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震
(大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近郊低密度別墅區設計探討
李 震
(大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通過富春玫瑰園的建筑設計實踐,對近郊低密度別墅區的規劃進行了探索,運用整體設計的概念,在充分尊重基地地形的基礎上,通過院落的形式將建筑與山體契合,營造出了人、自然、建筑融合的社區環境。
近郊,低密度,整體設計,院落
近郊低密度居住區多選在山清水秀、自然生態條件好的近郊地帶,規劃用地與城市往往有著便捷的交通聯系。近郊低密度居住區既能依托大城市的市場需求,又擁有著城市居住區所不具備的用地條件和鄉村田園自然山水風景,因而得到很多人的青睞。選擇近郊住宅的人往往也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態度,或臨山而居,或近水而棲,吸納山水之靈性,培養豁達之胸懷[1]。因而近郊住區的設計應該從人的需求入手,充分考慮環境與建筑的關系,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氛圍。
富春玫瑰園位于杭州下轄富陽市東洲街道,是富陽東部的新興低密度居住板塊。該地塊區位優勢明顯,與杭州市區接壤,距杭州市中心約22 km,距富陽市區約4 km;交通便利,通過杭新景高速公路、杭千高速、杭富沿江公路以及繞城公路與杭州城區相連;環境資源豐富,基地東側有城市公園綠帶,南與富春江隔路相鄰。基地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形變化豐富,植被生長良好。整個基地地勢大體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地形特點。其中東部較為平坦,而北側、西側較陡,必須經過地形改造方可利用。項目規劃用地面積9.98 hm2,總建筑面積83 967 m2,其中地上面積66 352 m2,容積率0.66,是比較典型的低密度居住小區。
項目從環境的角度入手設計,以“整體設計”的概念,把對人的考慮和關懷轉化為具體的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建筑與景觀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景觀環境對于住區整體空間形態的影響[2]。現有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中,普遍存在住宅組群的空間布局與環境景觀的塑造相互分離的問題,這是由于設計程序上先做建筑設計后做景觀規劃,建筑的群體布局沒有給環境設計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彈性,環境設計成為居住區規劃設計中的補充和完善,沒能發揮對于住區營造的景觀意義。富春玫瑰園在設計中運用“整體設計”的思想,將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很好的解決了建筑與環境分離的情況。規劃中充分考慮人的心理需求,利用基地擁有的優美自然景觀,強化居住與景觀的聯系。通過院落的形式將建筑與山體契合,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基地原有環境的同時,塑造多層次的空間效果以及豐富的天際線形態,很好的詮釋了“整體設計”的理念。
規劃充分尊重和利用基地的自然條件,力求社區與自然環境相融共生,營造帶有山水環境特色的、高品質居住氛圍和完備的服務配套設施的理想宜居之所。
3.1 功能布局
小區的總體布局強調多重圍合,建筑以院落形式來組合。根據住宅的特點和地形特點,規劃中將整個居住區分為三大部分:北片區、西南片區和東片區,力求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環境的基礎上,保證用地的開發量和價值達到最大化(見圖1)。

東片區設置的是合院住宅,1層~2層的住宅形成工整而富有層次的布局,圍繞十字形空間軸線展開,串聯一系列廣場、花園,形成富有禮儀性和尊貴感的中心景觀界面。在豎向上通過地下室抬高處理,使合院組團部分整體抬高1.5 m以上,提升庭院生活的品質。北片區為地形高差起伏較大的區域,住宅依山而建,隱于山林之間,成為社區的高端住宅產品。西南片區地形相對平整,建筑6棟~8棟形成一組,片區呈組團狀布局。社區公共設施主要為會所及物管,布置在社區中部,與市政道路相鄰,設置小型茶座、健身房、閱覽室等,為居民日常休閑、健身、餐飲、會友提供方便,并營造濃郁溫馨、富有親和力和歸屬感的社區氛圍。
3.2 車流組織
規劃通過蜿蜒曲折的道路,一系列景觀節點形成抑揚折曲、開闊多變的“流動的風景”,使駕車其中成為一種視覺享受。同時,這種“通而不暢”的道路也可減緩進入住宅區的車輛速度,形成能與步行環境共生的機動車交通體系,而在各街坊、組團內部,平時機動車不能進入,營造純步行的環境,由此創造一種人車和諧、安全寧靜、舒適宜人的交通方式和社區氛圍。
