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菡


摘 要:本文通過對陜西省小額信貸保險發展狀況的調查,全面了解陜西省小額信貸保險發展的情況,并剖析當前陜西省小額信貸保險發展中所暴露出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強、保險范圍窄、銀行開展小額信貸保險熱情不高等發展瓶頸。最后,從加強政策支持、提高保險覆蓋范圍、 營造有利于小額信貸保險發展的外部環境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普惠金融;金融穩定;小額信貸保險
一、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保險
(一)普惠金融的內涵
在理論研究上,普惠金融是相對于“金融排斥”(即某些特定社會群體無法獲取金融服務的情況)而言的。普惠金融的目的是要在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通過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和金融產品創新,使得金融排斥的對象逐步獲得相關金融服務。普惠金融的實質是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度,首要目標是提高信貸的可獲得性。普惠金融發展的早期模式是以項目形式,直接向目標群體提供信貸資金。但信貸項目往往具有不可持續性,特別是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金融排斥的程度。20世紀80年代后,普惠金融關注的重點從金融排斥的對象(如農戶、小微企業等)轉向金融機構,并致力于通過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機構持續、廣泛地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由于低收入者和弱勢群體往往是金融排斥的對象,其信貸、保險等金融需求具有額度小的特征,因而扶貧金融、微型金融成為普惠金融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小額信貸保險是一種新的普惠金融模式
小額信貸保險作為一種創新性金融產品,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定義。從政策意圖的角度看,小額信貸保險最初指的是農戶小額信貸保險。中國人民銀行于1999年和2001年分別出臺了《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指導意見》,其中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指信用社基于農戶的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農戶發放的不需抵押、擔保的貸款。農戶小額信貸保險正是基于此發展起來的聯結借款農戶、農村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的紐帶,成為保險業服務“三農”的重要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小額信貸保險特指保險公司在金融機構向農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時,專門為貸款農戶提供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隨著實踐的發展,小額信貸保險的內涵不斷豐富,成為一種基于小額信用貸款的保險,貸款對象不僅限于農戶,放貸主體也不限于信用社,保險責任也突破了借款人人身意外傷害的局限。
從業務內涵上看,小額信貸保險是融合了扶貧金融(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小額保險)的一種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它同時滿足了聯合國提出的普惠金融體系的四個發展目標:一是拓展金融服務范圍,使農戶、弱勢群體以合理的成本—較低的保費—獲取到信貸支持;二是通過保險形式有效規避信貸風險,有助于商業銀行穩健經營;三是具有可持續性,作為金融創新;使金融機構根據風險特征配置信貸資源;四是增強了金融服務的競爭性,為公眾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二、陜西省開展小額信貸保險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陜西省小額信貸保險市場發展較快,全省有12家保險機構開展小額信貸保險,相關業務不斷創新,產品不斷豐富,從單一的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逐漸拓展至農業保險、保證保險。2010年以來,保費收入、承保人次、保險金額等各項指標增長較快。2013年全省小額信貸相關保險產品保費收入達2.62億元,較2010年增長7.18倍,為57.22億小額信貸資金提供了風險保障。
(一)小額信貸保險業務與產品
從業務分類看,目前陜西省小額信貸保險業務可以歸為三大類,即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具有農業保險性質的小額信貸保險、針對個人消費信貸的小額信貸保險,每個業務類別中又包含若干小額信貸保險產品。
1、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它對借款人在貸款期限內發生的身故、全殘風險提供保障。該產品以借款人本人為被保險人,銀行或農信社為第一受益人,受益金額以出險時被保險人在保險金額內未償還的貸款本息為限,保險金額超出未償還貸款本息的部分,向法定或約定的受益人進行給付。
從具體的產品來看,太平洋人壽陜西分公司于2005年開展了針對農村小額貸款農戶的“安貸寶”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2006年該產品開始在全省農信社大面積推廣。目前,合作農信社57%的小額信貸發放量(累計數)參與了該險種。中國人壽陜西分公司在2008年開展小額信貸保險業務,產品為國壽小額貸款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目前形成了以農信社為主要渠道,工、農、建等銀行多渠道拓展的銷售格局。泰康人壽在2009年推出泰康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主要與在鄉鎮有營業網點的金融機構合作,銷售對象由農戶逐漸擴展至鄉鎮企業。
2、具有農業保險性質的小額信貸保險。近年來,陜西省小額信貸保險業務不斷創新,保險責任擴展至農業生產領域。目前該業務領域內的產品是“銀保富”產品。該產品由人保財險陜西分公司開發,采取政府主導、財政支持、保險與銀行參與的模式,合作銀行包括農信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現階段主要以設施蔬菜為項目依托,待條件成熟后將向養殖業、林業、其他設施農業推廣。目前,試點地區已由涇陽、楊凌已擴大到武功、乾縣、高陵、閻良、以及渭南、商洛市的部分縣。其主要業務模式是通過財政資金對參保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引導農戶參保;保險公司對設施蔬菜提供保險服務,保險責任既包括被保險人人身意外傷害,也包括大棚棚體及棚內蔬菜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的損失;銀行作為第一受益人,通過保單質押的方式發放小額信貸;在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金在被保險人所欠貸款本息的范圍內,優先支付給貸款金融機構。
