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永春
(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職工醫院 南京210014)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簇狀皰疹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神經痛為本病特征之一。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56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收治,確診為帶狀皰疹,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所選患者均有典型帶狀皰疹皮損及神經痛,皮損部位均在腰肋部或胸部,無并發局部及全身感染;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齡最大者75歲,最小者26歲,病程最長者12 d,最短者3 d。以上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神經痛程度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阿昔洛韋片每次0.2 g口服,5次/d;爐甘石洗液外涂,3次/d;疼痛劇烈者加用布洛芬緩釋膠囊0.3 g,2次/d,10 d為1個療程。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不用爐甘石洗液外涂)采用以下方法:(1)點刺放血:患者取舒適體位,施術者在皰疹的頭部(皰疹的起始部)、尾部(皰疹的終止部)、兩旁根據皰疹大小選取2~4個點,用無菌三棱針點刺(操作過程中要求動作穩、準、快,減少病人的疼痛,點刺深度在1~2 mm);并用火罐拔出污血,每罐出血量約為 4 ml[2];每周 2~3 次。(2)皰疹處理:用無菌三棱針逐一刺破,無菌棉簽擦拭干凈滲出的皰疹液,再用TDP照射至創面干燥。(3)中藥浸出液外敷:取雄黃20 g、冰片10 g、青黛20 g、黃柏20 g、白芷 20 g、蒼術 10 g、厚樸 10 g,放入 75%酒精600 ml中浸泡1個月,沉淀過濾待用,取無菌紗布塊放入中藥浸出液中浸透,根據患處面積大小外涂被TDP照射干燥的創面,3次/d。10 d為1個療程。
1.2.3 禁忌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忌食肥甘厚味和魚腥海味之物,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注意休息。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水皰結痂,大部分痂皮脫落,疼痛消失;好轉:大約70%的水皰結痂,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皮疹消退很少,低于30%,疼痛無明顯減輕。
2.2 治療效果 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5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皰疹停止時間為1~1.5 d,完全結痂時間為2~3 d,疼痛緩解時間在7 d左右。對照組患者皰疹停止時間在3 d左右,完全結痂時間為4~5 d,疼痛緩解時間為9~10 d。治療組在皰疹停止時間、完全結痂時間、疼痛緩解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帶狀皰疹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健康成人發病率一般為0.2%。起病急,發展快,當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創傷、疲勞、病后虛弱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潛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覺神經軸索下行到達該神經所支配區域的皮膚內復制產生水皰,同時受累神經發生炎癥、壞死,產生神經痛。西醫以抗病毒治療為主,阿昔洛韋對單純皰疹療效甚佳,而對水痘-帶狀皰疹的敏感性較低,臨床單用療效欠佳。
帶狀皰疹中醫學稱為“蛇串瘡、纏腰火丹、火帶瘡”等。為感受風火或濕毒所致,與情志、飲食關系密切。情志不暢,肝經郁火;過食辛辣厚味,脾經濕熱內蘊;濕熱蘊表,浸淫肌膚、經絡而發為皰疹。其主要癥狀是皰疹和疼痛。治療目的是止痛,促使結痂,防止后遺神經痛,縮短病程。治宜泄火解毒,祛邪止痛。點刺放血屬于外治法的一種,有別于普通針刺,它比普通針刺更直接,能夠更加有效地阻斷帶狀皰疹的發展,屬于較為強烈的瀉法,正對帶狀皰疹熱毒內盛、濕熱交結的病機,故而取效便捷。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后加拔火罐,拔出瘀血,使濕熱毒邪隨瘀血而出。TDP照射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引邪外出。以上治療可以調動局部抗病能力,減輕無菌性炎癥狀態,促使皰疹早日結痂。同時針對帶狀皰疹的病因病機,外敷中藥浸出液。雄黃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解毒、燥濕、祛痰、殺蟲的作用,現代研究認為其有抗菌、抗病毒等藥理作用;冰片主要成分為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具有通諸竅、去郁火、消腫止痛之功效,有抗菌、抗炎的作用;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之效;黃柏其性寒、味苦,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本方用其以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白芷有燥濕止帶、消腫排膿作用;佐以活血利濕的蒼術、厚樸。諸藥配伍浸泡外敷,具有清熱利濕止痛、收斂干燥局部的作用。
本觀察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可以縮短病程,促進結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5-196
[2]趙炳欽,王永波,楊滌平.放血療法治療帶狀皰疹100例[J].河北中醫,2009,31(9):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