富春玫瑰園的建筑設計風格力求典雅高貴的古典建筑風格。設計中采取法式風格來營建高品質社區的內涵。以古典的構圖比例和豐富精致的細部營造出高品質的住宅建筑,形成整體協調又不失變化豐富的建筑群。法式風格給人以成熟、穩重、高貴、典雅的感覺,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點。法式風格的塑造不僅體現在整體的色調和材質上,還體現在各個豐富精致細節上。
4.1 色彩與材質
建筑色彩的處理上力求雅致,以暖白、淺灰的色彩為主基調,屋頂色彩以深色為主,注重與所處環境的融合。墻體的色彩與屋頂協調,窗框、裝飾線條在色彩上可與墻體形成一定的對比,但要注意統一在整個建筑的基調之下。由于建筑不高、面寬較長,所以不宜過分強調橫向線條,形成橫向的色帶。對一個建筑群的色彩,應在整體協調中尋求微妙的變化,分組團確定色彩的輕重,建立色彩上的層次感,從而把若干建筑組團拉開,使其各具特色。建筑外立面的材質采用石材等較高檔的飾面材料。
4.2 細部處理
建筑的細部設計,是法式建筑風格體現的重要成分。建筑細部需要考慮整體風格的統一。不因細節而瑣碎,不因細節而產生沖突。因而在建筑細部設計需要有統一的做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見圖2)。門窗:門窗均采用超常規的大尺度,材料選用既高檔,又滿足法規要求可經受氣候條件變化的材料,以彰顯住宅的尊貴。組團或單元入口和建筑局部可設門廊,用于豐富建筑造型,創造介于室內外、組團內外的建筑灰空間。

各個節點的銜接:基座與基地之間的處理上,應表現出基座穩固有力的性格,其色彩應與墻身統一。勒腳又是基座的基座,其質感更厚重,材料同墻體采用砂巖。在基座與墻身中段的銜接:應設尺度適宜、紋理不明顯、亞光質感的石材線腳。檐口與屋面的銜接:檐口既是組織屋面排水的構件之一,又是屋面與墻身在色彩、形體上的分界線。其色彩宜略重于墻身,為避免建筑立面色彩過于混亂,宜與基座和中段間的線腳同色。
屋頂:采用法式建筑經典的四坡屋面造型,較大體量的屋面頂部設女兒墻,材料選用進口深色亞光屋面瓦。
富春玫瑰園的景觀規劃充分尊重和依托原有地形,巧妙利用高差,在大大降低工程土方量的同時,營造出立體化的社區環境,創造豐富的豎向景觀層次,凸顯了社區的山地特征[3]。利用原有山林景觀和溪流景觀,以道路景觀綠化為線索,通過各種建筑及景觀的設計手法,建立起從中心到組團再到建筑庭園層層滲透、逐步過渡的網絡狀綠化體系,形成整體連續、層次豐富而各具特色的綠化景觀空間。住宅區組團強調日常生活氛圍的營造,著力表現由公共尺度的景觀環境、步移景遷的綠化步道到院落庭園所形成的空間序列感和意境。同時強化在整體連續的景觀體系中的一些重要的節點,使其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并適應日常休閑活動的各種需求,形成精致的生活化的庭院空間[4]。在庭院間輔以老人與兒童休閑、游戲空間,強調鄰里文化與日常生活,為豐富和諧的社區生活提供物質載體。建筑作為環境景觀的界面注重其與景觀的聯系和對話,其本身也作為重要的景觀要素而得以強化。
在景觀設計中注重住戶的均好性,盡可能使社區的每一個住戶都能擁有良好的景觀,都能較為便利地享受社區的公共設施。
富春玫瑰園的規劃充分尊重現有的基地條件,考慮潛在人群的需求,建筑風格采用法式的新古典形式,營造高品質的居住氛圍。建筑的群體組合采用院落的形式,將建筑融入山地環境之中,力求社區與自然環境相融共生,營造帶有山水環境特色的理想宜居之所。
[1] 王 浩,蔡亦龍,劉治平,等.山地獨立式酒店的規劃與設計研究——以中歐論壇溧陽會址為例[J].建筑學報,2007(5):80.
[2] 杜宏武,王國光.嶺南建筑學派的整體觀與整體設計方法初探[J].南方建筑,2014(1):94.
[3] 呂 煒.地形設計在低密度住宅景觀中的應用和思考——以上海御品園林別墅區為例[J].現代園藝,2012(10):116.
[4] 洪 杰,殷 新.蘇州拙政東園園林別墅區設計探索[J].建筑學報,2009(5):31.
Study on low-density suburban villa design
Li Zhen
(DaxiangArchitectureDesignLimitedCompany,Hangzhou310012,China)
Through the Fuchun rose garden desig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ow-density suburban villa planning. Using the idea of integral design, the designer take base terrain into consider, and combine the building with the mountain based on the kourtyard, creating a human-nature community harmonious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suburbs, low-density, integral design, kourtyard
1009-6825(2015)07- 0022- 03
2014-12-25
李 震(1976- ),男,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TU24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