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銘,謝芳林
(興國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江西 興國 342400)
F4輸尿管導管配合低壓灌注在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中的應用
陳新銘,謝芳林
(興國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江西 興國 342400)
目的 探討F4號輸尿管導管配合低壓灌注對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成功率、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將9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F4輸尿管導管配合低壓灌注組(F4組)、使用斑馬導絲配合常壓灌注組(斑馬導絲組),各48例。結果 F4組與斑馬導絲組手術均成功進行,未行開放手術。F4組手術結石上移至腎盂的發生率以及術后腎區嚴重疼痛、術后發熱等早期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斑馬導絲組(P<0.05)。結論 F4號輸尿管導管配合低壓灌注可以提高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術中、術后的并發癥。
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鏡; F4輸尿管導管; 碎石取石術; 并發癥
輸尿管鏡碎石術自1980年,Pérez Castro Ellendt 和Martínez Pineiro[1]首先使用硬性輸尿管鏡來觀察輸尿管病變后,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應用,目前已成為輸尿管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金標準,具有操作簡便、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然而使用斑馬導絲引導下進鏡的輸尿管鏡下碎石取石術有很多并發癥,如:結石上移、術后感染、術中、術后腎絞痛等[2]。為有效預防這些并發癥,興國縣人民醫院對9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分別使用傳統的斑馬導絲常壓灌注、F4輸尿管導管低壓灌注進行碎石術,將手術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輸尿管結石患者96例(不包括雙側輸尿管結石、單側多處輸尿管結石),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傳統的斑馬導絲引導下進鏡配合常壓灌注組(斑馬導絲組,n=48)、F4輸尿管導管引導下進鏡配合低壓灌注組(F4組,n=48)。斑馬導絲組:男25例,女23例,平均34.1(21~61)歲,結石長徑0.8~1.6 cm,肌酐升高者10例,存在尿路感染者3例,病程0.6~32個月;F4組:男27例,女21例,平均31.5(19~63)歲,結石長徑0.6~1.7 cm,肌酐升高者9例,存在尿路感染者14例,病程0.5~30個月。2組性別、年齡、結石大小、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采用腰麻加連續硬脊膜外腔麻醉,在常規用F9.8輸尿管硬鏡從術側輸尿管膀胱開口上鏡前,F4組使用F4輸尿管導管插入輸尿管鏡操作孔內并使輸尿管導管超過輸尿管鏡面,先將F4輸尿管導管插入患側輸尿管,從輸尿管鏡橋的左側進水,輸尿管鏡橋的右側呈開放狀態,調整好水壓,使從輸尿管鏡橋出來的灌注水呈點滴狀低壓狀態,在F4輸尿管導管的引導下進鏡,當視野不清晰時,用左手手掌壓住左側輸尿管鏡橋使灌注泵的水進入輸尿管鏡視野,當視野清晰時,放開左手手掌壓,如此反復直至見到結石,將F4輸尿管導管放至結石附近,從操作孔內放置激光光纖進行碎石,碎石時用左手掌閉合與開放輸尿管鏡橋左側出水口,并使部分灌注水從F4輸尿管導管流出。
斑馬導絲組先將斑馬導絲插入輸尿管鏡操作孔內并使斑馬導絲超過輸尿管鏡面,并將斑馬導絲插入患側輸尿管,調整好水壓,(灌注水壓使用常態水壓),在斑馬導絲的引導下進鏡,見到結石后,將斑馬導絲放至結石附近,從操作孔內放置激光光纖進行碎石。
1.3 觀察項目
觀察2組手術成功率,結石上移至腎盂的比例,術后低中度發熱(<39 ℃,<2 d)、重度發熱(>39 ℃,>2 d)情況,術后患側腎區嚴重疼痛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病例手術均成功進行,未行開放手術。2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F4組術后出現低中度發熱2例,無一例出現重度發熱;斑馬導絲組術后出現低中度發熱9例,重度發熱2例。F4組結石上移至腎盂的發生率以及術后腎區嚴重疼痛、術后發熱等早期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斑馬導絲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時間、術中及術后并發癥比較
輸尿管鏡碎石術并發癥發生率為5%~14%[3],在眾多的降低術中、術后并發癥的方法中,其主流方法為降低灌注壓[4]。本研究在降低灌注壓的同時用F4輸尿管導管作引導進鏡,碎石時將F4輸尿管導管留置在術野,這樣更能降低術中、術后的并發癥,其原因如下:1)術中低壓可避免結石上移至患腎,在上鏡及碎石的過程中術區插入F4輸尿管導管,使原本就壓力不高的灌注水從術區順著F4輸尿管導管流出,既降低了術區的灌注壓,又使術區視野清晰,更有效地避免了結石上移至腎臟[5];2)術區持續低壓,有效避免了尿路中的細菌及碎石過程中產生的細菌逆流至血液,從而降低了術中、術后菌血癥、膿毒血癥的產生,由此降低了術后發熱的發生;3)術區內的低壓降低了灌注液體滲入腎實質內,從而降低術后腎區疼痛。本研究中F4組、斑馬導絲組手術均成功進行,未行開放手術,F4組手術結石上移至腎盂的發生率以及術后腎區嚴重疼痛、術后發熱等早期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斑馬導絲組(P<0.05)。
因此,筆者認為F4號輸尿管導管配合低壓灌注在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中可有效降低術中、術后的并發癥。
[1] Pérez Castro Ellendt E,Martínez Pieiro J A.Transurethral ureteroscopy.A current urological procedure[J].Arch Esp Urol,1981,33(5): 445-460.[2] 張建軍,金訊波.輸尿管結石輸尿管鏡碎石術并發癥預防及處理[J/OL].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3(4):3-5[2014-05-03]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nwkzz201104002.aspx.
[3] Jackman S V,Docimo S G,Cadeddu J A,et al.The “mini-perc” technique: a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J].J Urol,1998,16(6): 371-374.
[4] 邢發樞,張濤,鄭哲明.低壓灌注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3):90-91.
[5] 余勇軍,盛波,祝存海,等.輸尿管導管在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3):425-426.
(責任編輯:羅芳)
2014-06-23
R693.4
A
1009-8194(2015)03-0051-02
10.13764/j.cnki.lcsy.2015.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