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
“穹頂之下,霧霾肆虐,土地荒蕪,土壤污染……我們不能觀望與等待,我們要奉獻愛心,更要行動,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在網絡植樹節啟動儀式上,北京五中分校科一班的學生們集體向社會各界發起綠色倡議。
3月21日上午,由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南衛視等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在北京園博園啟動。
全國綠化委員會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秘書長、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副司長趙良平,中國綠化基金會副秘書長陳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代表張世鋼,東南衛視副總監曾峰等領導、嘉賓以及新聞媒體記者百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并現場參與綠色健步走活動。
3月21日也是國際森林日,今年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行動,應對氣候變化”。2015年是全球氣候談判的關鍵節點年,年底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對2020后國際氣候協定做出安排。森林在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適應氣候變化中具有獨特作用,這也是“氣候變化”成為今年國際森林日主題的原因。
據悉,大約每一分鐘地球上就會消失約36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森林砍伐為地球帶來了20%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推動了全球氣候變化。植樹植綠,不僅可以提高人們保護森林、保護生態的意識,也是普通人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親身實踐。
但對于大城市的居民來說,去哪兒植樹、怎么植樹呢?隨著網絡對人類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網絡植樹節”應運而生,它于2009年由中國綠化基金會攜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南衛視共同發起。
中國綠化基金會副秘書長楊旭東在做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時提到,時代變化,實際情況也在變化,可能很多人想種樹但沒有地方、也沒有時間去植樹,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于是,中國綠化基金會嘗試把互聯網技術與植樹造林結合到了一起。
全國綠化委員會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講話中指出:七年來,中國網絡植樹節活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對新常態下如何創新義務植樹的參與方式、實現形式、活動內容等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為最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國土綠化、生態建設、自然保護等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當前,“中國網絡植樹公益網”網站總訪問量已達1350萬人次;通過第三方平臺直接募集,即社會公眾以5元、10元等小額捐款累計捐資超過1500萬元,捐款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人;通過第三方平臺間接影響,使企業累計捐資超過1000萬元。兩項共累計捐資2500萬元,可以說,成績斐然,令人欣喜。
張永利表示,必須看到,雖然我國林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群眾對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的期盼越來越迫切,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代表張世鋼對中國政府及其各界組織對森林保護和植樹造林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并對以中國綠化基金會、東南衛視等為代表的各界力量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敬意,環境署愿意繼續同各位合作伙伴一起為之不懈努力。
此次活動還得到新浪微公益的獨家戰略支持,通過“環保益起來”大型環保主題月公益活動,吸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廣泛關注。陳楚生、吳莫愁、張檬等明星通過參與“益起來種星運樹”支持2015網絡植樹啟動活動,以身體力行的隨手公益形式倡導微公益。
同時微博相機還為此次活動專門推出“花開了”網絡植樹活動專屬照片貼紙,倡議廣大網友動動手指,播種綠色,共同踐行藍天責任。通過人人可參與的公益形式,倡導行動即榜樣的公益態度,實現以微博之力讓世界更美的美好心愿。
最后,北京五中分校科一班的同學們組織義賣活動所得資金捐贈中國綠化基金會支持“中國網絡植樹公益網”項目,援助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地區的少數民族貧困家庭種植100棵枸杞生態經濟樹,并在現場向全國的中小學生發起了“生態同夢、志愿同心、綠色同行”的綠色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