱、紫外檢測器。
1.2 試劑
綠原酸對照品(批號110753-200413,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甲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3 藥材
金銀花(產地山東平邑) 經公司質量控制部檢驗鑒定符合藥典標準。
2.1 實驗因素及水平[6-7]
根據文獻報道[7]及實際工業生產情況,影響金銀花中綠原酸提取的因素主要包括煎煮時間(A)、加水量(B)、煎煮次數(C),本研究將同時對純化水pH值(D)進行考察。A、B、C三個因素分別選取3個水平進行考察,D因素則選擇未調節以及酸性條件下的3個水平(pH值為2、4、6)進行考察。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軟件設計混合水平正交L16(4×33)表格,并以浸膏收率、綠原酸轉移率為評價指標。具體考察因素及其水平見表1。

表1 綠原酸提取工藝因素水平
2.2 總浸膏得率測定[8]
稱取蒸發皿凈重,將金銀花煎煮液置于蒸發皿中,水浴蒸至近干后連同蒸發皿一同轉移至真空干燥箱中,用油泵減壓低溫干燥至恒重,準確稱取蒸發皿增重質量。總浸膏得率=(浸膏質量/藥材量)×100%。
2.3 綠原酸含量檢測
2.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動相為1%醋酸水溶液-甲醇(80∶20),檢測波長為327nm,進樣量為10μL。
2.3.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6.012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醋酸水溶液-甲醇(1∶1)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3.3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金銀花提取液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醋酸水溶液-甲醇(1∶1)適量,超聲使其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4 正交設計試驗方法
煎煮時間(A)、加水量(B)、煎煮次數(C)各取3個水平,純化水pH值(D)取4個水平,正交試驗設計見表2。取16份100g金銀花按照正交試驗設計測定浸膏得率和綠原酸轉移率,每種組合重復進行3次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設計
2.5 方差分析
本研究設計的正交試驗表格中無空白列作為對照,因此在進行方差分析過程中選取離差平方和最小的近似值作為誤差估計,同時使用P=0.05進行顯著性檢驗,采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方差分析結果表3。

表3 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3數據可以看出影響浸膏得率、綠原酸轉移率的因素順序以及最優方案分別如表4所示。

表4 因素主次順序與最優方案
本實驗以綠原酸轉移率為主要考察指標,浸膏得率為輔助考察指標,結合兩者選取最優方案。根據表4可知極差值對綠原酸轉移率影響大小順序為D>C>A>B,結合表3中的誤差來源分析可知各指標均對其具有顯著性影響(P<0.05)。因此以浸膏得率為指標的最優方案為C3D2B1A2,以綠原酸轉移率為指標的最優方案為D1C2A3B3。由表4數據可以看出,在影響綠原酸轉移率的因素中,提取用純化水pH值的影響最為顯著。為進一步探討純化水pH值對于綠原酸提取率的影響趨勢,在最優方案(D1C2A3B3)的基礎上,進一步將D因素增加為6水平而A、B、C因素均不變,再進行5次試驗,結果表明綠原酸轉移率隨著純化水酸性的增強而逐漸增加,浸膏得率隨酸性的增強變化不明顯。結果見表5。

表5 驗證實驗結果
金銀花又名銀花、雙花、忍冬花、鷺鷥花、二寶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性木質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和初開花。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金銀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為綠原酸,因此常以綠原酸含量的高低來評價其質量優劣。本研究采用混合正交試驗法,以浸膏得率和綠原酸轉移率為指標,創新性考察純化水pH值、煎煮時間、加水量、煎煮次數對金銀花提取工藝的影響,篩選出最佳提取工藝為以藥材12倍量pH值為2的純化水提取2次,每次2h。在最佳提取條件下,綠原酸轉移率最高,該優化工藝重復性好,操作簡便,適合工業化生產。
[1] 李菁,侯飛燕,李榮東,等.金銀花中總黃酮微波輔助提取工藝優化及其含量動態變化[J].中南藥學,2014,12(1):32-36.
[2] 包信通,郭承軍,王鋒.金銀花對流感小鼠肺損傷保護作用初探[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3):583-584.
[3] 雷玲,李興平,白筱璐,等.金銀花抗內毒素、解熱、抗炎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1):115-117.
[4] 劉鋼,張平,夏泉.正交試驗法優選金銀花的提取工藝研究[J].海峽藥學,2012,24(8):17-18.
[5]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第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177.
[6] 何健,韓正洲,張躍飛.正交試驗法優選苦參配方顆粒的提取工藝[J].海峽藥學,2011,23(5):25-26.
[7] 陸錦銳,楊建宇.金銀花的研究回顧[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8):112-115.
[8] 李榮,胡成穆,鐘明媚,等.正交設計研究金銀花綠原酸煎提工藝[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6,25(1):39-40.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1-02
徐殿紅(1979-),女,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中藥提取與制劑研究。
R284.2
A
1673-2197(2015)04-0028-02
10.11954/ytctyy.2015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