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軍 丁素玲
·論著·
淚腺腺樣囊性癌嗜神經侵襲生長機制的免疫組化探討
陳桂軍 丁素玲
目的 探討淚腺腺樣囊性癌嗜神經侵襲生長機制的免疫組化情況。方法 分析40例淚腺腺樣囊性癌組織石蠟標本, 分為篩-管型20例, 實體型20例, 另外依據其嗜神經情況分為嗜神經組18例和無嗜神經組22例。結果 實體型淚腺腺樣囊性癌神經受侵襲比例高于篩-管型;實體型淚腺腺樣囊性癌S100、膠質細胞原纖維酸性蛋白(GFAP)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篩-管型;嗜神經組淚腺腺樣囊性癌S100、GFAP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無嗜神經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S100、GFAP在淚腺腺樣囊性癌神經受侵襲中均有較高的表達, 可以作為嗜神經侵襲的預警指標,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淚腺腺樣囊性癌;嗜神經侵襲;生長機制;免疫組化
淚腺腺樣囊性癌屬于上皮細胞來源的惡性腫瘤, 其常見于不同部位的分泌腺體, 約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1%, 占淚腺上皮腫瘤的11%和所有眼眶腫瘤的1.6%[1,2]。本研究通過對淚腺腺樣囊性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擬探討淚腺腺樣囊性癌嗜神經侵襲生長機制的免疫組化情況, 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錦州市中心醫院2004~2014年收集的40例淚腺腺樣囊性癌組織石蠟標本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HE片觀察進行組織學分型, 分為篩-管型20例, 實體型20例, 另外依據其嗜神經情況分為嗜神經組18例和無嗜神經組22例, 陽性對照病例采用神經鞘膜瘤切片染色, 正常對照采用正常淚腺組織切片染色, 陰性對照則是以PBS代替一抗。
1.2 方法
1.2.1 HE染色 組織芯片蠟塊切片放置在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各10 min進行脫蠟;通過100%、95%、80%、70%乙醇直到蒸餾水進行沖洗, 蘇木素染色液染色2 min, 通過自來水進行沖洗, 通過1%鹽酸酒精進行分化3~5 s, 通過自來水進行沖洗, 通過1%氨水進行藍化3~5 s, 然后再通過自來水沖洗, 0.5%伊紅染色2 min, 再通過自來水沖洗, 分別通過80%、95%、100%乙醇進行脫水, 通過二甲苯、中性樹膠進行封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核呈現藍色, 細胞漿呈現紅色。
1.2.2 免疫組化EnVision 兩步法 首先石蠟切片脫蠟至水, 通過蒸餾水沖洗, 在PBS浸泡5 min, 如果需要抗原修復,進行抗原修復, 切片脫蠟至水, 然后通過蒸餾水沖洗, 切片放進抗原修復液中, 在微波爐內進行加熱, 保持液體溫度在98℃, 維持10~15 min, 取出, 室溫進行冷卻半小時。3%雙氧水孵育10 min, 從而將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消除, 通過PBS緩沖液沖洗3次, 滴加一抗工作液, 37℃孵育1~2 h, 通過PBS緩沖液沖洗3次, 滴加試劑1, 然后再37℃孵育30 min,通過PBS緩沖液沖洗3次, 再滴加試劑2, 然后再37℃孵育30 min, 通過PBS緩沖液沖洗3次, 加入DAB顯色劑進行顯色。自來水沖洗進行復染, 脫水后進行封片。
1.2.3 嗜神經性判定標準 對HE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瘤細胞包繞神經或者侵入神經:①腫瘤細胞沒有侵入神經束膜, 沿著神經周圍進行浸潤性的生長, 呈現同心圓狀或者半側對神經纖維進行包圍。②腫瘤細胞侵入神經束膜, 在神經纖維之間出現浸潤性生長, 神經纖維結構受到破壞。根據是否出現1條或者2條對腫瘤嗜神經性進行判定, 如果沒有滿足上述兩項條件中的一項, 則判定為有嗜神經性。
1.2.4 在高倍鏡下觀察5個不同腫瘤細胞視野, 按照標準進行結果判定 陽性細胞數:按照沒有著色(0分)、陽性細胞數<1/3(1分)、陽性細胞數1/3~2/3(2分)和陽性細胞數>2/3(3分)。染色強度評分:按照沒有著色(0分)、黃色(1分)、棕黃色(2分)和棕褐色(3分)進行評價。根據兩項結果評分之和對結果判定, 0分表示陰性, 1~4分表示陽性, >4分表示強陽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淚腺腺樣囊性癌病理分型和神經受侵襲的情況;淚腺腺樣囊性癌病理分型中S100、GFAP表達情況;淚腺腺樣囊性癌有無嗜神經侵襲中S100、GFAP表達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淚腺腺樣囊性癌病理分型和神經受侵襲的情況 實體型淚腺腺樣囊性癌神經受侵襲比例高于篩-管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淚腺腺樣囊性癌病理分型中S100、GFAP表達情況 實體型淚腺腺樣囊性癌S100、GFAP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篩-管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3 淚腺腺樣囊性癌有無嗜神經侵襲中S100、GFAP表達情況 嗜神經組淚腺腺樣囊性癌S100、GFAP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無嗜神經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1 淚腺腺樣囊性癌病理分型和神經受侵襲的情況(n)

表2 淚腺腺樣囊性癌病理分型中S100、GFAP表達情況(n)

表3 淚腺腺樣囊性癌有無嗜神經侵襲中S100、GFAP表達情況(n)
