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天罡,陳嬋
(1.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肝膽外科,貴州 遵義 563003;2.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干部保健科,貴州 遵義 563003)
肝癌是指由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其發生率在全世界常見腫瘤中居第5位,由于其預后差,死亡率居第3位。其中81%發生在發展中國家,54%發生于中國[1]。好發于40~5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因發展迅速,患者就診時腫瘤已屬中晚期,手術切除率低,生存時間短[2]。目前臨床對于肝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但由于大多數肝癌患者在發現時已處于晚期,且受肝癌轉移、腫瘤體積、數目等限制已經不適合手術,臨床適合手術切除條件的肝癌患者不足25%[4],且術后復發率、死亡率較高。欖香烯是從傳統中草藥姜科植物溫郁金提取獲得的萜烯類化合物,其有效成分主要為β-欖香烯,已作為國家二類抗腫瘤新藥上市[5]。欖香烯憑借其廣譜、高效、低毒且能通過血腦屏障的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已有將其應用于治療乳腺癌、肺癌等疾病,但是將欖香烯治療晚期肝癌的報道卻較為少見。本研究通過觀察欖香烯對晚期肝癌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P)、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以及肝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以探討欖香烯對晚期肝癌患者的療效機制,為肝癌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診斷為肝癌而收入院的患者73例,男性42例,女性3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59.2±8.5)歲;對照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1.4±8.7)歲。2組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參照2010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肝癌診治指南中關于原發性肝癌的病理學診斷標準以及臨床診斷標準[6]:①肝區疼痛,多為持續性鈍痛、脹痛或刺痛;②全身乏力、消瘦、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③肝腫大呈進行性進展,質地堅硬,邊緣不規則,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結節或包塊;④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μg/L,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等;⑤B超或CT檢查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部位;⑥肝臟病理檢查結果為原發性肝癌;⑦TNM分期符合晚期肝癌變化,患者及其家屬放棄手術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 ①不愿參與本研究或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②患有艾滋病等具有較重傳染性疾病患者;③其他腫瘤轉移到肝臟者;④2周內使用其他相關藥物治療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合并有嚴重心、腎功能不全疾病患者;⑦對欖香烯制劑過敏者;⑧患有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 嚴格按照2014年《中國肝癌診治指南》[7]中關于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標準予以治療:對照組給予多靶點抑制劑索拉非尼(拜耳先靈醫藥,國藥準字:H20060296),400 mg/d 2次口服;胸腺肽α注射液(云南南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65)1.6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在治療過程中,如并發其他的臨床癥狀,均予相應的對癥處理。以4周為1個療程進行治療。實驗組在與對照組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欖香烯注射液(石藥集團遠大(大連)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10114),0.6 g/d,一次靜脈注射。在治療過程中,如并發其他臨床癥狀,均予相應的對癥處理。以4周為1個療程進行治療。
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后空腹采集10 mL肘靜脈血,將其中部位血液裝入采血管中,將采血管按3000 r/min離心10 min,待離心結束后將上層血清裝入EP管中,放入-80℃冰箱中保存備用;剩余血液裝入采血管的備用。
1.5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1.5.1 血清中LP、CRP含量:取所有患者預留血清2 mL,一部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進行測定,利用液相競爭抑制原理,通過平衡和非平衡等方法以測定血清LP含量水平。所用試劑均由鄭州安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余下血清行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側血清C-反應蛋白(CRP)含量水平,試劑盒均由江蘇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按照說明書嚴格操作。
1.5.2 血清中AFP等腫瘤標志物含量:取所有患者預留血清2 mL,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所有研究對象血清中各腫瘤標志物指標的濃度水平,腫瘤標志物包括: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類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試劑盒均由江蘇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操作方法按照說明書嚴格操作。
1.5.3 肝功能測定:取所有患者預留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kman Coulter AU5800)測定患者肝功能各指標,檢測指標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1.5.4 生存質量評價:依據KPS評分標準[8],①改善:治療后較治療前得分提高≥10分;②下降:治療后較治療前得分下降≥10分;③穩定:治療后較治療前提高或下降得分<10分。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方面采用“”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中LP、CRP含量的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中LP和CRP含量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4周后,2組患者血清LP水平顯著升高,CRP含量顯著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 LP水平較高,CRP水平較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中LP、CRP含量的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LP and CRP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2組患者血清中LP、CRP含量的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LP and CRP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 <0.05,與對照組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 LP(ng/mL) CRP(mg/L)對照組 37治療前 13.77±2.01 85.14±12.34治療后 19.25±2.31* 63.13±7.28*實驗組 36治療前 13.62±2.13 84.25±11.08治療后 25.79±3.82*# 35.31±5.24*#
