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25)
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呈現出高強度、高消耗、實時化、多維度等特點,對后勤保障特別是軍事運輸保障的實時性、精確性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和苛刻要求,僅依靠建制運力完成戰時后勤保障任務的傳統軍事物流模式將難以為繼。為滿足高技術戰爭和新軍事變革對軍事后勤保障提出的新需求、新要求,我國政府、軍隊及學術界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軍隊后勤系統聯勤制和軍地物流一體化方面,這些研究與實踐對推動我軍后勤保障體制改革適應現代戰爭要求起到了積極作用,使軍隊物流系統負擔得以減輕,戰斗力得以增強。然而由于缺乏實戰檢驗以及現行后勤保障體制的制約,我軍的后勤保障社會化仍然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在軍事運輸方面,民用運力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軍事運輸服務采購未被納入集中采購的范圍,同時由于后勤保障體制的條塊分割,同一戰區各建制單位在軍事運輸服務采購方面也未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本文將以區域聯合策略為基礎,探討基于戰區保障的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機制,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方法和參考。
現階段研究基于戰區保障的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戰區內各軍事單位可以共享規模采購帶來的價格優惠和增值服務,提高軍事運輸服務采購的軍事經濟效益。通常情況下,集中采購主要是在建制系統單位進行,區域聯合將同一戰區的各軍兵種單位聯合起來,統一面向市場,統一組織集中采購,可以共享規模采購所帶來的價格優惠和增值服務,從而節約運輸保障經費,獲取優質運輸保障服務。二是便于整合同一戰區的建制運力與民用運力,實現軍民融合式軍事運輸保障。軍方通過集中運輸服務采購,掌握地方企業的物流能力;地方物流企業通過承接軍事運輸服務項目,了解軍方軍事運輸保障的需求與要求,在合作過程中,企業的物流設施建設可以考慮軍地通用,信息平臺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一旦發生戰爭,這些企業就可以被順利地納入國防動員體系。三是區域聯合作為進一步深化、拓展軍事采購改革的有效平臺,不但能夠實現經濟、軍事效益,還能夠發揮社會效益,既可用于軍事運輸服務的集中采購,也能夠用于其他軍事物資的集中采購,為以戰區為重心實現軍民一體化的快速、高效后勤保障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
從行動性質角度來看,各軍兵種作戰單位為完成所擔負的使命任務而進行的軍事行動可以劃分為戰爭行動與非戰爭軍事行動。戰時,作戰行動包括各種類型、形式、樣式的攻擊或抗擊敵方的行動;平時,作戰行動主要包括部隊日常訓練、綜合演練、跨區駐訓、演習等。涉及的運輸任務主要有:人員輸送、武器裝備運送、物資器材運送等。目前,各軍兵種作戰單元在進行遠距離人員輸送時,普遍采用民用運力,其中不乏高鐵、空運等快捷運輸方式。在武器裝備運送方面,各軍兵種部隊的專屬特種武器裝備,其敏感性與安全性要求高,在遂行作戰任務中,必須由各部隊組織特裝運輸車輛、特裝管理人員專人專車監管、運送,地方人員一般很少參與。槍支彈藥等軍械裝備以及指揮器材、偽裝防護器材、防化器材等戰備物資,其敏感性與密級略低于各軍兵種特種武器裝備,但由于其屬于危險品或戰備物資,因此,這類物資的輸送也以部隊人員為主導。通用保障裝備與物資、文化宣傳器材以及給養、被裝、油料、藥材、軍交物資、野營物資等后勤物資,軍地通用性強,其敏感性與密級較低,地方物流設施設備與軍方運輸設備接軌程度高,當運送距離較遠且部隊建制運力不能滿足需求時,可將物品集裝化,引入民用運力進行輸送。
非戰爭軍事行動是指武裝力量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而進行的不直接構成戰爭的軍事行動。其主要包括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維護權益、安保警戒、國際維和、國際救援等行動。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涉及人員輸送和裝備與物資器材運輸兩類運輸需求,裝備與物資器材包括非戰爭軍事行動專用裝備、后勤保障裝備與物資器材、應急救援設備與物資及指揮通信設備與器材等。這兩類運輸需求涉密級別低,裝備與物資器材軍地通用性強,但通常運輸數量大、時間急、距離遠、環境條件惡劣、復雜,所以在部隊建制運力不足或部隊對事發地環境了解不夠深入時,可直接引入地方運力執行任務。
