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如芳,黃立航,何新制
(廣西靖西人民醫院,廣西 靖西 533800)
·中藥方劑·
藍青敗毒湯治療帶狀皰疹62例療效觀察
趙如芳,黃立航,何新制
(廣西靖西人民醫院,廣西 靖西 533800)
目的 觀察藍青敗毒湯在帶狀皰疹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收治的62例帶狀皰疹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西藥對癥治療,觀察組給予藍青敗毒湯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及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結痂時間、止皰時間、脫痂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觀察組嗜睡、胃腸道反應、后遺神經痛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 藍青敗毒湯治療帶狀皰疹臨床效果佳,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應用。
阿昔洛韋;聚肌胞;藍青敗毒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指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多發于胸腹部、面部、頸部的三叉神經區域[1]。患者感染后可出現神經痛、皰疹、燒灼樣/刀割樣疼痛,給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帶來極大影響[2]。中藥治療帶狀皰疹療效佳,不良反應少,應用前景廣泛。筆者選擇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2例帶狀皰疹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中藥藍青敗毒湯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2例,為本院收治的帶狀皰疹患者。臨床表現為皮損處出現基地為暗紅色蔟狀水泡、紅斑、丘疹,且呈單側帶狀分布,并伴有體溫升高、皮膚刺痛等癥狀。符合《臨床皮膚病》及中醫診斷《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相關診斷標準[3]。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排除肝腎等臟器重要病變者;排除運動型麻痹等特殊類型帶狀皰疹等。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5.7±5.8)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2.2±1.6)d,觀察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4.1±5.6)歲,病程2~6 d,平均病程(2.3±1.4)d,皰疹發病部位:2組患者個人基本資料及病情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給予0.5 g阿昔洛韋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經行靜脈滴注,肌注聚肌胞2 mg。以上治療均為1次/d,連續治療2周為1療程。觀察組采用藍青敗毒湯進行治療,方劑組成:大青葉30 g,梔子、生地黃、車前子、茯苓、澤瀉各12 g,延胡索、當歸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1劑。根據病癥進行加減,頭面部皰疹者加連翹、牛蒡子各10 g;胸脅部皰疹者加郁金、龍膽草、川楝子各10 g;腰腹部皰疹加黃柏、蒼術各10 g;便秘者加大黃、枳實各10 g;合并眼角結膜炎充血加菊花12 g,谷精草10 g;局部紅熱者加牡丹皮、丹參各12 g。連續治療5~7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觀察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局部丘疹、紅斑等臨床癥狀均已結痂消失,無疼痛后遺癥為顯效;局部丘疹、紅斑等皰疹情況,明顯改善,但有并發癥為有效;局部丘疹紅斑等臨床癥狀無改善者視為無效[4]。
1.4 統計學分析 臨床數據錄入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總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皮疹消退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結痂時間、止皰時間等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2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d)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帶狀皰疹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多發于三叉神經、面神經區域,急性期有皮疹區灼痛、刺痛及電擊樣神經疼痛,皮疹預后3個月可后遺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目前臨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療,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最為常用。
阿昔洛韋為核苷類抗病毒藥,起效快,療程短,不良反應少,生物利用度高。可作用于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激酶,阻滯病毒DNA復制,減輕病毒毒力,減少新病灶的出現,促進皮損結痂。但應用阿昔洛韋無法減輕病毒引起的皮膚、神經的嚴重反應,僅在病毒進入體內初級階段有一定治療效果,使得臨床應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5]。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帶狀皰疹病機為肝郁氣結,郁久化火,肝膽火甚,濕熱內蘊,外溢皮膚而發病。中藥方劑以清熱瀉火、利濕止痛為主。藍青敗毒湯方中大青葉、黃芩、梔子、板藍根清熱解毒,澤瀉、車前子去水利濕,當歸、延胡索活血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利濕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以上諸藥具有抗炎、消腫、鎮痛、保肝等作用,可顯著減輕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疼痛。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給予中藥藍青敗毒湯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西藥阿昔洛韋治療,主要臨床癥狀、體征緩釋時間也顯著早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藍青敗毒湯治療帶狀皰疹臨床效果佳,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應用。
[1]吳雄鷹.中藥治療帶狀皰疹15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20):69-71.
[2]叢敏.中藥內服外敷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162-163.
[3]孫彩霞,湯立新,王麗麗,等.針灸綜合療法配合中藥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7(5):4-6.
[4]陳曉陽,簡仁杰,鄭森,等.阿昔洛韋聯合中藥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3):38-39.
[5]張志忠.藍青敗毒湯治療帶狀皰疹8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12):2153.
趙如芳(1965.9-),女,壯族,廣西靖西人,大專,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中藥學。
R752.1
B
1007-2349(2015)07-0038-02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