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剛,袁永紅,詹建華
(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 兒科,浙江 杭州 311200)
哮喘(bronchial asthma,BA)也叫支氣管哮喘,是指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患者氣道高反應性有較大關系,因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而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伴或不伴咳嗽等癥狀。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是哮喘疾病的高發人群,我國兒科哮喘協作組于1988~1990年報告中國0~14歲兒童哮喘的患病率平均為1%,2000年調查結果則顯示我國城市兒童哮喘2年內有喘息發作的現患病率為0.5% ~3.34%,全國平均為1.54%,既往有哮喘的累計哮喘患病率為0.25% ~4.63%,平均1.98%,可見其增長速度之快[1]。研究表明[2]:空氣污染可能對于哮喘急診就診患者病情輕重程度有一定影響。其原因可能不僅僅由于空氣污染物中一些微塵微粒誘導哮喘的發生或者加重,而污染的空氣中存在的一些過敏原可能是空氣污染地區哮喘加重的原因之一。
臨床治療小兒哮喘的方法主要以吸入激素等長期抗炎,或β2受體激動劑及茶堿類藥物以緩解氣道痙攣等。兒童應用大量激素后會產生抑制兒童生長、骨質疏松或低血鉀等不良反應。進行對癥治療,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不能完全控制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發作,毒副作用較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指出,吸入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最有效的方法,對需要規則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中至重度COPD患者,推薦使用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替代抗膽堿藥和口服緩釋茶堿或聯合用藥[3]。沙丁胺醇是一種具有選擇性作用的β2受體激動劑,具有抑制組胺等致過敏性物質釋放從而緩解支氣管痙攣的藥理作用,臨床亦多應用于哮喘的治療。硫酸鎂具有消除非特異性炎癥和緩解氣道痙攣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對38例哮喘患兒聯合應用沙丁胺醇氣霧劑和硫酸鎂,以觀察其對于患兒IL-2、IL-4、IL-5、IFN-γ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為小兒哮喘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療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已確診為哮喘的患兒38例,年齡在5~14歲之間,男性18例,女性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9例,平均年齡(9.39±1.72)歲;病程1~5個月,平均(3.19±0.56)個月;對照組19例,平均年齡(9.14±1.76)歲;病程1~5個月,平均(3.23±0.62)個月。納入及排除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4]。
納入標準:①反復發生咳嗽1個月以上,常在運動、吸入冷空氣及上呼吸道感染后誘發。胸片正常,體檢時無哮鳴音,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使用一般抗生素、止咳化痰藥無明顯療效,使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解痙劑有效;②年齡在5~14歲之間;③家屬及患兒自愿參與本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肝功能、腎功能不全;②患兒同時伴有肺炎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③對沙丁胺醇或硫酸鎂過敏者;④近1個月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其他藥物治療者;⑤不符合納入標準者。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予沙丁胺醇氣霧劑(深圳大佛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348)聯合硫酸鎂(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1033)混懸液氧氣霧化吸入,每次10 min,每天2次,沙丁胺醇氣霧劑5~8歲患兒每次0.5 mL,9~14歲患兒每次0.75 mL,必要時予抗生素和吸氧,共治療1周。對照組:予布地奈德氣霧劑(Astra Zeneca AB,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80294)1.0 mg霧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0 min,必要時與抗生素和吸氧,共治療1周。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空腹采集5 mL肘靜脈血,將靜脈血裝入采血管中,將采血管按3000 r/min離心10 min,待離心結束后將上層血清裝入EP管中,在EP管上標明姓名、組別及日期等,放入-80℃冰箱中保存備用。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1.3.1 血清細胞因子檢測:本研究采用ELISA法檢測細胞因子(IL-2、IL-4、IL-5、IFN-γ)水平,試劑盒均由北京雅安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其操作完全按照說明書嚴格執行。
1.3.2 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本研究采用流式細胞計數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含量,具體操作步驟參照試劑盒說明,試劑盒由北京科美東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3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將患者預后分為4個等級:①痊愈:治療1周內患兒咳嗽、喘息、肺部哮鳴音等主要癥狀消失;②顯效:治療1周內患兒主要癥狀明顯好轉;③有效:治療1周內患兒主要癥狀略有好轉;④無效:治療1周內患兒主要癥狀未見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用“”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吸入藥物前后血壓、心率、呼吸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吸入藥物前2組患兒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呼吸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吸入藥物30 min后2組患兒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呼吸等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兒吸入30 min后收縮壓、舒張壓、呼吸、心率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sy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respiration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2組患兒吸入30 min后收縮壓、舒張壓、呼吸、心率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sy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respiration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組別 例數收縮壓(mmHg)吸入前 吸入30min后舒張壓(mmHg)吸入前 吸入30 min后呼吸(次/min)吸入前 吸入30 min后心率(次/min)吸入前 吸入30 min后對照組 19 115.29±16.03 114.12±15.13 83.14±11.38 84.24±10.54 32.30±4.40 33.20±4.31 112.00±16.85 110.00±13.07實驗組 19 114.68±14.66 113.96±15.10 84.21± 9.61 85.19±10.30 31.80±3.26 32.50±3.83 114.00±13.10 112.00±12.97
2.2 2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本研究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 IL-2、IL-4、IL-5、IFN-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實驗組更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血清IL-4、IL-5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體液免疫指標水平比較(,μmol/L)Tab.2 Comparison of humoral immune index level between two groups(,μmol/L)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re-treatment