3、針對個人消費信貸的小額信貸保險。該業務以保險公司為保險人、貸款客戶為投保人、銀行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只要客戶購買了個人消費信貸保險,就能將保單作為向銀行申請貸款的重要資信材料,更加順利地從銀行獲得消費貸款。客戶按照貸款合同約定向銀行還本付息,一旦客戶無法按期還款,并且逾期天數達到保單約定的賠付條件,即視為發生保險事故,由保險公司負責將逾期客戶剩余未還的本息、罰息賠付給銀行。理賠后,保險公司依法取得代位求償權,向理賠客戶進行損失追償。目前,該業務領域內的產品是平安財險在2006年開發的“平安個人消費信貸保證保險產品”,2009年該產品開始通過直銷網點和電話銷售渠道在西安市試點推廣,合作銀行包括西安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
(二)主要小額信貸保險產品運作流程
1、辦理流程。保險公司一般都開發了專門的業務出單系統,簡化了投保手續,保證了業務的準確性、及時性和規范性。以“安貸保”為例,保險公司與信用社建立了專門“信保通”系統出單平臺。當借款人申請貸款時,由銀行柜面人員出具相關保險條款的告知書,由借款人自愿選擇是否購買保險。如果選擇投保,則直接通過系統在代理網點現場出單。在內部運作方面,較為規范的做法是由總公司或負責相關產品開發的省級分公司制定產品費率、投保規則等,報監管部門備案,同時負責與合作銀行的協議簽署、系統搭建、承保出單、給付賠款,地市級的支公司負責遞送保單、收集理賠資料、培訓銀行相關人員等售后服務。
由于“銀保富”是財政支持型的政策性銀保涉農產品,采取保單質押的方式,因此運作流程有所不同。它根據自愿參與的原則,建設蔬菜大棚的農戶名單先由鄉鎮政府匯總到縣級行政主管部門,再交由保險公司和銀行審查,確定名單后,由縣(區)安排鄉鎮政府和保險公司收取農戶自付部分的保費,銀行依據保單和借款人申請發放貸款。
2、理賠流程。一般情況下,小額信貸保險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為借款人,第一受益人為合作銀行。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證明資料的審核和理賠查勘,結案后,保險限額內未償還的貸款本金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其他受益人或借款人獲益部分為保險金扣除給付第一受益人后剩余的部分。如果保險期內,借款人提前還款,保險合同依然有效,被保險人出現人身意外傷害事故后,保險公司的賠付金額以原貸款額為限。
(三)地方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主要支持舉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要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鑒于小額信貸保險在服務“三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和監管機構積極推動小額保險與小額信貸的融合。
1、推動建立信貸與農業保險的合作互動機制。早在2009年,保監會和陜西省政府就在陜西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保合作互動機制達成一致意見,提出了通過商業保險構建農村資金安全鏈,保護農業生產力,支持農民擴大再生產的思路。隨后,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設計出設施蔬菜“銀保富”實施方案和條款,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陜西省政府將之列為省級農村金融創新和重點惠農項目,以陜西保監局、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等五個廳局聯合發文形式,部署具體工作,最終使得項目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2、進行政策扶持和財政資金投入。普惠金融的政策著力點在于解決農村金融“成本高、風險高”的問題,對成本費用相對較高的特殊地域、特殊業務或特殊機構予以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激勵性金融政策,通過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等措施以覆蓋涉農金融風險。“銀保富”作為財政支持型涉農保險產品,省級財政補貼農戶保費比例達70%,大力提高了農戶參保的積極性,同時市縣兩級財政不需配套,使得試點市縣推廣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該小額信貸保險產品的發展。
3、為相關業務的開展營造輿論環境。為向全國介紹陜西創新農業信貸與保險互動機制的經驗做法,陜西先后多次邀請中央媒體來陜實地報道宣傳“銀保富”。此外,還邀請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對“安貸寶”服務陜西“三農”發展的情況進行了相關報道。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報道,使得貸款農戶和金融機構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通過保險機制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重要作用,為相關業務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三、發展小額信貸保險面臨的問題
當前,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內外部制約因素,相關業務在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目前,除了“銀保富”外,對于其它小額信貸保險產品,地方政府基本沒有扶持政策。“銀保富”受省財政資金補貼規模的限制,每年擴大的試點面積相對有限,短時間內不能滿足廣大大棚種植戶的保障需要。此外,少數基層政府部門對銀行代理的小額信貸保險業務不夠了解,在一些業務檢查中對此類業務的合規性產生質疑,甚至將其視為某種形式的銀行亂收費。
(二)保險范圍比較局限,業務規模難以有效擴大
當前小額信貸保險的保險責任范圍有限,除了“銀保富”外,所涉及的僅僅是借款人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并未向農業生產項目擴展,保險責任僅為全殘和死亡,保障范圍十分有限,降低了保險對農戶的吸引力。此外,在相關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宣導,借款人購買率較低。
(三)銀行對相關保險業務的開展熱情不高
從銀行方面來看,銀行代理小額信貸保險產品的手續費收入有限,同時銀行又有自身獨立的信用風險審核機制,加之部分銀行擔心推銷保險會加重員工工作壓力,因此在風險認識以及業務拓展的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方面的響應不夠積極。同時,信用貸款一般多采用聯保、風險擔保人等方式規避風險,保險限額以上部分的貸款,銀行仍采取擔保、聯保方式,由于銀行在此方面的審查較為嚴格,進而影響到小額信貸保險業務運行。
(四)小額貸款自身屬性影響相關保險業務開展