免疫組化是組織病理學診斷常用的方法, 其利用的是抗原和抗體之間特異性結合和特殊的標記, 對腫瘤組織和細胞內的特定抗原和抗體進行定位、定性, 從而通過化學反應,促使標記物呈現一定的顏色, 在顯微鏡下觀察顏色變化, 從而對抗原物進行檢測[3,4]。淚腺腺樣囊性癌具有惡性程度較高、易發生轉移和復發、容易沿著神經侵襲等生物學特點[5]。淚腺腺樣囊性癌通過顯微鏡下觀察, 其由導管上皮細胞和肌上皮細胞構成, 細胞小而且呈現圓形, 細胞核深染且胞漿較少, 群集形成巢或者條索狀[6,7]。其通過Perzin分類法, 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篩孔型又被稱為蹄狀型, 癌巢內有大小不等的蹄孔狀囊樣腔隙, 其多由肌上皮細胞圍繞, 內部充滿嗜堿性黏蛋白;管狀型:癌細胞呈現細長管狀結構排列, 其由兩層、三層上皮細胞圍繞形成, 內層為導管上皮構成, 外層為肌上皮細胞, 其腔內有嗜伊紅分泌物;實體型:癌細胞排列呈現緊密的團塊樣, 形成圓形或者不規則的實性癌巢, 其中間有纖維間隔, 內部有少量的腔隙, 團塊內出現壞死。淚腺腺樣囊性癌很容易沿著神經生長并且侵襲神經, 其在早期容易侵犯神經, 沿著神經束衣進行蔓延, 進而誘發局部疼痛。S100蛋白是一種高度酸性鈣結合蛋白, 含有豐富的苯丙氨酸, 在中性飽和硫酸銨溶液中可以100%溶解, 同時也是一種神經系統特異性蛋白, 其主要存在于膠質細胞和雪旺細胞中, 被認為是雪旺細胞分化的標志物。有研究表明, S100在嗜神經性侵襲性涎腺腺樣囊性癌中呈現高表達, 提示腺樣囊性癌細胞可能有雪旺細胞分化, 進而發生侵襲神經。神經細絲酸性蛋白含有豐富的天門冬氨酸、谷氨酸, 其在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和腫瘤內呈現特異性的定位, 其他膠質成分、神經元等均不會著色。有研究表明, 神經細絲酸性蛋白在嗜神經性腺樣囊性癌中有一定程度的表達, 但是在無嗜神經性的黏液表皮樣癌中無表達, 提示腺樣囊性癌細胞可能出現了雪旺細胞分化, 從而侵襲神經, 進而造成腺樣囊性癌嗜神經侵襲。本研究通過分析錦州市中心醫院2004~2014年之間收集的40例淚腺腺樣囊性癌組織石蠟標本, 分為篩-管型20例, 實體型20例, 另外依據其嗜神經情況分為嗜神經組18例和無嗜神經組22例。結果表明, 實體型淚腺腺樣囊性癌神經受侵襲比例高于篩-管型,實體型淚腺腺樣囊性癌S100、GFAP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篩-管型,嗜神經組淚腺腺樣囊性癌S100、GFAP表達陽性率均高于無嗜神經組,提示S100、GFAP在淚腺腺樣囊性癌神經受侵襲中均有較高的表達, 可以作為嗜神經侵襲的預警指標,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Shin S, Sung B J, Cho YS, et al.An anti-apoptotic protein human survivin is adirect inhibitor of caspase-3 and-7.Biochemistry, 2001, 40(4):1117-1123.
[2] Mirza A, McGuirk M.Hockenberry TN, et al.Human survivin is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wild-type p53 and participates in p53-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Oncogene, 2002, 21(17):2613-2622.
[3] Cai DH, Brauer PR.Syntheti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decreases early cardiac neural crest migration in chicken embryos.Dev Dyn, 2002, 224(4):441-449.
[4] 劉琳, 宋國祥.淚腺腺樣囊性癌臨床治療進展.國際眼科雜志, 2013, 13(10):2011-2013.
[5] 王毅, 康莉, 黑硯, 等.應用基因芯片篩選淚腺腺樣囊性癌與正常淚腺組織差異表達的基因.眼科新進展, 2010,30(9):819-827.
[6] 趙衛東, 寧健, 趙水喜, 等, 非共面布野方式的調強放射治療淚腺腺樣囊性癌.武警醫學, 2013, 24(12):1039-1042.
[7] 石博, 徐慧.復方苦參注射液對淚腺腺樣囊性癌ACC-2細胞增殖、凋亡及Caspase-β蛋白表達的影響.環球中醫藥, 2012, 5(10):721-724.
Immunohis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perineural invasion in growth mechanism
CHEN Gui-jun, DING Su-ling.
Jinzhou City Health School, Jinzhou 121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ituation of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perineural invasion in growth mechanism.Methods A total of 40 paraffin specimens of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tissues we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20 cases of sieve-tube type and 20 cases of entity type.They were also divided by perineural condition into perineural group with 18 cases and non-perineural group with 22 cases.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invasion was higher in entity type of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than in sieve-tube type.The entity type of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lso had higher positive rates of S100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expressions than the sieve-tube type.The perineural group had higher positive rates of S100 and GFAP expressions then the non-perineura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High expressions of S100 and GFAP in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perineural invasion can be treated as early-warning indexes for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Lacrim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Perineural invasion; Growth mechanism; Immunohistochemistr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01
2015-02-12]
121000 錦州市衛生學校(陳桂軍);錦州市中心醫院(丁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