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燕,劉 水,趙震宇,陳克緒,黃 穎
(1.國網江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96,2.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江西南昌 330000)
據南昌供電公司反映,月池路線06B、月池路線05B、月池路線04B三個臺區有大批量表計電量數據抄收異常,具體表現為:1)用戶正常用電,但是每天采集到的電表凍結電量值固定不變,導致計算用電量為零;2)用戶正常用電,但本次采集到的電表凍結電量比上一次采集的凍結電量數值小,導致計算用電量為負值,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電量的及時發行和收繳等問題。
問題臺區現場采集方式為集中器+載波采集器+485電能表,電能表絕大部分為江蘇林洋的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此表為485表,不帶載波,是2011年第2批國網統一招標中標產品,遵循2009版技術規范。一個問題臺區的集中器是煙臺東方威思頓的2011年省公司招標產品,另外兩個問題臺區的集中器是南京新聯2012年第4批國網統一招標的中標產品,均遵循2009版技術規范。
三個問題臺區共518個電力用戶,有307戶出現了異常,用戶總數和出現異常的用戶數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抄見電量異常用戶統計
異常示例一:月池路線05B臺區的部分異常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月池路線05B臺區的部分異常數據
異常示例二:月池路線05B臺區,戶號:0018008744,上次抄見示數5945,本次抄見示數5671,本次抄見電量-274。據此從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導出該用戶6月1日至7月10日每天的正向有功總能示值后發現(見圖1、圖2所示),其在6月1日至6月10日,正向有功總能示值一直為5671.68,6月11日跳變為5981.03,6月12日至6月18日又恢復到5671.68,6月17日跳變為5994.11。

圖1 用戶0018008744 6月1-17日系統正向有功總能示值

圖2 用戶0018008744日凍結電量隨時間變化曲線
為了找到問題的原因,首先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初步分析。
1)對電能表進行實時值透抄。
隨機抽取用戶表進行實時值透抄,發現實時值均能正常透抄,且實時電量隨時間呈遞增趨勢,說明電能表的計量功能正常。
2)檢查電能表檔案信息。
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后臺查看用戶檔案建立時間,發現三個臺區電能表均建檔已久,7月9號左右檔案及流程未作任何變更,不存在由于換表導致的采集電量跳變問題。
3)排除上行信道及主站系統的問題。
以隨機抽取到的用戶0018338977為例,查看終端上送的報文,具體如下:
7月9日,集中器上送報文及主站解析如圖3所示。

圖3 7月9日用戶0018338977數據報文及解析
7月10日,集中器上送報文及主站解析如圖4所示。

圖4 7月10日用戶0018338977數據報文及解析

圖5 日凍結電量曲線
從以上分析可知,用戶0018338977的采集電量確實存在負跳變,但現場讀取到的集中器中的歷史數據和主站解析到的數據一致,因此可以排除上行信道及主站系統問題。
現場查看時電能表內許多天無凍結值,但用采主站系統仍然采集到了凍結電量。2009版集中抄表終端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集中器在電能表內無凍結數據的情況下,不會返回數值給主站。
基于以上分析,初步確認采集電量跳變問題的原因是:集中器或者采集器載波模塊版本問題。
在現場選取典型用戶,將集中器和采集器的載波模塊更換升級到最新版本,然而,模塊更換后,次日采集電量依然發生了跳變異常。
為了盡快查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到現場進行深入走訪,得知三個臺區的518個戶表中,307個是一樓、二樓的商鋪用戶,剩余的211戶是樓上的居民用戶,而出現電量跳變異常的正是這307戶商鋪用戶。該小區物業為了小區消防需要,自行進行了線路改裝,晚上19點對所有商鋪進行表前斷電。
根據進一步了解到的情況,分析如下:
根據2009版電能表技術規范,電表每天日凍結時間為零點,此時異常表處于斷電狀態,無法產生凍結電量,且在停電錯過日凍結時刻后再上電時不會補全日凍結數據。
根據2009版集中抄表終端技術規范4.8.2.1.2采集方式c)自動補抄條款規定:集中器對在規定時間內未抄讀到數據的電能表應有自動補抄功能。補抄失敗時,生成事件記錄,并向主站報告。因此,用采系統應該只收到補抄失敗事件記錄,而采集不到電表里的凍結數據,這與現實情況不符,對此我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原因排查。據了解該臺區涉及到的兩個集中器廠家,在做具體的采集方案處理時,對2009版技術規范規定的功能,均進行了相似的拓展,具體方案如下:表在前晚停電次日再上電后,集中器把抄到的第一個實時值轉存為凍結值,此后執行自動補抄時,如果抄回表內凍結值,則把之前轉存的凍結值覆蓋。
應該說這種拓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也與2013版技術規范新增要求相符,但是集中器廠家忽略了一個問題,即:在進行自動補抄時沒有嚴格按照表3所示的DL/T 645-2007《多功能電能表通信協議》備案文件的要求,沒有對日凍結數據的時標進行判斷,這樣導致的問題是:將電表很久之前凍結的一個數據(實行19:00表前斷電之前凍結的數據)覆蓋了當日實時值轉存的數據,因此出現了用戶多日抄回電量不變的現象。
在此過程中,如果在集中器進行補抄操時如果信道狀況不好,沒有補抄到表內凍結值,那么實時值轉存為凍結值就不會被覆蓋,而此數值一定遠大于表內凍結值,用采抄回的電量發生正跳變;當次日信道變好,用采抄回的又是表內的凍結值,用采抄回的電量發生負跳變。

表3 DL/T 645-2007《多功能電能表通信協議》備案文件要求
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分析,我們得出此次采集電量跳變問題的原因是:問題臺區的集中器在抄讀電表的日凍結數據時,缺少時標判別過程。
請廠家對集中器內部程序作如下修改、升級表在前晚停電次日再上電后,集中器把次日抄到的第一個實時值轉存為凍結值,此后執行自動補抄時,若表內有凍結值,首先要判斷此凍結值的時標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則補抄并覆蓋之前轉存的凍結值;如果錯誤則放棄,采用之前轉存的凍結值上報主站。如表內無凍結值則直接采用之前轉存的凍結值上報主站。
目前,集中器廠家以按此要求對程序進行了修改,并進行了現場升級,升級以后采集電量跳變問題得以解決。
[1]DL/T 645-2007,多功能電能表通信協議[S].
[2]Q/GDW 1374.2-2013,集中抄表終端技術規范[S].
[3]Q/GDW 1379.3-2013,集中抄表終端檢驗技術規范[S].
[4]Q/GDW 374.2-2009,集中抄表終端技術規范[S].
[2]Q/GDW 379.3-2009,集中抄表終端檢驗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