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利
(遼源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遼源136201)
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龍家堡煤礦面臨深部開采的沖擊地壓災害治理難題,尤其是受到采深、巨厚礫巖、逆沖斷層、煤巖固有沖擊傾向性等地質因素的影響〔1〕,沖擊地壓危害日益突出。特別是隨著409工作面回采臨近結束線,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巷道側向支承壓力以及三條下山之間應力集中的影響,409工作面剩余部分應力集中程度越來越高。加上回采擾動,工作面發生沖擊危險可能性很大。因此必須采取沖擊地壓防治措施以保證工作面安全生產。
409工作面位于-880m水平東翼一采區,走向長1250m,傾向長155.5m,地表標高200~205m,井下標高-714m~-745m。所采煤層為Ⅱ煤。煤層走向13°~60°,傾角8°~24°(平均16°)。煤層厚8.45~17.45m(平均11.5m),含2~4層夾矸;夾石厚0.2~0.5m(局部1.5 m),巖性為泥巖和粗砂巖,泥巖遇水易泥化。煤層頂底板情況見表1。

表1 煤層頂底板情況
本區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斷層構造使工作面巷道發生沖擊礦壓的危險性大大增加。根據工作面巷道及開切眼實際揭露,對回采影響較大、具有誘發沖擊礦壓危險的斷層有S4、S5和集中膠帶運輸巷的F12。
由于409工作面埋深900~950m,埋深大,地應力高;受306、307、410工作面采空區、下山煤柱區域眾多巷道及硐室的影響,工作面開采區域采動應力集中程度很高;加上F12、S4、S5斷層構造,開采區域面臨沖擊礦壓危險;而且隨著409工作面的推進,其沖擊危險性還將逐漸增加。
根據頂板“O-X”破斷與見方失穩理論,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存在數個沖擊來壓危險區域〔2-3〕。409工作面開采前方和側向300m影響范圍內,這幾個危險區域內采掘巷道作為沖擊地壓監測的重點加強監測,確定危險區域。
根據沖擊礦壓發生的危險等級不同,將危險區域劃分為一般危險區域、中等沖擊礦壓危險區域和強沖擊礦壓危險區域。根據監測結果,對409工作面回采結束階段周圍300m范圍內的危險區域進行了劃分(見圖1)。其中,橢圓區域Ⅰ為強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橢圓區域Ⅱ為中等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具體危險區域包括:409入風(回風)順槽、409轉載皮帶道至411入風順槽口門100m及411入風卡軌車硐室、408入風順槽至邊界道、-880m避難硐室及-880m回風石門至回風順槽200m范圍。

圖1 危險區域劃分示意
目前,龍家堡礦防治沖擊地壓的技術措施主要有大直徑鉆孔卸壓、鉆孔爆破卸壓、煤層注水等〔4-7〕,結合微震監測、煤體應力監測、電磁輻射監測等手段對井下沖擊危險區域進行監控,檢驗防沖措施的實施效果。

圖2 大直徑鉆孔卸壓機理
大直徑鉆孔卸壓是防治煤層沖擊礦壓的有效措施〔7〕,其基本原理見圖2。在巷道周圍的煤壁內施工大孔徑鉆孔,可以改變鉆孔周邊的煤巖體結構,煤體由彈性狀態轉為塑性狀態直至失穩破壞,形成破碎區。由于鉆孔施工后,巷道兩幫煤體內的煤屑被帶出來,造成該處煤體對上覆巖層的支撐能力減弱,在頂板圍巖呈整體剛性的前提下,促使煤體支承應力峰值位置沿水平方向遠離巷道的煤體深部轉移,從而使巷道周邊圍巖處于相對的低應力區,大大降低了巷道的沖擊危險性。
在409運輸順槽超前支護20m往外上幫布置大直徑卸壓鉆孔,409回風順槽超前支護20m往外上、下幫同時布置大直徑卸壓鉆孔。409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各配備一臺KHYD-155或ZQJ/300-6型煤礦用巖石電鉆鉆孔,配Φ130鉆頭。鉆孔參數見表2。

表2 大直徑卸壓鉆孔布置參數
對于沖擊地壓防治的重點巷道及相關區域,通過采取卸壓爆破的方法使巷道兩幫(或底板)煤巖體中形成破碎帶,卸除部分煤巖體的地應力,形成高應力區中的相對低應力降低區,增加能量釋放、減小能量集聚,從而降低沖擊礦壓發生的可能性。針對中等危險區域(橢圓區域Ⅱ)開展底板卸壓爆破,針對強危險區域(橢圓區域Ⅰ)開展煤幫卸壓爆破工作。
3.2.1 煤壁卸壓鉆孔參數。強危險區域開展煤幫卸壓爆破工作:409入風(回風)巷道以爆破卸壓為主,以卸壓鉆為輔進行沖擊礦壓防治。煤壁卸壓爆破鉆孔參數見表3。

