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棟材,劉印彩,伊春花
(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 急救科,河北 邢臺 054001)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循環容量丟失而導致的有效循環血量與心排血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的病理生理過程[1],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綜合征,機體的氧供給不足是休克的本質,其特征為產生炎癥介質。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2],氧供給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質,產生炎癥介質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復對組織細胞的供氧、促進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細胞功能是治療休克的關鍵環節[3]。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是一類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藜蘆等植物中的多酚類化合物[4],最早由日本的一位學者從白藜蘆根部提取出來,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膳食中白藜蘆醇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顯著降低。研究表明,白藜蘆醇是植物(主要是種子植物)在遇到真菌感染、紫外線照射等不利條件時所產生的植物補體,對植物本身起保護作用,同時對人體也具有調節脂質代謝、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心血管、抗炎、抗腫瘤等多種生物學活性和藥理作用[5]。近年來研究發現,白藜蘆醇還具有誘導內皮保護性因子的生成、調節血脂等心血管保護作用。目前,白藜蘆醇已被證實在多種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白藜蘆醇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部分血清白介素因子的影響及對繼發性心、肺損傷的保護作用,探討白藜蘆醇對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救治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31.43±5.03)歲;對照組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30.76±5.2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頒布的《低血容量休克復蘇指南》[6]中相關的診斷標準,依據病史、癥狀以及體征,對急性失血性休克做出診斷。2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失血性休克的診斷標準;有精神狀態改變、皮膚濕冷等狀態改變;血壓在80/50 mmHg以下且脈壓差減小,出血量在2000 mL以上;尿量<0.5 mL/(kg·h);患者年齡在18~49歲之間;性別不限;所有患者均由家屬同意進行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排除不符合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的患者;排除患有血友病等先天凝血障礙的患者;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排除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有惡性腫瘤以及精神病患者;排除使用凝血藥以及輸血的患者;排除不同意進行本次實驗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按照臨床用藥指南,對照組患者均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補液等基礎治療,必要時給予輸血,監測心電圖、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白藜蘆醇30 mg/kg,口服,1次/天,連續4周,治療期間檢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
1.4.2 患者血清IL-6、IL-10、IL-12水平檢測: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于抗凝管中,靜置分離血清,在-80℃環境下保存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全自動酶標儀,檢測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2 水平。
1.4.3 患者心肌酶學指標檢測: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血5 mL,低溫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脫氫酶(LDH)活性。酶標儀460 nm波長檢測OD值,根據標準曲線算出CK與LDH的濃度。
1.4.4 患者心功能監測:對患者的左心室壓(LVP)、左心室壓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壓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進行監測,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各指標差異。
1.4.5 患者動脈血氣水平檢測: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對患者治療前后同一時間段的PaO2、PaCO2、pH水平進行檢測。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數據以“”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2組CK、LDH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清CK、LDH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CK、LDH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血清CK、LDH水平比較(,U/mL)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CK,LDH levels in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U/mL)

表1 治療前后2組血清CK、LDH水平比較(,U/mL)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CK,LDH levels in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U/mL)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CK LDH對照組 21 治療前5.89±0.92 6.12±0.98治療后 4.64±0.73* 4.51±0.67*實驗組 21 治療前 5.86±0.86 6.04±0.92治療后 4.12±0.64*# 4.01±0.64*#
2.2 治療前后2組IL-6、IL-10、IL-12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的IL-6、IL-10、IL-12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IL-6、IL-10、IL-12水平明顯低于與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2組IL-6、IL-10、IL-12水平比較(,pg/mL)Tab.2 Comparison of IL-6、IL-10、IL-12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pg/mL)

表2 治療前后2組IL-6、IL-10、IL-12水平比較(,pg/mL)Tab.2 Comparison of IL-6、IL-10、IL-12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pg/mL)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IL-6 IL-10 IL-12對照組 21 治療前296.14±53.25 278.87±48.56 396.26±61.23治療后 225.81±35.36* 239.17±44.24*284.14±35.24*實驗組 21 治療前 302.78±54.26 268.31±43.27 403.12±67.23治療后 185.53±33.27*# 204.26±41.28*#197.37±32.48*#
