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亮+++++蘇華++++馬俊帥++++++李延偉
[摘要] 目的 分析B型鈉尿肽前體和D-二聚體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相關性。 方法 選取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CHF患者140例,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其中無臨床癥狀患者37例(Ⅰ級組),心功能Ⅱ級CHF患者36例(Ⅱ級組),Ⅲ級CHF患者34例(Ⅲ級組),Ⅳ級CHF患者33例(Ⅳ級組),另外選取同時期我院健康體檢者35例為健康對照組。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D-二聚體水平,免疫熒光法檢測血中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比較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比較各組治療前后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變化情況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結果 ①各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Ⅰ級組高于健康對照組,Ⅱ級組高于Ⅰ級組,Ⅲ級組高于Ⅱ級組,Ⅳ級組高于Ⅲ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各組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比較:Ⅰ級組高于健康對照組,Ⅱ級組高于Ⅰ級組,Ⅲ級組高于Ⅱ級組,Ⅳ級組高于Ⅲ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②Ⅱ、Ⅲ、Ⅳ級組患者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1.04±0.34)、(1.43±0.39)、(1.51±0.42)μg/mL]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2.80±1.21)、(4.76±2.09)、(6.43±2.58)μ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Ⅱ、Ⅲ、Ⅳ級組患者治療后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47.8±13.5)、(75.4±28.1)、(86.6±31.7)pg/mL]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334.4±79.5)、(494.6±134.6)、(1535.2±723.5)pg/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③血中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與D-二聚體呈正相關(r = 0.64,P < 0.05)。 結論 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隨心功能分級增加而升高,可作為判斷患者心功能的客觀檢查指標。
[關鍵詞] B型鈉尿肽前體;D-二聚體;慢性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2(a)-0033-0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因此CHF的快速診斷,包括嚴重程度的判斷,對于降低潛在病死率及控制病情發展非常重要[1]。CHF不僅使心臟的泵功能減退,還有由此產生或伴隨的復雜分子、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一系列變化,在疾病的不同階段產生了這些標志物,如神經-內分泌標志物、免疫系統標志物、心肌細胞受損和修復標志物以及凝血系統功能變化標志物等[2]。近年來研究發現,CHF與血漿B型鈉尿肽前體、D-二聚體水平關系密切,檢測B型鈉尿肽前體對診斷心力衰竭有所幫助,B型鈉尿肽前體已成為診斷心力衰竭較靈敏、較特異的一個生化指標,為心力衰竭的診斷提供極有價值的信息[3]。本研究通過心力衰竭患者B型鈉尿肽前體濃度與紐約心功能分級(NYHA)的關系,探討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危險分層、CHF治療效果和近期預后評價中的臨床實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CHF患者140例,其中男74例,女66例,年齡55~73歲,平均(63.2±9.8)歲。入選的患者中,依據NYHA制訂的心功能分級標準,無臨床癥狀的老年CHF患者37例(Ⅰ級組),包括男20例,女17例,年齡55~73歲,平均(62.1±6.9)歲;具有臨床癥狀的老年CHF患者共103例,其中心功能Ⅱ級的CHF患者36例(Ⅱ級組),包括男19例,女16例,年齡61~73歲,平均(63.0±7.7)歲;Ⅲ級CHF患者共34例(Ⅲ級組),包括男19例,女16例,年齡61~73歲,平均(62.1±8.0)歲;Ⅳ級CHF患者共33例(Ⅳ級組),包括男18例,女15例,年齡60~73歲,平均(65.0±8.1)歲。另外選取同時期我院健康體檢者35例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56~73歲,平均(62.1±8.4)歲。140例CHF患者中,包括缺血性心臟病患者43例,原發性心肌病患者28例,心臟瓣膜病患者15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54例。排除標準包括: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腦出血、腦血栓,頻發的室性早搏、心房纖顫以及各種血液系統疾病等。各組間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的檢測
所有入組成員采血前均需禁食12 h,于第2天清晨在空腹狀態下采集肘靜脈血3 mL,枸櫞酸鈉抗凝,采用日本產Sysmex-CA-7000全自動血凝儀,免疫比濁法檢測血D-二聚體水平,試劑盒購自希森美康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同時,抽取肘靜脈血約3 mL,并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管內,在3 000 r/min速度下離心10 min,分離血漿,應用加拿大瑞邦生物醫學有限公司生產的“銳普”心梗/心衰熒光干式定量分析儀檢測血漿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嚴格按照上述儀器及試劑盒說明書的方法進行各項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各組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結果比較
各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Ⅰ級組高于健康對照組,Ⅱ級組高于無癥狀組,Ⅲ級組高于Ⅱ級組,Ⅳ級組高于Ⅲ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各組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比較:Ⅰ級組高于健康對照組,Ⅱ級組高于無癥狀組,Ⅲ級組高于Ⅱ級組,Ⅳ級組高于Ⅲ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因此,CHF患者隨著心功能的逐漸變差,其血中B型鈉尿肽前體及D-二聚體含量也逐步增加,可以將其作為判斷患者心功能的客觀檢查指標之一。見表1。endprint
表1 各組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結果比較(x±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aP < 0.05;與Ⅰ級組比較,bP < 0.05;與Ⅱ級組比較,cP < 0.05;與Ⅲ級組比較,dP < 0.05
2.2 Ⅱ、Ⅲ、Ⅳ級組患者治療前后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比較
Ⅱ、Ⅲ、Ⅳ級組患者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Ⅱ、Ⅲ、Ⅳ級組患者治療后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Ⅱ、Ⅲ、Ⅳ級組患者治療前后D-二聚體
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比較(x±s)
2.3 B型鈉尿肽前體和D-二聚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伴隨老年CHF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的逐漸加重,血中B型鈉尿肽前體和D-二聚體含量逐步升高。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出,血中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與D-二聚體呈正相關關系(r = 0.64,P < 0.05)。