表3 煤壁卸壓爆破鉆孔布置參數
煤壁卸壓爆破鉆孔布置見圖3。

圖3 煤壁卸壓鉆孔布置示意
3.2.2 底板卸壓爆破鉆孔參數。中等危險區域開展底板卸壓爆破:408入風巷道及邊界道、409轉載膠帶巷道、-880m回風石門及411回風巷道200m范圍采取底板爆破卸壓。底板卸壓爆破鉆孔深度預設為5m,以進入底板巖石確定最佳終孔位置。底煤厚處可適當增加鉆孔深度,鉆孔深度小于2m的嚴禁裝藥。炮孔角度垂直于底板,孔徑45mm,間距2m,封孔長度不低于1.5m,其余部分裝藥。底板卸壓爆破鉆孔參數見表4。

表4 底板卸壓爆破鉆孔布置參數
底板卸壓爆破鉆孔布置見圖4。
研究表明,煤層注水可有效減弱甚至消除沖擊地壓危險〔6〕。煤層注水可以提高煤層含水率,從而改變煤巖物理、力學形態,使其受壓變形形態及過程發生趨于塑性的變化,提高其發生失穩破壞的應力閾值,降低沖擊地壓發生概率。煤巖層的單向抗壓強度隨著其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8〕,其公式見式(1)。

式中:w0為強度最大時的含水量;a,b,c為系數。

圖4 底板卸壓鉆孔布置示意
根據龍家堡礦實際情況,考慮鉆孔排渣、鉆進速度、注水方法、鉆進塌孔、封孔等因素,鉆孔直徑取Φ75mm,鉆孔深度40m,鉆孔間距5m。
(1)鉆孔布置。409運輸順槽上幫、回風順槽下幫間隔5m打一組注水鉆,每組一鉆,連續推進。運輸順槽距底板1.5m、回風順槽距底板1.2m起鉆。
(2)注水方法。前期可注靜壓水至2.5MPa,之后接注水泵加壓注水至8~12MPa,加壓后注水時間可縮短1/2,注水濕潤半徑可達到10m。單孔注水量106.5m3,注水速率0.3m3/h。
(3)注水設備。采用ZDY1900S煤礦用液壓坑道鉆機鉆注水孔,7BZ4.5/16型脈沖式煤層注水泵供壓,專用煤層注水封孔泵封孔。
沖擊地壓防治措施實施后,必須進行防沖效果檢驗,保證沖擊指標降到安全范圍內。以微震信號為例,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之前,全礦區微震事件為28次/d,107J以上高能微震事件0.33次/d;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之后,全礦區微震事件雖然達到62次/d,但107J以上高能事件降低到0.13次/d。總體上來說,微震事件頻次增多而微震能量減小。2014年龍家堡礦全年未發生一起沖擊地壓事故。
1)根據龍家堡409工作面條件,采取頂板壓力監控、微震數據分析、YDD16電磁輻射儀檢測等相應的沖擊礦壓監測手段確定危險區域。
2)409工作面具體危險區域:409入風(回風)順槽、409轉載皮帶道至411入風順槽口門100m及411入風卡軌車硐室、408入風順槽至邊界道、-880避難硐室及-880回風石門至411回風順槽200m范圍。
3)針對強危險區域開展煤幫卸壓爆破工作,針對中等危險區域開展底板卸壓爆破,有效防治了沖擊礦壓。
〔1〕于先富.龍家堡煤礦沖擊地壓測控技術研究〔D〕.阜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8.
〔2〕呂玉磊,劉 軍,魏向志,等.常村煤礦21150綜放工作面沖擊地壓綜合防治技術〔J〕.中州煤炭,2015,(4):71-74.
〔3〕潘俊鋒,秦子晗,夏永學,等.沖擊地壓危險性預評價與實踐〔J〕.煤炭工程,2011,(10):83-86.
〔4〕徐厚學.江合煤礦煤巖層沖擊地壓危險性與防治技術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
〔5〕牟宗龍,曲延倫.深部工作面沖擊礦壓危險分析及防治〔J〕.中國煤炭,2013,(12):100-103.
〔6〕薛偉超.巖石水力致裂的孔隙壓力(梯度)作用機制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4.
〔7〕劉少虹.動載沖擊地壓機理分析與防治實踐〔D〕.北京: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14.
〔8〕李剛鋒.平煤股份四礦沖擊危險性區域劃分及防治技術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