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子 葉
(1.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2.貴州省地礦局101地質大隊,貴州 凱里 556000)
談從江縣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條件
邵 子 葉1,2
(1.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2.貴州省地礦局101地質大隊,貴州 凱里 556000)
結合從江縣的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地質構造等環境,對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及分布特征進行了論述,并對地質災害形成的自然因素與誘發因素作了分析,為該地區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據。
地質災害,類型,分布,隱患
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邊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南部,政區面積3 244.9 km2,行政區劃現轄7個鎮、14個鄉,381個行政村,9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30.83萬人。從江縣處于云貴高原向廣西山地、丘陵過渡地帶。境內地質構造發育、地層巖性及其組合多樣、地質環境條件復雜。該縣地質災害頻發,研究從江縣地質災害隱患的發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條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地形地貌
從江縣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地勢西南高,北部次高,東北最低。東北部屬雪峰山系,西南屬低山丘陵地帶,西北部系苗嶺山脈東南端低山丘陵地帶,南與西南面鄰靠九萬大山中山地帶,東部為都柳江中游低山丘陵地帶。根據塑造地貌外應力的主導作用、成因類型,可劃分為侵蝕地貌、溶蝕地貌、侵蝕堆積地貌。
1.2 氣象水文
從江縣氣候類型屬亞熱帶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熱,年日照時數為1 248.1 h,雨量充沛,降水多集中于4月~8月,年平均氣溫18.4 ℃,極端最低氣溫-4 ℃,極端最高氣溫39.2 ℃。從江縣河流均屬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主要河流為都柳江下游段,境內干流河長為65 km,共接納大小支流100余條,河長10 km以上或流域面積在20 km2以上的河流24條,總河長為674.7 km,水域面積30.2 km2。
1.3 地層巖性
從江縣境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青白口系與震旦系,其次為寒武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第四系。另局部有巖漿巖出露。以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地層分布較廣泛,出露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90%以上,其余地層分布零星。主要巖性為變余砂巖、板巖、硅質巖、頁巖等,地表風化強烈,穩定性較差。
1.4 地質構造
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從江縣地處華南褶皺帶與揚子準地臺的過渡地帶,屬于江南地軸的范疇。從江縣區域地質構造劃分為北東構造復雜變形區、南東構造復雜變形區及南西構造復雜變形區。北東向、北北東向、北東東向斷裂褶皺構造發育。
2.1 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類型
從江縣地質災害隱患具有點多面廣、群發性、密集性和威脅對象重要等特點。通過調查,縣境內發育的地質災害種類有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泥石流。據野外調查統計,截止到2012年9月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共110處。其中滑坡37處,占總數的33.64%;崩塌1處,占總數的0.91%;不穩定斜坡69處,占總數的62.73%;泥石流3處,占總數的2.73%(見圖1)。

2.2 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特征
1)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與斜坡坡型的關系。從江縣斜坡坡型可分為四種類型,即凸起型、直線型、凹陷型和階梯型。通過對區內滑坡、不穩定斜坡地質災害隱患點所處斜坡坡型統計,滑坡、不穩定斜坡主要發育于凸起型及階梯型斜坡上,共發育有82處,占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75%,其中滑坡28處,不穩定斜坡54處。而在直線型和凹陷型坡體上僅有少量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可見地質災害隱患點與斜坡坡型關系密切,主要分布于凸起型及階梯型斜坡上(見表1)。2)地質災害隱患分布與斜坡坡度的關系。從江縣斜坡在微地貌上可以大致分為平臺、緩坡、陡坡、陡崖四種類型。通過對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所處微地貌類型進行分析,發現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分布于陡坡中,共發育有96處,占隱患點總數的87.28%,發育在緩坡之中的有7處,占隱患點總數的6.36%,發育在陡崖之中的有7處,占隱患點總數的6.36%。由此可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育與地形條件有明顯的對應關系,坡度越大,地質災害易發(見表2)。3)地質災害隱患的分布與工程地質條件對應關系明顯。從江縣地質災害隱患主要發育于青白口系清水江組粉砂質板巖、變余砂巖中,共發育有54處,占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49.09%,其余5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分布于青白口系番召組、烏葉組、甲路組及南華系南沱組、富祿組、長安組絹云母片巖、板巖、含礫砂巖及加里東期花崗巖中(見表3)。由此可見,境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分布于巖土體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的巖性中。4)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從江縣地跨揚子準地臺和華南褶皺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大型斷裂及區域褶皺構造發育,地質構造復雜。由于多期構造的疊加作用,地形相對較陡,巖體穩定性較差,地質災害隱患點大致有沿構造帶展布的特征。5)地質災害隱患的分布與人類工程活動的關系。從江縣人類工程活動主要表現為采礦、城鄉建設、公路、高鐵修建等。從從江縣地質災害的區域分布特點來看,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的斜坡地帶。僅從江縣城境內沿都柳江兩岸就發育有2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占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18%。

