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摘 要:主要對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問題和解決思路展開了探討,詳細闡述了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一系列改善城市化建設問題的對策,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城市化;基礎設施;人口流動;私家車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32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發展也在不斷加速,但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化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對策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在確保城市化發展的同時,保障社會環境的和諧。
1 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結晶,也是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1.1 交通擁擠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迅速增加,私家車大量增長,導致交通問題日益加深。盡管有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因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難以滿足交通需求的增長水平,所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該現狀。
1.2 空氣污染
城市中工廠的高度集中化使煙塵排放量急速增加,而城市中的汽車尾氣也加劇了環境污染。據有關部門統計,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呈逐年上升趨勢。此外,已引起我國高度重視的環境問題是日益頻繁的沙塵暴,據我國氣象資料記載,沙塵暴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1.3 水資源污染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很多城市嚴重缺水。城市化規模的迅速擴大是建立在過量開采地下水的基礎上的,過量開采的直接后果為城市出現沉降。
我國城市水資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據有關部門統計,有80%以上的廢水未經任何處理,或經處理后尚未達標。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直接排放,導致河段遭受污染,進而使城市水域污染嚴重,飲水資源無法達到標準。
1.4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包括工業垃圾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目前,垃圾量的增長較快,但利用率偏低。居民生活垃圾基本上未經無害化處理,堆放在城市中的死角,甚至公共場所。城市垃圾的直接傾倒造成的環境污染相當嚴重,很可能形成二次污染源。
2 解決對策
2.1 營造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
在營造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時,可從3方面入手:①利用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環保道德水平,強化每個公民的環保責任。②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城市建設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要倡導以步代車或以自行車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盡量少用私家車。③從兒童抓起,搞好生態文化教育。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城市建設離不開對下一代的培養教育。
2.2 建立健全、高效的政府運行機制
在建立健全、高效的政府運行機制時,可從以下3方面入手:①建立廉潔、高效和透明的政府職能部門可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同時,又能協調政府與社會各方面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使管理職能和資源配置得到合理利用。②建立完善的政績考核制度能夠保證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在倡導生態意識和普及生態價值觀時,轉變領導的觀念非常重要,應將政績考核與城市建設掛鉤,這樣既能改變領導作風,又能帶動城市建設,可謂兩全其美。考核指標包括3方面,即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③加大生態監管力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執法監督體系,從而控制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質量,做到有法可依,真正將城市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
2.3 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城市化中出現的問題很多是由人口膨脹引起的,因此,對人口進行控制非常必要。應加強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建立引導機制,確定最佳人口規模。隨著地區和部門經濟的加快,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和不同城區之間的人口流動隨之加快。因此,要進一步研究周期性往返于城鄉與城市之間的“候鳥人口”和城市商業區與居住區之間的“鐘擺人口”,既要合理流動,又要嚴格控制人口出生率,并提高人口素質。只有城市人口素質提高了,才會帶動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2.4 搞好資源綜合利用
應充分利用資源,做到資源共享,各得其利。盡可能減少對環境有害的廢棄物,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快資源開發和再生利用的研究和推廣,重新確定“廢物”的價值,減少“廢物”的產生。新建的工業企業要遠離居民區、商業區和水源地,最好選在城市郊區的下風向興建,從而減少污染帶來的危害。同時,還應加大廢水、廢氣排放的監管力度,使其達到排放標準。
2.5 加強城市園林綠化
城市綠化有許多好處:①能調節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將城市中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吸收掉。②能凈化空氣、吸煙滯塵和減弱噪聲。城市綠地能對城市工業和交通所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起到阻擋、吸收、滯留和過濾的作用,植物的枝葉還能吸收聲波,茂密的樹叢可減弱噪聲。③能真正改善城市小氣候,美化城市環境。城市綠林在炎熱的夏季能直接遮擋來自太陽的輻射熱,并阻隔來自地面、墻面和其他相鄰物體的反射熱;城市綠化地段具有強烈的蒸散作用,可消耗太陽輻射能量的60%~75%,從而使城市氣溫明顯降低,高溫持續時間縮短,即使在嚴冬,氣溫也不會下降過快。城市通過園林綠化不僅能明顯改善環境,還能美化城市,使人們心情舒暢,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筆者認為,城市綠化應從以下3方面入手:①大力興建綠地、草地、街道兩旁和公園等綠化建設,它們既可美化環境,又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②在城市居民區、植物園和街道旁種植樹木。科學研究表明,每公頃森林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于20 hm2草地所吸收的量,因此,種植樹木既能優化城市大氣質量,又可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③在市郊營造大片利于保持水土的樹林。近年來,沙塵暴頻繁發生,這與我國北方地區土壤植被破壞嚴重、亂砍濫伐森林和毀林開荒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加強植樹造林,這樣既可保持水源,又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近年來,沙塵暴發生的頻率有所降低,這與退耕還林、涵養水源有直接的關系。
綜上所述,城市建設任重道遠,面對一系列環境問題,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突出生態建設、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的城市建設理念,以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和效益明顯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采取科學規劃,部門推動、政府實施和全民參與的方針,從而加快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化發展是當今我國不可改變、不可避免的發展過程,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以最科學、有效的對策解決,以促進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史亞楠,佟光霽.淺析城鎮化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3(08).
[2]劉寶石,孫麗云.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及其應對措施的研究[J].創新科技,2013(11).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