2.2 血清中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AFP、CEA及CA199的含量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4周后,2組患者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但實驗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中AFP、CEA及CA199水平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AFP,CEA and CA199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2組患者血清中AFP、CEA及CA199水平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AFP,CEA and CA199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 <0.05,與對照組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AFP CEA CA199對照組 37治療前 125.29±17.63 36.52±5.21 84.61±11.75治療后 96.18±12.33* 28.17±4.01* 69.21±10.01*實驗組 36治療前 128.61±17.52 36.48±5.17 85.04±12.03治療后 65.23±9.54*# 18.19±2.66*#53.23±7.58*#
2.3 肝功能各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PT的含量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4周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ALT、AST、TBIL、PT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但實驗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2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時間 ALT(U/L) AST(U/L) TBIL(μmol/L) PT(s)對照組 37 治療前 504.21±72.23 442.61±63.75 39.86±5.55 16.24±2.18治療后 158.56±22.09* 137.89±21.19* 24.56±3.54* 13.47±1.94*實驗組 36 治療前 510.51±73.43 437.77±62.46 42.56±6.78 15.94±2.26治療后 49.94±7.69*# 39.64±5.56*# 16.54±2.12*# 10.15±1.44*#
2.4 2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價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075,P<0.05)。見表4。

表4 2組生存質量評價比較[n(%)]Tab.4 Comparison of KPS score[n(%)]
欖香烯的抗瘤作用機理涉及多個方面,主要包括:抑制腫瘤細胞DNA和RNA的合成;誘導細胞調亡與分化;抗腫瘤免疫保護作用;消除自由基;逆轉腫瘤多藥耐藥作用等[9]。臨床雖有將欖香烯應用于治療各類癌癥的報道,但對于從LP、AFP、CRP等血清指標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的報道卻較為少見。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都存在血清LP水平的下降現象,本研究結果也證明了此結論的正確性。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血清LP水平經治療后均有所上升。LP是最早發現的脂肪因子,是脂肪細胞肥胖基因的產物,同時也是螺旋細胞因子家族的成員,其在機體中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研究發現,多數腫瘤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的現象,晚期更是有惡病質表現,皆與血清LP水平下降,不能刺激食欲升高有關[10]。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經治療后血清L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可能與應用欖香烯作用有關。欖香烯具有直接殺死腫瘤細胞、誘導腫瘤干細胞凋亡的藥理作用,應用后緩解病情,表4中也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用藥后其生存質量明顯改善,從側面證明本結論的正確性。但是,關于欖香烯有效降低晚期肝癌患者血清LP水平的具體機制并不十分清楚。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能夠敏感地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及應激程度和組織損傷程度,在肝臟中合成,而本研究中,2組患者治療前血清CRP水平升高,其原因可能與肝癌患者免疫異常刺激單核巨噬細胞分泌IL-6和TNF-α等細胞因子,進一步引發全身性炎癥反應,促使肝臟合成大量CRP,而欖香烯則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經治療實驗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治療后其血清腫瘤標志物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腫瘤標志物是在腫瘤發展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AFP是多年來本用作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首要指標,在肝癌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11];CEA是一種在消化系統腫瘤患者血清高度表達的糖蛋白;CA199是近年發現并用于診斷原發性肝癌的腫瘤標志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12]。在本研究中,表3顯示實驗組患者血清AFP、CEA、CA199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其原因可能與實驗組患者在應用欖香烯注射液后,大量腫瘤細胞和腫瘤干細胞被殺死有關,因此腫瘤標志物的合成、釋放減少,血清水平隨之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應用欖香烯注射液治療后,其肝功能各指標均明顯改善。晚期肝癌患者因肝臟正常細胞被破壞而導致肝功能各指標異常。而經欖香烯治療后,其肝功能得以好轉,其原因可能與破壞腫瘤細胞和抑制腫瘤轉移的作用有關,欖香烯是否具有保肝作用臨床并無相關文獻報道,其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實驗通過觀察73例晚期肝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LP、CRP、腫瘤標志物、肝功能以及生存質量的情況,證實了欖香烯的藥理作用,在下一步研究中將尋找新的信號分子和目的基因,為本實驗所反映的現象做出進一步論證和分析。
[1]黃穎,楊玲.原發性肝癌的高危因素及亞臨床型肝癌的早期篩查[J].醫學新知雜志,2014(2):73-78.
[2]王加榮,王鳳玲.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6,6(4):86.
[3]劉麗,鄧鑫,陳子瑤,等.艾迪注射液防治原發性肝癌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6):675-677.
[4]吳伯文,徐愛民,潘澤亞.肝癌介入治療的現狀及評價[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12):758-760.
[5]蘇志國,劉國強.欖香烯抗惡性骨腫瘤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6):174-175.
[6]金生.2010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肝癌診治指南要點介紹[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3):227.
[7]劉會春.中國原發性肝癌治療指南解讀[J].肝膽外科雜志,2013,21(1):12-14.
[8]Schag CC,Heinrich RL,GanzPA.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revisited:reliability,validity,and guidelines[J].J Clin Oncol,1984,2(3):187-193.
[9]王小曉,瞿延暉.β-欖香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機制研究的探討[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5(1):62-63.
[10]李丹,曾波航,于憲.血清瘦素和TNF-α與惡性腫瘤惡液質的關系[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6,20(1):7-8.
[11]丁寧,胡斌.聯合檢測AFP AFU CEA SF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作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6):791-792.
[12]馬桂鳳,劉娟.多種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內科雜志,2005,26(9):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