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北京 101149)
自文明開化以來,人民溫飽問題便是一邦安寧的基礎,糧食問題也一直是民生民計的重中之重。中國地域遼闊,糧食產量和人口發展的協調平衡顯得至關重要。得益于我國農業結構的大力調整,國家糧食產區一直在向核心區域聚集,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同批產出的糧食進入到消費者家中的價格有時會大相徑庭,流通環節在糧食價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分析不同流通環節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因素,對調整糧食流通環節起到重要作用。
劉小艷[1]等指出我國現有的三種糧食流通方式為包糧流通、散糧流通、糧食集裝箱運輸。逄艷波[2]等指出我國糧食流通主要有包糧流通和散糧流通兩種方式,且以包糧流通方式為主,環節多、需要大量的包裝材料和人力,工作效率低下。Trostle[3]在他的全球農業的供給和需求報告中指出:匯率和貿易政策對農產品價格波動有顯著影響,同時農產品價格的上升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Paul Armah[4]則認為美國3年來的糧食價格上漲是能源漲價以及美元貶值綜合作用造成的。劉召全[5]從整體經濟環境到糧食本身的成本及供求等五方面分析了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認為通貨膨脹、居民消費水平、城鎮化程度、農業政策、糧食生產成本等是主要影響因素,運用計量模型對各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的基本思路與對策。
總結現有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歸納我國糧食流通的方式如圖1所示。糧食生產出來后,很大一部分用于國家糧食儲備,余下的部分流入市場,只有很小一部分直接到達城市用戶手中。不難發現,流通環節越多,各種成本越高。流通環節主要涉及以下幾項成本:糧食生產成本、鐵路運輸成本、水路運輸成本、進口關稅等。
圖1 我國城市糧食主要流通方式
影響糧食價格波動的因素十分復雜。除了氣候、水文、耕地、人口因素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糧食作為商品時的供求關系以及生產這件商品的生產成本,這又包括生產資料成本和生產技術決定的產量等。作為國計民生的關鍵,國內通貨膨脹、本國對糧食價格的相關政策以及外來進口糧食的沖擊等都構成其價格變動的因素。
糧食流通方面,影響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有:
(1)糧食生產成本。產業鏈條上,將企業分為上中下游,他們共同構成了一條內在價值關聯的產業鏈,每個下游的企業都以上游企業的產品作為原料,這樣就形成了緊密相連的價值鏈,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是將較初級產品通過進一步加工轉換成最終產品,并不斷實現價值增值的過程。
(2)糧食供求因素。首先,從農業生產方式方面來分析,即農業生產方法和形式。通過高效使用生產工具、水利設施和動力設備,新的生產技術不斷改變著農業的生產方法。優良的技術將高效利用生產設備,提高技術裝備及土壤的利用率,提高了生產效益,從而對糧食價格產生良性影響。然而,現代農業的擴展速度由于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制約,其擴展速度遠低于傳統農業的退化速度,糧食生產必將經歷一個由多變少再變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糧食受供需的影響必將有較大的波動。其次,需求方面,工業上對糧食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對食品制造業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需求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對加工所需的糧食不斷擴大。再則,近些年來加大了生物能源的開發力度,例如將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作為能源,燃燒產生較少的有害氣體,同時與化石燃料相比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通常用來生產燃料酒精的主要是甘蔗和玉米,生物柴油生產目前則主要來自于油菜籽和大豆。
(3)糧食流通主體和市場結構的變化。首先,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波動無疑將帶來國內糧食價格的波動。隨著我國一步步深化改革開放,糧食進口持續擴大。我國糧食進口量2014年達到最高1億t。近年來國際糧食價格波動頻繁,且其波動的驅動因素仍然十分活躍,例如糧食出口國的管制、對生物能源開發利用的增加、石油價格的波動以及自然災害方面的原因。其次,農產品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和期貨市場的發展,對資本市場和農產品市場的相互滲透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期貨市場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一個制度和法律建設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很多的漏洞會為資本投機炒作農產品提供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流通主體往往利用囤積農產品來投機炒作農產品價格,在貨幣過剩的今天,更多的資本流向農產品市場,在一個市場信息機制不健全、缺乏政府管制的市場中,大額資本對于農產品市場的控制作用可見一斑,操作市場價格當然也不在話下,近些年大蒜、大蔥和生姜就是最好的印證。