涉農小額貸款本身存在一定客觀信貸風險,由于涉及城鎮范圍廣,小額信貸保險產品在理賠調查方面也較為繁瑣。因此,保險公司面臨高風險、高成本、低保費的問題。在當前法律環境下,借款人發生保險事故后,保險公司對借款人的追償手段和能力也較為有限,若出現借款人惡意欺詐、與銀行從業人員惡意串通違規貸款等失信行為,保險公司難以有效開展后續追償工作。
四、相關建議
(一)加強支持引導,健全監管機制
目前小額信貸保險產品總體規模較小,保險的風險管理、損失補償的功能發揮還不夠充分,政府政策支持僅限于農業保險領域,監管部門還沒有建立常規性的統計數據采集和分析制度,在該領域的監管協調較少。所以,下一步需要多方位、多渠道引導小額信貸保險業務健康發展。一是可以利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銀行大力發展小額信貸業務;二是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擴大保險費補貼范圍,同時對經營此項業務的保險公司、銀行給予相關稅收優惠,提高其積極性;三是規范小額信貸保險市場秩序,建立必要的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四是建立相應的小額信貸保險業務統計分析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評估分析,引導小額信貸保險市場健康發展。
(二)加快市場創新,提高覆蓋范圍
個人信用貸款在發達國家已經相當成熟,運用保險機制分散化解風險也是各金融機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我國的小額信貸保險市場仍然以農村地區為主,產品單一,競爭手段單一。要擴大農戶小額信貸保險的保險范圍,開發針對農業生產項目的財產保險產品,將農業保險的試點與小額信貸保險相結合,從小額信貸保險出發,逐步過渡到相關農業保險產品。要積極鼓勵保險公司創新相關保險產品,優化投保、理賠流程,提高服務能力。此外,應積極引導銀行創新風險管理手段,充分引入保險機制,解決小額信貸市場供給不足而需求旺盛的矛盾。
(三)完善制度基礎設施,塑造發展環境
營造一個讓金融機構實現商業可持續的政策環境,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前提。就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來講,一是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小額信貸保險業務的發展以小額信貸的發放為前提,而個人信用制度是銀行發放小額信貸、控制信貸風險的一項基礎制度。要在現有農戶信用等級評定、信用村鎮評定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農村個人征信制度體系。二是要實現小額貸款保險與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的對接。當前,小額信貸保險對不同貸款人多采用統一費率,可以通過向經營相關業務的保險公司提供征信數據信息查詢服務,針對還款率高、信譽好的農戶給予費率優惠,以激勵還款,避免道德風險。三是應加強對小額信貸騙貸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的懲罰力度,降低相關業務風險。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
發展普惠金融的前提之一是金融教育的發展。如果沒有基本的金融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普惠金融可能會走向歧途。相關部門要利用平面媒體、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小額信貸保險產品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使人民群眾提高對小額信貸保險的認識及理解,為開拓小額信貸保險市場創造更好的輿論環境。特別是,當前迫切需要加強在農村地區的宣傳力度,使農戶逐步培養起保險消費習慣和理念,充分利用保險工具規避風險。宣傳內容要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真實說明賠付范圍、標準以及免責情形,避免因理賠糾紛產生負面示范效應,使農戶產生抵觸心理。
參考文獻
[1]李明賢.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的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2,(9):44-49。
[2]梁騫.普惠金融的國外研究現狀與啟示—基于小額信貸的視角[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6):38-44。
[3]馬建霞.少數民族地區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法律制度保障—以普惠金融為視角[J].青海民族研究,2011,(2):53-57。
[4]張平.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建設[J].開發研究,2011,(2):108-110。
[5]周孟亮.普惠金融視角下小額貸款公司監管模式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4-89。
The Analysis on Micro-credit Insurance Busi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A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
YANG Han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micro-credit insurance in Shaanxi, the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micro-credit insurance in Shaanxi, and analyzes the bottlenecks that have expo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credit insurance in Shaanxi, which is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is not strong, the insurance coverage is narrow, and banks are not enthusiastic in developing the micro-credit insuranc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such aspects as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 support, improving the insurance coverage and construct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insurance.
Keywords: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stability; micro-credit insurance
責任編輯、校對:楊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