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
當馬航、德航出事時,幾乎所有德電視、網絡及平面媒體都會密集報道,從事故的各種可能角度去猜測、分析各種原因,畢竟每次事故都關系著數百人的生命。但在面對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和嚴重污染時,卻沒有這么多的電視、網絡與平面媒體去認真地跟蹤報道。也許水資源和空氣的污染都難以確認為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吧,污染也能以在瞬間或短時間內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人們常常會誤認為這些危害還離我們很遠很遠。
環境保護之所以未讓整個社會和人類都能充分重視的原因,大約正在于只要不是直接致命的,或許就是可以容忍和接受的。
最初人類的生存主要依賴于對大自然對掠奪,當水、草資源豐富時,人們可以利用自然生長的水草養牛、養羊、養馬,以獲得食品、動力和衣裝。適度的放養雖然讓自然資源在消耗,但大自然擁有強大的恢復能力,可以在人類的掠奪中自我補充和修復。但城市化出現之后,當人們更多地集中于一地時,大自然就沒有了喘息的機會,當工業化加重了這種掠奪時,大自然就會被迫對人類進行報復??傊I化在改善了人類生存條件的同時,也加大了對自然的破壞。
世界組織在約束碳排放時,會照顧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低、經濟實力弱,因此必然會更多地依賴于對大自然的掠奪。但這樣一來,卻導致這些國家忽略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造成了過度的排放和污染,使這些國家在快速工業化的進程中,也加速了對大自然的破壞速度。至今大多數人似乎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許多人忘記了人類都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
11年前,北京出現了連續將近40 多天的沙塵暴天氣,人們都生活在伸手看不清五指的陽光下,漫天的黃沙喚醒人們對環境變化的沉睡,終于開始關注于保護與治理了。
近百名的企業家發起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用公益捐款的方式從沙塵暴的源頭—阿拉善沙漠進行治理。和大多數缺乏環境知識教育的人一樣,無知的企業家們最初以為種樹就能擋住風,困住沙,就可以減少沙塵暴,改變北京的空氣質量。后來才發現環境治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解決荒漠化的問題,首先要滿足人的生存條件,讓他們不再完全依賴于對自然的掠奪,這就必須改變他們的放牧習慣,改變以綠植為燃料的能源依賴,改變對水資源的過度依賴,種植節水的植物和農作物,同時又用新的生存方式改變他們的生活質量,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最終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我們也許無法再將沙漠變成綠洲,但至少要停止進一步的破壞,盡可能恢復自然的生態平衡,將沙漠固化在原有的范圍,并逐步恢復大自然自我修復的能力。
解決空氣的污染,原來不但與排放相關,也與水資源相關,有了充分的水就會有綠植,就能改變空氣的質量。缺少了水資源或污染了水資源,除了引發人的生存問題之外還破壞了大自然的生命鏈,讓綠植減少和死亡,讓土壤條件被破壞,讓溫度發生變化,讓風帶動著泥沙無限占領更廣泛的地區,也讓人類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地。
當空氣被污染時,人們也許會因為呼吸到刺鼻的氣味,口鼻和嗓子有不舒服的感覺,而認為空氣質量與污染的治理更為重要,卻忽視了空氣的污染不僅僅是排放的問題,更是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的問題,忽視了水資源的重要性。
為此,我參與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除了立足于沙漠治理之外,還資助了全國更多的水資源保護、空氣質量監督、生物多樣化及動植物保護等等。更希望引起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其實,我們身邊的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我們和下一代的生存條件,扔一個煙頭、扔一個半瓶未喝完的水、一塊垃圾都可能造成環境的污染,都可能造成水資源都浪費。也等于在慢性的自殺?!靶袆悠饋?,從我做起”應成為每個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