(4)國家對糧食價格的政策。糧食本身的各種特性決定其價格的控制離不開國家,它的良性發展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國家對糧食價格的調控對供需的影響必將有較大的波動。
依據影響因素,選取合適的指標,見表1。
表1 影響因素對應指標
由于參考序列指標—糧食類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其影響因素的數量級別差異較大,先通過灰色序列算子對數據序列進行適當預處理,將其轉化為數量級別大體相近的無量綱數據。本文選擇區間化算子進行數據預處理,分別得到糧食類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及其五項影響因素初值像,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1)選取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關聯因素。首先要選取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系統特征序列,即糧食類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參考序列,記為式(1):
選擇各主要影響因素與參考數列作關聯比較的比較數列:
其中,n為參與比較的年份;l為比較序列數,即影響因素的數量;Xit表示第t個時間段的第i個影響因素的值。
(2)原始數據無量綱化。取每個序列最優序列值和最差序列值區間化算子:
(3)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的差序列:
選取最小極差m=min{minΔi(t))和最大極差M=max{max[Δi(t)]。
(4)取分辨系數ξ,其取值范圍為0<ξ<1。經過多次驗證,當ξ≤0.5時更容易觀察出關聯系數的變化,在本文中,取ξ=0.5。
(5)關聯系數 γ(x0(t),xi(t))及關聯度γ(X0,Xi)的計算
(6)確定各因素的權重:
權重序列為:
從中國國家統計局收集相關指標數據,在EXCEL中錄入原始數據,見表2。對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選取的四項指數均是以上一年為基數100設定的,現全部以2003年的指數100為基數重新推算指數,見表3。
運用式(3)區間化關聯矩陣得到表4。運用式(4)計算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之間的差Δi(t),得到差序列見表5。不難發現出最大差M=0.846 9,最小差m=0。取ξ=0.5,按照灰色模型式(5)求得關聯系數矩陣,見表6。帶入式(6)、(7)得到各指標關聯度及權重,以及在關聯表中查得最好水平和最差水平,見表7。
通過表7可以看出,不同流通方式中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力大小依次可以列為:糧食生產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城鎮居民消費水平指數、糧食產量、糧食進口數量、主要港口糧食吞吐量、國家鐵路糧食貨運量。它們依次對應糧食生產成本、供應情況、鐵路及水路運輸量。
運用灰色關聯得出的分析結果表明,對糧食價格的影響主要還在糧食生產上,包含糧食生產價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其次便是購買力方面的城鎮居民消費力以及糧食供求方面的糧食產量。這四項指標的關聯度都在0.9以上,是對糧食價格起到最主要作用的四項。糧食的進口量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力也高達0.85,外部進口也是糧食價格波動的關鍵因素。運輸方面,水路相對鐵路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大得多,集裝箱運輸是糧食流通轉變的大方向。
表2 我國糧食價格與影響因素比較1
表3 我國糧食價格與影響因素比較2
表4 無量綱化矩陣
表5 糧食價格與其影響因素差序列
表6 關聯系數
表7 分析總表
糧食生產價格、生產資料價格、糧食產量、糧食進口量以及城鎮居民消費力直接影響到糧食的供求狀況,對糧食價格有重要影響。而研究不同的流通方式對糧食價格的重要影響,有助于通過調整糧食的流通環節來影響糧食價格,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水運和集裝箱運輸對糧食的價格影響重大。水運成本低,而且方便進行大批量、遠距離的運輸;集裝箱運輸可使用機械化作業,減輕人力成本,提高裝運效率,而且也能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減少糧食損耗和經濟損失、保證運輸安全。水運集裝箱運輸將是糧食流通環節轉變的重要方向,也將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1]劉小艷,林珊珊.糧食物流流通方式研究[J].中國市場,2008,(23):144:145.
[2]逄艷波,張迅妹.我國糧食物流體系現狀分析[J].商業經濟,2013,(7):62-63.
[3]Trostle R.Fluctuating food commodity prices a complex issue with no easy answers[J].Amber Waves,2008,6(5):10-17.
[4]Paul Armah,Aaron Archer,Gregory C Phillips.Drivers leading to higher food prices:biofuels are not the main factor[J].In Vitro Cellular&Developmental Biology Plant,2009,45(3):330-341.
[5]劉召全.糧食價格波動及影響因素的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