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宏 戴建明 林少華
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顱腦外傷腦梗死的治療分析
吳振宏 戴建明 林少華
目的 探究并分析顱腦外傷腦梗死患者的各項臨床特點和其有效的治療方法。方法 58例顱腦外傷腦梗死患者, 其中28例患者選擇經常規性治療方式治療作為對照組, 30例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加以治療作為治療組,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腦隙梗死、小面積梗死、大面積梗死的致死率分別為28.57%、17.86%、3.57%, 合計50.00%;治療組腦隙梗死、小面積梗死、大面積梗死的致死率分別為13.33%、6.67%、0, 合計20.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給予手術治療后, 通過增加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顱腦外傷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增強治療的效果。
顱腦外傷腦梗死;治療分析 ;依達拉奉注射液
顱腦外傷腦梗死是一種致死率比較高的臨床疾病, 患者因顱腦部受損, 顱腦部的血供減少, 患者的腦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情況[1]。經總結, 顱腦外傷導致患者出現腦梗死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下:顱腦外傷手術治療后患者腦部出現較為嚴重的水腫, 血管扭曲、痙攣并形成血栓;大量止血藥的應用使得患者機體的纖溶性平衡受到影響[2,3]。目前手術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探究并分析顱腦外傷腦梗死患者的各項臨床特點和其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者進行了以下探究性調查,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8~2014年收治的58例顱腦外傷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28例患者給予常規性治療方式治療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齡26~52歲, 平均年齡(38.4±4.7)歲, 其中由于墜落、車禍及頭部暴力致傷的患者分別有8例、15例、5例;另30例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加以治療作為治療組,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齡25~52歲, 平均年齡(38.1±4.7)歲,其中由于墜落、車禍及頭部暴力致傷的患者分別有9例、16例、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其病情的實際情況接受常規的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手術等手術方式治療, 同時使用激素、抗生素、腦活素等藥物進行輔助性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性手術治療及輔助性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一種自由基去除劑, 國藥準字H20050280, 生產廠家: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使用方法30 mg/次, 靜脈滴注2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通過治療后腦梗死發生的比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腦隙梗死、小面積梗死、大面積梗死的致死率分別為28.57%、17.86%、3.57%, 合計50.00%;治療組腦隙梗死、小面積梗死、大面積梗死的致死率分別為13.33%、6.67%、0,合計20.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腦梗死所占比率比較[n(%)]
顱腦外傷腦梗死是一種致死率比較高的臨床疾病, 患者因顱腦部受損, 顱腦部的血供減少, 患者的腦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情況, 最終死亡。目前手術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4]。近幾年來, 隨著 CT 以及MRI 技術的普及, 顱腦外傷腦梗死的發病率隨之增高,其主要的致病原因是:患者的顱腦部受到損傷之后, 顱腦部血液流變學發生改變, 腦部血管出現痙攣情況, 最終出現微循環障礙等嚴重結果[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腦隙梗死、小面積梗死、大面積梗死的致死率分別為28.57%、17.86%、3.57%, 合計50.00%;治療組腦隙梗死、小面積梗死、大面積梗死的致死率分別為13.33%、6.67%、0, 合計為20.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在給予手術治療后, 通過增加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增強治療的效果。
顱腦外傷導致患者出現腦梗死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下:顱腦外傷手術治療后患者腦部出現較為嚴重的水腫, 血管扭曲、痙攣并形成血栓;大量止血藥的應用使得患者機體的纖溶性平衡受到影響。通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之上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可以對患者腦部氧自由基鏈式反應產生阻礙作用, 使得患者腦細胞和腦組織因受損而死亡的幾率降低, 并有效地加快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的康復速度[6]。通過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可以促進發生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的腦功能快速地恢復, 降低其他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 在給予患者常規性的手術治療后, 通過增加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可以對顱腦外傷腦梗死患者腦部氧自由基鏈式反應產生阻礙作用, 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增強治療的效果, 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十分重大的臨床意義。
[1] 宋健立,方川,崔增學,等.小兒顱腦損傷并發腦梗死的臨床特征及治療.山東醫藥, 2010, 50(46):261-263.
[2] 吳洪斌.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處理.中國新藥雜志, 2002, 11(2):168-169.
[3] 肖哲,王長平.小兒外傷性腦梗死早期診斷及治療體會.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18):1200-1202.
[4] 孟成金.25 例外傷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分析.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1, 3(8):123-124.
[5] 段志敏.顱腦外傷性并發腦梗死28例診治體會.河南外科學院雜志, 2011, 17(4):61-62.
[6] 陳永勝.依達拉奉治療顱腦外傷術后并發腦梗死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0, 3(21):44.
Treatment analysis of edarav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U Zhenhong, DAI Jian-ming, LIN Shao-hua.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Surgery, Guangdong Zhongshan City Dongsheng Hospital, Zhongshan 528414, China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ment analysis; Edaravone inje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12
2015-02-11]
528414 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醫院外科二區(吳振宏戴建明);廣 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林少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si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s well as its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Methods There were 58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28 cases among them a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30 cases as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edaravone injection.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Fatality rates of lacunar infarction, small area infarction, and large area infar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28.57%, 17.86%, and 3.57%, totally as 50.00%, and tha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s 13.33%, 6.67%, and 0, totally as 20.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additional use of edaravone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mortality rate and increase curative effect for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