表1 坡形與隱患點發育關系對比表

表2 微地貌與隱患點發育關系對比表

表3 從江縣各地層發育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統計表
從江縣境內地質災害隱患形成主要受自然因素和誘發因素影響,主要自然因素為地形地貌、地層巖性,主要誘發因素為降雨、人類工程活動等。
3.1 地質災害形成的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從江縣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壑縱深長,地形坡度陡,為地質災害特別是滑坡、不穩定斜坡等提供天然的臨空面,斜坡有利于地表水的滲透及加速,有利于地表水帶動土體自重滑移,為成災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2)地層巖性及地質構造。從江縣地質災害多發生于風化較為強烈的軟質巖類分布區,這些巖土體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弱,且大型斷裂及區域褶皺構造發育,地質構造復雜,極易為滑坡、不穩定斜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質基礎條件,從而形成地質災害隱患。
3.2 地質災害形成的誘發因素
1)降雨。大氣降水滲入斜坡內部,為形成地質災害隱患的重要外界因素,降雨潤滑、軟化斜坡內部相對軟弱面,致該界面巖土體物理性質改變,摩阻力減小,抗剪強度減小;再次,雨水下滲至相對軟弱帶,溶解一些可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使得巖土體產生許多裂隙,抗剪強度降低;另外雨水的滲入使得巖土體自重增加,孔隙水壓力增大,有效應力減小,產生浮托作用,同時動水壓力的存在,給巖土體增加了一個下滑力,從而降低斜坡穩定性,形成地質災害隱患。從江縣雨量充沛,降水期較為集中,誘使地質災害頻發多樣。2)人類工程活動。隨著從江縣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水電工程、礦產開發等人類工程活動日益頻繁,削坡、開挖、堆土、隧洞等破壞地質環境嚴重,破壞原有應力平衡,必然導致地質環境的改變,從而形成地質災害隱患。
從江縣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地質構造復雜,巖土體破碎,滑坡、泥石流、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發育,且類型多樣。地形地貌主要表現為山壑縱深長,地形坡度陡,利于地表水的滲透及地表水的加速,利于地表水帶動土體自重滑移,為地質災害形成提供有利條件;巖性以軟質巖類為主,地表風化強烈,且褶皺、斷裂構造發育,為地質災害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雨量充沛,降雨期較為集中,同時人類工程經濟活動頻繁,誘使地質災害頻發多樣。地方政府和國土部門應繼續堅持“群測群防,專業指導”的工作原則,加大汛期地質災害的防范力度,避免災害發生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加強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
[1] 麻秋景,黃 會.貴州省銅仁市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條件淺析[J].貴州地質,2009(2):154-159.
[2] 龔興祥,趙 弦.納雍縣地質災害隱患的類型、成因及預防措施[J].貴州地質,2009(3):235-237.
[3] 楊志勇,劉孝蓉.雷山縣地質災害發育特點、影響因素分析及建議[J].貴州地質,2009(3):238-240.
[4] 邵子葉.貴州省重點地區重大地質災害隱患詳細調查[R].2012.
On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development at Congjiang county and their formation conditions
Shao Ziye1,2
(1.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China; 2.No.101GeologicalBrigadeofGuizhouGeologyandMineralBureau,Kaili556000,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topographic,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t Congjiang county,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main type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analyzes natural and dominant factors of the disaster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area.
geological disaster, type, distribution, hidden hazard
1009-6825(2015)07- 0043- 02
2014-12-29
邵子葉(1987- ),女,在讀碩士,助理工程師
P69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