建立基于戰區保障的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運行體系,實質就是依據我軍聯勤改革的思路,打破三軍分體保障格局,在軍事運輸方面,實施區域性三軍一體化保障。具體實施時,在戰區聯勤部建立一個“地區性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中心”,如圖1所示。

圖1 地區性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中心
該采購中心的主要職能為:一是統計、整合戰區內各軍兵種、各單位的軍民融合性物流業務需求,使這些業務在采購種類、采購批量等方面形成規模優勢,能夠享受服務對象提供的價格優惠和增值服務;二是檢查、審核本戰區內物流企業的行業資質與規范,將符合軍方要求的物流企業列入軍事運輸服務提供商目錄;三是建立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網上信息平臺,向軍事運輸服務提供商目錄中的物流企業發布軍方物流需求信息;四是采用招標、競價、拍賣等方式促進軍方與地方物流企業合作;五是監督管理軍地雙方采購合同的履行,并協調解決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與糾紛。
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且潛力較大的軍民融合式軍事物流保障方式主要有三種:業務外包物流保障、軍地聯合配送保障、供應商直達配送保障。業務外包物流保障是指軍方為集中精力增強部隊戰斗力、專注于加強特種武器裝備運輸保障能力等,將其部分運輸任務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地方物流企業實施。軍地聯合配送保障是以軍方運力為主,以地方民用運力為補充,共同完成運輸保障任務。而供應商直達配送保障則是軍事物資使用方要求供應商依照合同約定,將貨物直接送達指定單位或地點。
部隊在遂行各項任務中涉及人員輸送、武器裝備輸送、物資器材輸送三類運輸需求。如果按照被輸送對象專用性程度的強弱與保密性要求的高低來劃分,這些輸送對象又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專用性弱、保密性要求低的物資器材與裝備,如糧秣、被裝、藥品、油料等后勤物資及文化宣傳器材,這類物資在戰區內各軍兵種通用性強,保密性要求低,可采用業務外包物流運輸模式;第二類是專用性強、保密性要求低的器材物資,如各軍兵種所需的通用裝備及其備件等,可采用供應商直達配送運輸模式;第三類是專用性強、保密性要求高的裝備物資,如各軍兵種專屬武器裝備及配套與保障裝備、器材等,由軍隊自行組織運輸;第四類是專用性弱,但保密性要求高的器材物資,如軍械器材、戰備物資、工程保障物資等,可采用軍地聯合配送運輸模式。具體劃分及運輸模式分類如圖2所示。

圖2 部隊軍事運輸模式分類
在上述三種軍民融合式軍事物流保障方式中,供應商直達配送保障是將原先由部隊承擔的接裝運輸任務轉交由承制單位承擔,接裝地點轉換到部隊駐地或指定地域,這里只涉及裝備物資采購合同中相關條款的變動,一般不需要“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中心”來選擇與監管物流服務供應商,其他兩類軍事物流保障模式需要集中采購中心參與。業務外包物流保障是一種規范化的市場行為,在保障實施過程中,合同管理問題尤為關鍵。由于運作過程涉及軍方信息,運輸過程中對裝備和物資的保密性、安全性與準時性要求也很高,因此其合同有別于普通商業合同,“地區性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中心”應當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商討制定物流外包合同范本,明確軍方和物流承包商的權限與責任,避免發生因合同不規范而造成的違約風險,還應監管采購合同的簽訂與履行。在軍地聯合配送保障實施過程中,“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中心”是制定與實施裝備物資聯合配送保障方案的組織者,它需要召集軍地相關單位,共同分析軍地保障能力、選擇保障方式、明確任務分工、提出特情處置方案、達成征用補償協議以及在保障實施中做好組織協調與監督工作。
軍事運輸服務采購是軍事運輸的重要內容,是充分利用民用運力資源、降低軍事運輸成本、提高軍事運輸效益的重要途徑。本文以B2B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理論為依據,從戰區保障角度探討了軍事運輸服務集中采購機制與模式,以期能從軍事運輸服務采購領域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及國防動員改革問題提供思考與借鑒。
[1]王宗喜,徐東.軍事物流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凌峰.軍用物資集中采購模式選擇與構建[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6):39-42.
[3]尚立,趙字亮,封少娟.軍民融合的軍事物流保障方式研究[J].軍事經濟學院報,2011,18(1):31-33.
[4]劉克勝,王鐵寧,紀紅任.軍事物流社會化保障研究[J].物流技術,2005,(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