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李瑩霞 王貴會
(1云南省昆明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 昆明650021;2昆明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云南昆明650021)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低度炎癥性疾病,也是一種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所致的血管性疾病。炎癥反應在該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一種血清炎癥因子,是反映早期血管內皮損傷的一個靈敏指標,它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其微血管、大血管并發癥密切相關,降低Hs-CRP對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筆者觀察了三生調脂舒對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來源 本研究納入80例2型糖尿病病人,病人來自昆明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部就診患者。兩組患者性別通過χ2檢驗計算,P>0.05;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收縮壓及舒張壓用t檢驗計算,P>0.05;兩組患者病程比較,P>0.05: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男(例) 女(例) 年齡(歲) 體重(kg)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 平均病程(年)對照組治療組40 40 16 22 24 18 62.77±8.11 61.11±6.99 71.11±17.12 69.99±14.88 121±12.00 126±14.00 61±7.00 66±8.00 6.14±4.77 6.78±3.13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頒布的DM診斷標準。
1.2.2 中醫辨證標準 參照衛生部藥政局2002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消渴)的臨床研究指導及《實用中醫內科學》關于痰瘀證的內容。
1.3 研究方法 將符合標準的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繼續給予原降糖治療藥物,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三生調脂舒,3個月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斷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根據觀察指標的變化,制定標準,超敏C反應蛋白的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Hs-CRP下降≥20%,或治療后<10 mg/L;有效:Hs-CRP下降≥10%,但<20%;無效:Hs-CRP無下降反升高、或下降<10%。
1.5 統計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極顯著,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超敏C反應蛋白相比較,兩組各自治療前后比較P均<0.05,提示治療組和對照組均可降低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P=0.00256<0.01,提示治療組降低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作用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s-CRP比較(m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s-CRP比較(mg/L,±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P對照組治療組40 40 11.87±1.55 11.26±1.24 9.16±0.98 7.07±0.77 0.01813 0.00761
糖尿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缺乏和(或)胰島素生物作用障礙導致糖代謝紊亂,以長期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綜合征。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發病是由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至今病因尚未完全闡明[2]。近年來研究發現,在新發現的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中,在校正體重指數因素(BMI)后,CRP水平明顯增高,而CRP在非糖尿病或僅伴有空腹血糖異常(6.1~7.0 mmol/L)者中正常[3]。國內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CRP及Hs-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國外資料顯示,正常空腹血糖的老年人中數年后糖尿病病發的,CRP基礎水平比未病發者高[4]。
三生調脂舒是昆明市中醫醫院應用于臨床多年的驗方,本組方以“調養脾腎,活血化瘀,化痰瀉濁”為立意,方中選用制何首烏、薏苡仁、生三七和山楂四種中藥,其中制何首烏為君藥,補腎益肝;薏苡仁為臣藥,健脾補中益氣;生三七和山楂為佐藥,前者行血活血、破瘀散結,而后者活血散瘀、化痰行氣。全方共奏補腎健脾、活血祛瘀、化痰瀉濁、通經暢脈之功。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山楂和生三七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及動脈粥樣硬化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增強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液流通暢快,改善組織中缺氧和缺血狀態。生三七、制何首烏和薏苡仁能改善受損組織功能,降低體內炎癥反應,逐步緩解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炎癥狀態。在以上有效中藥成分綜合作用下,調整機體五臟功能,從而起到降低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作用。綜上,中醫中藥制劑三生調脂舒對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及應用。
[1]桂慶亞,葉亮.2型糖尿病辨證的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5):498-500
[2]朱慶文,陳根清,陳曉華.2型糖尿病超敏C反應蛋白及相關指標表達的臨床意義[J].浙江實用醫學,2006,11(3):156-157
[3]Ford ES.Body mass index,diabetes,and C-reactive protein among U.S.adults[J].Diabetes Care,1999,22(12):1971-1977
[4]馮惠清,王建國,殷紅.C反應蛋白在糖尿病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