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
(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82)
西安市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需求研究
李 博
(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82)
闡述了西安市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的現狀,分析了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西安市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需求的研究,歸結出適老性改造的主要需求,并提出了推進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服務發展的具體建議,指出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應以政府為主導,社區服務為依托,加強政策引導,建立適老性改造服務體系。
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設施,居家養老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對舊居住區實施了適老性改造,上海已實施了對一些不適老住房的適老改造并對一些舊住區的公共空間進行了平改坡和加裝電梯改造,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地也先后開展了平改坡、住宅加裝電梯改造[1]。這些地區的實踐經驗為我國舊住區適老性改造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借鑒,但一些關鍵問題沒有解決,如未對舊居住區適老性改造的需求做系統研究,阻礙了居家養老事業的發展。
西安市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后,陸續出臺了一些支持適老性改造的政策法規,如西安市資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實施細則、西安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規定、西安市開展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實施方案等,對促進適老性改造服務體系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截至目前,西安市主要對一些殘疾老年家庭免費進行了無障礙化改造,包括出入口設置坡道、廚房案臺降低、浴室墻壁安裝防滑扶手等。改造資金主要來源于西安市專項城區改造資金。已對100多個舊住區進行了無障礙改造。推廣居家養老服務,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構建了《12343西安社區服務在線》信息化服務平臺[2]。由經培訓的下崗職工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家政、代購、陪聊等服務,他們在社區領取服務憑證,民政部門根據服務憑證為其發放報酬。開展并推動志愿者服務,受到老年人普遍歡迎[3]。
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軟件,對量表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與效度檢驗,對信度系數Cronbach α的值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信度)。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量表的構建效度。
本文所述舊居住區指1998年我國住房商品化之前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建成的居住區。
以西安市主城區9個舊居住區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00多份,回收有效問卷246份,問卷有效率為82%。由專家討論完成了問卷的初步設計并由專家對問卷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通過小范圍發放問卷測試問卷的合理性和實用性。結合專家建議和老年人的反饋對問卷進行了修繕。
2.1 舊居住區適老性現狀
1)居住區環境。調查發現,舊居住區有許多不適老的問題,如必要的老年設施和服務配備不足、公共活動場所較少、無障礙設計缺失等。
經調研,識別出4類老年設施和服務,如圖1,圖2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76.5%的舊住區配套了社區醫院,說明舊住區配套醫療情況較好。47.1%的舊住區配套了老年休閑娛樂中心,只有15.7%的舊住區配套了老年大學,說明舊住區配套老年休閑娛樂中心和老年大學沒有得到重視。調查的舊住區都未配套托老所或類似機構,說明舊住區配套托老機構也未得到重視。從圖2可以看出,為老服務發展在西安處于較低水平,配套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老年人文化生活娛樂服務,老年人醫護保健服務及老年人精神關懷服務的舊住區所占比例分別為25.5%,18.3%,13.7%及9.8%。