IL-2IL-4IL-5IFN-γ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9 45.57±5.78 51.68±7.03* 46.84±5.07 32.19±4.62* 38.56±4.53 27.87±3.69* 12.14±1.35 14.12±1.86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19 45.98±6.14 56.14±5.81*# 47.21±5.33 24.33±3.16*# 37.89±4.70 19.16±2.69*# 12.35±1.45 18.71±2.03*#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入院時2組患者細胞免疫指標(CD3+、CD4+、CD8+、CD4+/CD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實驗組更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血清CD8+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更低于對 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細胞免疫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cellular immune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2組患者細胞免疫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cellular immune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re-treatment
CD3+(%)CD4+(%)CD8+(%)CD4+/CD8+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9 46.49±4.86 63.32±6.65* 25.76±2.92 36.42±4.56* 38.14±5.34 29.26±3.96* 0.93±0.11 1.43±0.1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19 46.26±5.47 75.48±7.91*# 25.33±3.61 45.83±5.01*# 36.91±4.06 23.23±2.98*# 0.92±0.12 2.05±0.22*#
2.4 2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實驗組總有效率(94.74%)明顯高于對照組(68.42%)(χ2=4.378,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哮喘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道高反應性通氣障礙性疾病,具有反復發作、可逆性等特點。而小兒體質較為敏感,受外界刺激因素較多,其發病比較突然,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兒學習、生活。臨床對于小兒哮喘的治療主要以吸入激素等長期抗炎,或β2受體激動劑及茶堿類藥物以緩解氣道痙攣等,患兒長期應用會產生抑制生長、骨質疏松或低血鉀等毒副作用,因此尋找一種副作用小、療效明顯的治療方法十分迫切。
有效控制小兒哮喘患者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各指標比例能明顯減輕患兒呼吸道黏膜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臨床癥狀,而T淋巴細胞亞群釋放的細胞因子在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臨床上應用沙丁胺醇治療哮喘的報道雖不少見,但是聯合應用硫酸鎂共同治療小兒哮喘的報道卻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沙丁胺醇氣霧劑聯合硫酸鎂對小兒哮喘患兒血壓、呼吸、心率沒有不良影響。有研究指出,患兒在應用氫化可的松治療后,患兒血壓、心率均不同程度升高[5]。而在本研究中,表1顯示,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血壓、呼吸、心率與對照組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所應用的布地奈德氣霧劑為臨床常規用藥,2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應用沙丁胺醇氣霧劑與硫酸鎂聯合應用的安全性與應用布地奈德氣霧劑相似,且沙丁胺醇氣霧劑采用吸入療法,吸入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氣道黏膜,在氣道局部發揮較強的藥效,因此對患兒造成的全身不良反應相對少,比較適合患兒臨床應用。
本研究顯示,沙丁胺醇氣霧劑聯合硫酸鎂能有效調節哮喘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以及其釋放的細胞因子。從表3中可以看出,2組患兒治療前具有調高免疫應答能力的CD3+、CD4+比例相對較低,而調低免疫應答能力的CD8+比例則相對較高,且CD4+/CD8+<1,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結論。其原因可能與哮喘患兒氣道炎癥反應過多表達有關。研究發現,哮喘患兒發生哮喘的主要原因與患兒的免疫力低下以及免疫功能紊亂有關[6],T淋巴細胞亞群是主要參與氣道炎癥反應的細胞[7],患兒用藥后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的減輕可能與用藥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得到有效調整,氣道炎癥得到緩解,免疫功能得到調節有關。IL-2是最早發現的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調節人體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的活性以及增值發育。IL-4是促進B細胞合成lgE的細胞因子,還能促進各種炎癥介質的釋放,抑制Thl細胞釋放IFN-γ,加速氣道高反應性的形成[8]。IL-5是哮喘患者炎癥反應中的主要調節因子[9],具有增強過敏原和增加敏感性,以及促進組胺釋放的作用。IFN-γ是一種對細胞功能具有調節作用的小分子多肽,可抑制B細胞產生IgE、IgG,能有效降低哮喘患兒呼吸道的高反應性[10],明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表2中可以看出,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實驗組更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血清IL-4、IL-5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更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與硫酸鎂中鎂離子能夠消除非特異性炎癥的作用,研究發現,鎂離子具有類激素樣的作用,能解除分泌物對呼吸道的阻塞,抑制肥大細胞介質釋放,而且鎂離子能升高呼吸道β受體對β受體激動劑的親和力,增加了沙丁胺醇氣霧劑的療效,2者之間的協同、促進作用共同使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本研究通過對哮喘患兒T臨細胞亞群、細胞因子、血壓、心率、呼吸和臨床療效的變化,證實沙丁胺醇氣霧劑聯合硫酸鎂對小兒哮喘患兒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意義。在未來的研究中,將對沙丁胺醇氣霧劑和硫酸鎂對小兒哮喘患兒治療的藥理作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本實驗所得出的結果做出進一步的論證和分析。
[1]陳育智,馬煜.2000年全國31省市40萬0~14歲兒童哮喘患病情況調查及與1990年同類調查對比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06,35(10):44-45.
[2]翟文慧.氣候因子和空氣污染物與哮喘急診就醫的關系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2014.
[3]葉麗川,劉春濤.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3,2(4):253-256.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柳州醫學,2012,42(3):177-185.
[5]李路鵬.兩種口服激素在皮質醇增多癥術后激素替代治療中的應用比較[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4.
[6]俞君.兒童支氣管哮喘基質金屬蛋白酶-9及免疫功能變化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7]郝建新,柯新橋.BA防喘膠囊對支氣管哮喘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和氣道反應性影響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1,16(1):42-43.
[8]王愛華,李全新.過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IL-2、IL-4、IL-6和IL-8水平的變化[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9):52-53.
[9]胡桂英,姜恒麗.IL-5在哮喘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臨床薈萃,2001,16(16):765-766.
[10]毛曉輝,倪殿濤.干擾素-γ在支氣管哮喘發病中的作用[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4,19(4):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