2.3 治療前后2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的LVP、+dp/dtmax、-dp/dtmax水平均顯著上升(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2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LVP,+dp/dtmax,and -dp/dtmax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3 治療前后2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LVP,+dp/dtmax,and -dp/dtmax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 LVP(mmHg) +dp/dtmax(kPa/s)-dp/dtmax(kPa/s)67.21±11.39 154.38±34.28 159.18±29.38治療后 87.25±15.83* 337.41±57.31* 295.13±55.37*實驗組 21 治療前 69.82±12.31 158.64±33.27 153.28±29.17治療后 104.38±19.65*# 394.29±58.82*# 351.74±57.32*#對照組 21 治療前
2.4 2組治療前后患者PaO2、PaCO2、pH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的PaCO2、pH水平均下降,PaO2水平顯著升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PaCO2、pH水平下降較為明顯,PaO2水平上升較為明顯(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pH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PaO2,paCO2,pH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pH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PaO2,paCO2,pH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 PaO2(mmHg) PaCO2(mmHg)pH對照組 21 治療前62.45±13.46 48.14±6.21 7.97±0.88治療后 72.38±16.33* 38.37±4.19* 7.46±0.72*實驗組 21 治療前 63.81±13.38 45.64±5.73 7.94±0.83治療后 89.28±17.73*# 30.37±4.38*# 7.01±0.71*#
HS起病急,兇險程度高,是臨床上的急危重癥之一?;颊哂捎诩毙詣搨蛘邔m外孕及腫瘤破裂而導致大量失血,血壓下降迅速。休克時,體內細胞氧供不足,體內信號條亂,可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如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甚至危及生命。鄧活清等[7]研究表明,429例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達26.3%。近年來研究顯示,多種細胞因子或炎癥相關介質在創傷性失血性休克中發生明顯變化[8]。
本研究表明,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的IL-6、IL-10、IL-12水平均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IL-6、IL-10、IL-12水平下降更低(P<0.05)。IL-6是一種常見的致炎因子,其能作用于血管內皮,增加其通透性,引起炎性介質的滲出,導致強烈的炎癥反應。在創傷以及休克后,機體內IL-6的水平都會顯著升高[9]。IL-6水平的升高能夠釋放出活性氧及多種酶,促進粒細胞的聚集和激活,從而促進炎癥反應,進而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傷和繼發損傷。IL-10是在研究Th2細胞時分離出來的,能抑制多種炎細胞因子的表達。謝俊然等[10]研究發現,IL-10水平在內毒素致家兔肺損傷中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提示,休克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顯著升高。IL-10水平的升高將進一步促進體內的炎癥反應。IL-能夠促進Thl細胞的發育和增殖,可將Th2細胞轉化為Th1細胞,因此Thl細胞通過產生IL-發揮細胞免疫功能[11];Th2細胞產生IL-10從而發揮體液免疫功能。在Th0細胞分化過程中,IL-12發揮著主要作用,是主要的介導細胞免疫過程的因子。本實驗結果表明,治療后,以上3種細胞因子水平均顯著降低,表明本實驗的治療措施能夠使機體向抑炎反應方向發展,從而保護重要的臟器受到繼發性損害。
休克常使機體氧攝取增強而氧耗量減弱,嚴重影響細胞及器官的功能,使體內的乳酸含量顯著增高。在以往的動物實驗中發現: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與組織缺氧的顯著程度相關[12],同時預示著患者死亡的發生機率增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的PaO2、pH水平均下降,PaCO2水平顯著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PaCO2、pH水平下降較為明顯,PaO2水平上升較為明顯(P<0.05),提示治療后能顯著緩解機體的缺氧狀況,改善了休克造成的組織氧供和氧需失衡情況。其可能原因是白藜蘆醇改善了微循環,抑制了炎癥反應,減輕了血管壁通透性。
研究表明,急性失血性休克時心肌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由于線粒體功能發生障礙,導致物質的氧化產能過程受阻,不能為心肌的收縮提供足夠的能量[13]。本研究結果表明: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清CK、LDH水平均顯著下降,LVP、+dp/dtmax、-dp/dtmax水平均顯著上升,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CK、LDH 水平下降更低,LVP、+dp/dtmax、-dp/dtmax水平上升更高(P<0.05)。表明白藜蘆醇能夠改善心肌的再灌注,保護心肌。
本研究通過探討白藜蘆醇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白介素因子的影響及繼發性心、肺損傷的保護作用,證實了白藜蘆醇能夠顯著降低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IL-6、IL-10、IL-12水平,抑制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保護心肌和肺組織,且中藥治療的副作用小。
[1]劉長文,朱英.低血容量性休克復蘇指南的理解與執行[J].現代實用醫學,2010,22(3):248-251.
[2]管向東 .失血性休克[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12):916-919.
[3]管海燕.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手術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137-138.
[4]王紅梅,石彥國,李想,等.白藜蘆醇的功能性和前景展望[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8):213-213.
[5]林海.白藜蘆醇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4.
[6]嚴靜.低血容量休克復蘇指南[C]//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7:129-134.
[7]鄧活清,李東華,王杰林.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429例的救治[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22):96-97.
[8]徐瑾.MK2/HuR在急性肺損傷中的表達及對炎癥因子IL-6的調控[D].南京:南京大學,2012.
[9]潘景業,張艷杰,朱維星,等.創傷性休克IL-6動態變化 意義及納洛酮的治療作用[J].浙江臨床醫學,2005,7(4):340-341.
[10]謝俊然,郁麗娜,曾因明.IL-8和IL-10在家兔內毒素性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5,14(10):823-825.
[11]陳軍浩,顧光煜.Thl/Th2細胞因子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學,2001,7(12):1142-1144.
[12]祝興元,蔣玉蓮.新生兒缺氧血性腦病血清和腦脊液乳酸脫氫酶的水平變化[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3(1):972-977.
[13]李兵.缺氧過程中大鼠心肌線粒體能量代謝和腺苷酸轉位酶活性及表達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