2)舊住區設計。調查發現,舊住區設計存在生活信息傳感裝置和緊急呼叫裝置缺失,管道線路老化,室內缺乏必要扶手,多層住宅未設置電梯,住宅出入口缺少無障礙坡道,樓地面防滑處理不足等不適老的問題。
2.2 西安市舊住區適老性改造需求研究
1)住房適老性改造需求。
經調研,識別出8個住房適老性改造項目。安裝信息傳感裝置和緊急呼救裝置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改造服務項目,認為有必要的老年人數依次占到總調查人數的82.4%和80.4%。認為有必要增強住房保溫隔熱功能、衛生間增設防滑扶手、增強樓地面防滑、改用方便省力的生活設施、改造管道線路及將房間適當整合或分割的老年人數依次占到總調查人數的66.6%,64.7%,62.8%,60.8%,56.9%及27.4%。
生活信息傳感裝置和方便、省力的生活設施能幫助感知能力弱的老年人提高自理能力。緊急呼救裝置幫助老人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及時與外界取得聯系。高齡老人普遍存在視聽不清、生活無人照料等問題,因此,為他們安裝緊急呼救裝置和生活信息傳感裝置很有必要。安裝防滑扶手和增強樓地面防滑也是許多老年人所希望的。舊住宅管線老化,存在諸多隱患,也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造。
2)住宅公共空間適老性改造需求。
經調研,識別出4個住宅公共空間適老性改造項目,認為有必要加裝電梯、住宅出入口平改坡、樓地面防滑處理及樓梯間靠墻一側有必要增設扶手的老年人數依次占到87.2%,83.7%和81.4%及70.6%。
調查發現,住3層以上的老人普遍希望能給住宅加裝電梯,尤其是高齡老人。對住宅出入口進行無障礙改造也是老年人普遍希望改造的項目。
3)居住區公共區域適老性改造需求。
經調研,識別出4個居住區公共區域適老性改造項目。老年人對這些改造項目必要程度的選擇如圖3所示。認為住區應增設休息座椅和室外健身場所,有必要對公共區域進行無障礙改造、增強公共區與住宅出入口夜間照明的老年人數分別占到總調查人數的92.2%,90.2%,82.6%及75.1%。

調查發現,許多舊住區休息座椅數量較少,沒有室外健身場所或室外健身場所面積狹小,臺階設置較多,公共區域與住宅出入口沒有設置夜間照明設施,這些都對老年人出行造成不便。
4)居住區配套老年設施需求。
如圖4所示,認為有必要在居住區配套建設社區醫院,托老所,老年休閑娛樂中心及老年大學的老年人占總調查人數的97%,74.5%,70.5%及51%。
老年人普遍喜歡在社區就醫,并希望享受優惠醫療、定期體檢、了解保健知識。舊住區普遍缺少托老機構,托老所可以為老人提供餐飲和生活照看服務,是居家養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休閑娛樂中心可以促進老年人交流,消減孤獨感。許多老年人希望通過參加老年大學學到烹飪、保健、字畫等方面知識。

5)居住區配套老年服務需求。

如圖5所示,認為有必要在居住區配套醫護保健服務,生活照料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精神關懷服務,舉辦文化生活娛樂活動的老年人數占到總調查人數的90.2%及86.3%,74.4%及60.7%。
社區醫護保健是老年人最希望住區配套的為老服務項目。空巢老人容易產生孤獨感,很有必要采取措施排減老人的孤獨感,如志愿者陪聊服務。文化生活娛樂服務也是老年人認為有必要配套的項目,如組織老年人趣味運動、自樂班等。
通過對舊住區適老性改造需求的研究,提出促進舊住區適老性改造的幾點建議。政府為主導,依托社區服務,政策引導,針對適老性改造的主要需求,因地制宜,幫助有需要的老年家庭進行適老改造。培育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機構,對各類參與適老性改造的人員進行培訓,培育職業化、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加強資金支持、市場培育和監督管理,將適老性改造及老年服務和設施配套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資金籌措模式。制定適老性改造服務機構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標準,對其開展評估,實行優勝劣汰,保證為老服務質量。
[1] 全國老齡委.中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R].2008.
[2] 劉 樺,李 博.城市住宅適老改造需求的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2(3):175-178.
[3] 劉 樺,竇立軍,李 博.城市舊居住區適老改造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城市問題,2013(5):41- 45.
Research on demand of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 renovation catering for the elder people in Xi’an
Li Bo
(ZhonglianNorthwestEngineeringDesignInstituteCo.,Ltd,Xi’an710082,China)
The paper illustrates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y aged transformation status of Xi’an city, analyzes its transformation problems, studies its transformation demands, summarizes its major demands, and points out its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f taking government as guiding concept, taking community policy as guidance, and establishing aged trans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ld residential area, aged transformation, facilities, home-based care
1009-6825(2015)07- 0019- 02
2014-12-31
李 博(1983- ),男,助理工程師
TU241.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