3 討論
CHF是指患者優于心臟泵出血液至外周循環的量不足而導致的循環系統功能不全,從而影響全身新陳代謝的一系列綜合癥狀的統稱,其5年生存率與惡性腫瘤水平相當[4-5]。老年CHF患者因為通常具有心肌梗死、原發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疾病史,非常容易發生猝死、心房纖顫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臨床有效的控制手段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并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否則,極易導致患者預后不良[6-8]。
B型鈉尿肽前體是由32個氨基酸夠成的蛋白-多肽類神經激素,心室肌細胞是其主要生成及分泌部位[9-11]。相關研究表明,B型鈉尿肽前體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因此其具有留鈉排鉀的作用,并且可以舒張血管壁、抑制交感神經、調節心室壁張力及室內壓變化,從而達到降低過多的血容量和降壓的作用[12-18]。
D-二聚體是纖溶活化因子ⅩⅢ通過纖維蛋白單體及中間體交聯聚合,并經纖溶酶作用后降解生成的產物,是特異性纖溶標志物之一[19],能夠調節凝血酶和纖溶酶的活性變化,從而反映體內凝血系統及繼發性纖溶系統的活性,判斷機體處于高凝還是纖溶亢進狀態[20]。血液中D-二聚體含量的升高通常能夠提示體內可能形成了微小的血栓,進一步可以被視為判斷體內血栓形成的指標[19-20]。
本研究顯示,隨心功能分級的增加,各組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均同步升高,具體體現在:Ⅰ級組高于健康對照組,Ⅱ級組高于Ⅰ級組,Ⅲ級組高于Ⅱ級組,Ⅳ級組高于Ⅲ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另外,對具有臨床癥狀的Ⅱ、Ⅲ、Ⅳ級組CHF患者進行抗心衰治療后,其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相關性分析顯示,D-二聚體及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呈正相關。因此,臨床上,可通過檢測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體和B型鈉尿肽前體的含量變化,來評價老年CHF患者體內的凝血水平、心室肌細胞的變化情況,從而幫助判斷老年CHF患者疾病的程度。
綜上所述,檢測血中D-二聚體和B型鈉尿肽前體的含量可以提供老年CHF患者早期診斷、疾病程度、治療方案和預后預測的重要依據,可作為判斷患者心功能的客觀檢查指標。
[參考文獻]
[1] 吳軍,張源源,馮德光,等.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漿B型鈉尿肽前體、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濃度變化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21):3611-3613.
[2] 李樂雯,張艷,符秀梅,等.B型鈉尿肽前體和D二聚體對老年心功能不全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1):77-78.
[3] 彭瑜,王存選,王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前體、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3,19(1):35-37.
[4] 沈磊,金小玲.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與N前端B型鈉尿肽前體及D二聚體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3,(15):145-146.
[5] Winkler BE,Schuetz W,Froeba G,et al. 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 useful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acute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in post-surgical patients [J]. Br J Anaesth,2012,109(6):907-910.
[6] Sadanaga T,Mitamura H,Fukuda K,et al. D-dimer levels positively correlate with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Int J Cardiol,2012,158(1):110-111.
[7] 程慶榮,李結華,唐海沁,等.高齡冠心病患者B型鈉尿肽前體、D-二聚體、超敏C反應蛋白變化的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3):4524-4526.
[8] 徐之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端B型鈉尿肽前體前體水平檢測意義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7):1282-1283.
[9] 李亞瑞,孫竟,陳亞紅,等.血漿N末端B型腦利鈉肽在心力衰竭診斷中的價值[J].山東醫藥,2013,53(36):83-86.endprint
[10] 梁魏昉,賈玲.N末端腦利鈉肽原和C反應蛋白在老年舒張性心力衰竭診治中的評價[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1):44-46.
[11] 張鴻雁,李艷芳,呂靖,等.老年性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CTnI水平及預后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1):3901-3902.
[12] Gutte H,Mortensen J,Jensen CV,et al. ANP,BNP and D-dimer predict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J]. 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10,30(6):466-472.
[13] 陳升,白萍,章文杰,等.原發性高血壓伴射血分數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漿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變化[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24):2260-2261.
[14] Duprez DA,Neuhaus J,Tracy R,et al. 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J]. AIDS,2011,25(5):651-657.
[15] 譚文鋒,陳林祥,余澤洪,等.N端B型B型鈉尿肽前體檢測對左心功能不全早期診斷的意義[J].廣東醫學,2010, 31(3):355-356.
[16] 何艷屏,周盛杰,譚皓妍,等.B型鈉尿肽和大內皮素1對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作用及其與心血管病關系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5):1228-1229.
[17] 韓朝輝,張余川,龍靜,等.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在早期冠心病診療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5):70-71,74.
[18] Ghanavatian S,Stein RA,Atar D,et al. The course of D-dimer,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lin Lab,2011,57(9-10):771-776.
[19] 吳建華,王鋒,張義德,等.血清B型鈉尿肽前體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8):3352-3354.
[20] 夏曙光,黃宇玲.依那普利對血壓正常的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 D-二聚體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4,(8):1291-1294,1295.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編輯:蘇 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