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洪
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評價分析
陽新洪
目的 研究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118例冠心病患者對其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纖溶酶原激活抑制劑(PAI-1)、C-反應蛋白(CRP)、吸煙史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 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 糖尿病、CRP、吸煙史等均屬于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 結論 糖尿病、CRP升高、吸煙史等均可能成為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應著重關注。
冠心病;危險因素;分析
現今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與之呈現出鮮明對比的是冠心病發病率的逐年增長趨勢, 冠心病的誘發因素眾多, 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1]。為了研究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 本文選取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 對其進行觀察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8例冠心病患者中, 男70例, 女48例,年齡范圍37~72歲, 平均年齡(53.2±8.1)歲。118例患者均符合相關病癥診斷標準, 檢查結果確診為冠心病。
1.2 方法 對118例冠心病患者的GLU、TG、TC、PAI-1、CRP、吸煙史等疑似危險因素進行多方面分析。運用生化管工具對患者的空腹血進行采集, 確保患者已空腹>12 h, 采血量為5 ml, 離心制備血清。GLU、TG、TC均運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細致檢測。CRP運用乳膠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方式進行檢測。PAI-1運用發色底物法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單及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冠心病多危險因素分析 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主要為糖尿病、高膽固醇、C-反應蛋白升高以及患者存在的吸煙史。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見表1。

表1 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
2.2 冠心病危險因素對比分析 通過對表格的對比研究發現, 在冠心病病患中, CLU的所占比例最大, 而吸煙則為所占比例最小的危險因素。TC、CRP危險因素居于中等位置。見表2。

表2 118例患者冠心病危險因素對比分析(n, %)
3.1 冠心病發病因素整體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 導致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為糖尿病、CRP升高、吸煙史、高膽固醇血癥。此次研究結果與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較為一致。當然, 日常生活與工作中, 人們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搭配也會對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形成一定的影響。如過多飲酒、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粗纖維攝入不足、肥胖等。
3.2 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3.2.1 糖尿病危險因素 糖尿病是人體冠狀血管出現狹窄問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患者體內存在的高血糖將會對其血管壁的物理性質產生一定的影響, 致使其發生性質上的變化。對于脂質的日常代謝活動的順利進行也極為不利。高血糖的糖化最終產物還會進一步激活巨噬細胞, 從而致使巨噬細胞在人體的粥樣斑塊發生浸潤, 致使粥樣斑塊自身脆性進一步增加。在本次單因素分析研究中已發現冠心病的發病及發展與血糖升高有著直接性的關聯, 且呈現出正比例關系。而在多元回歸因素分析中也發現, 糖尿病是影響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3.2.2 高膽固醇危險因素 在動脈硬化問題的產生發展中,膽固醇是主要因素之一。人體膽固醇的升高會致使人體內的低密度血漿脂蛋白(LDL)合成進一步增加, 而形成修飾的LDL比例也會隨之升高。修飾的LDL能夠在自身活動中逐漸轉化為泡沫型的細胞, 之后逐漸形成斑塊在人體動脈血管壁上附著。在本次研究中發現, 冠心病患者的膽固醇值與常人相比要較高。在冠心病的相關發病因素中, 高膽固醇血癥是其中較為主要的一種[2]。在今后的臨床實踐檢驗中, 對于一些冠心病疑似病例進行高、低密度血漿脂蛋白的檢測能夠較為充分有效的反映出冠心病發生潛在危險。
3.2.3 C-反應蛋白危險因素 C-反應蛋白自身屬于一種炎癥反應蛋白, 其數值水平的升高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曾有學者對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患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觀察研究, 其主要觀點為:CRP在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絞痛時, 其數值水平呈現出升高的趨勢,且可以將其作為心肌梗死等事件發生的預測型因素。主要的病癥發展機理為患者的冠狀動脈壁之上出現炎癥細胞浸潤的現象, 當患者心肌發生缺血狀況時, 其被完全激活致使斑塊自身的穩定性遭受破壞, 纖維帽出現脫落, 進一步引發冠狀動脈出現痙攣。情況嚴重時還會直接導致人體中血栓的急劇形成,繼而引發心肌梗死, 危及患者生命。另外, CRP逐漸趨化單核細胞誘導因子的進一步產生, 也會對凝血產生促進性作用。
3.2.4 吸煙影響因素 吸煙不良生活習慣會對人體冠狀動脈中的內皮細胞存在的依賴性血管擴張功能起到降低、抑制性的作用, 進一步促使血小板集聚, 增加纖維蛋白原量。吸煙可導致人體中的可溶性血管細胞自身的粘附分子進一步增加, 對動脈粥樣硬化問題的發展將會起到加速發展的作用。不僅僅是自主吸煙習慣, 被動性的吸煙也會致使嚴重型的冠狀動脈疾病形成、發展。另外, 吸煙不良生活習慣將會對人體中的B族維生素及葉酸的吸收、代謝雙方面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葉酸、維生素B12一旦缺乏將會對甲硫氨酸的循環活動的正常進行造成一定的影響, 繼而導致半胱氨酸血癥的發生。對人體中蛋白的合成、分泌活動造成影響, 最終導致冠心病的形成、發展[3]。
3.3 冠心病的預防 對于冠心病的干預措施, 主要應積極宣傳指導全民改變原有的不良生活習慣及對環境進行科學改善, 對自身的體重進行控制。在日常飲食中, 注意營養均衡及清淡飲食, 盡量多食用一些魚類與果蔬, 減少肉類及蛋類的食用, 以此降低膽固醇水平。與此同時, 冠心病患者還可依照自身身體狀況, 遵照醫囑進行必要的運動鍛煉, 以此幫助增強自身體質, 降低冠心病發生率。
[1] 張格利.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與干預.吉林醫學, 2014(30): 6725-6726.
[2] 郭松佳,李元宏.128例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研究.長治醫學院學報, 2011, 25(5):343-346.
[3] 房永霞.冠心病患者的發病危險因素和護理干預.中國衛生產業, 2012(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58
2014-12-29]
523945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醫院白濠社區衛生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