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玲 朱小琴 齊國蓉
48例糖尿病合并重癥感染的臨床護理體會
謝志玲 朱小琴 齊國蓉
目的 探討糖尿病合并重癥感染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48例糖尿病合并重癥感染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4例。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比較兩組的血糖控制情況、感染控制情況以及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感染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 感染控制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均顯著降低, 但觀察組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血糖達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使專科護理的目的和方向更明確, 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合并重癥患者的血糖水平, 提高感染治療效果, 降低死亡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重癥感染;高血糖;循證護理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嚴重并發癥, 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合并感染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及轉歸,治療控制也相對困難。護理是治療的輔助手段, 如何采用有效的護理手段進一步提高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控制感染對于減輕患者的痛苦有著重要的意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將循證護理應用于24例糖尿病合并重癥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中, 現將其實施方法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合并重癥感染的患者,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家屬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續;③感染標準參照衛生部(現衛計委)2001年《醫院感染標準(試行)》。④均為意識清楚患者, 哥拉斯評分為12~15分。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重要器官嚴重疾病;③合并酮癥酸中毒;④急性腦出血昏迷。其中男26例,女22例, 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58.2±13.5) 歲;糖尿病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7.4±3.1)年。感染類型:呼吸道感染22例, 泌尿系感染18例, 皮膚感染5例, 膽道感染3例。將4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感染, 控制血糖方面均采用胰島素泵持續輸注胰島素,根據血糖胰島素用量[1]。患者能進食后, 改皮下注射胰島素,同時進行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措施有:血糖控制、飲食控制、用藥指導以及傷口護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提出循證問題 科室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主要成員為護士長、護士組長和護士骨干, 由護士長擔任組長, 護理組長擔任副組長, 其他護理人員為組員。成員須有明確的循證護理理念支持, 并且能夠進行實踐操作, 并且對于循證護理的方法也都能掌握熟練。循證小組對于循證內容進行確認,對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數量、危險因素、感染類型進行分析, 查閱文獻數據庫, 尋找預防措施, 獲得研究領域的實證。應用目前的理論知識和文獻綜述, 對于過往類似的案例和方證等進行評價, 這樣才能夠最準確定護理方案。
1.2.2 循證護理內容 ①提高免疫力:在加強飲食控制的同時, 選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增加膳食纖維含量的腸內抑制劑。多補充富含維生素A、C、E的食物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2], 多補充富含免疫球蛋白的食物如牛初乳等預防感染。②合理使用抗生素:在病原菌未明確前, 可經驗性選用抗生素, 盡量選用高效、廣譜的抗生素。抗生素的給藥方式首選靜脈給藥, 同時注意抗生素對降糖藥物代謝的影響和抗生素本身的不良反應。③感染管理:加強對患者感染控制的宣教, 告知其常見的感染類型、感染發生的原因和對糖尿病的影響, 提高其重視程度。對于不同感染類型的患者有側重、有針對性地進行專科護理。
1.3 評價指標與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感染控制情況以及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①感染控制:采用感染的治療效果、控制時間以及死亡率來評價。其中感染的治療效果可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細菌學檢查等指標均轉陰。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均明顯好轉, 但細菌學檢查仍陽性。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細菌學檢查等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血糖控制情況:入組時和護理后對FBG、2 h PBG進行檢查。記錄兩組患者血糖達標的時間, 血糖控制標準FBG<7.0 mmol/L, 2 h PBG<10 mmol/L。③護理滿意度:對兩組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采用的是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中包括了25個選項, 每個選項4級評分, 1~4分, 滿分100分, >90分為很滿意, 80~90為滿意, <8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顯效20例, 有效2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1.7%(22/24)。對照中顯效15例, 有效2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70.8%(17/24)。觀察組感染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感染控制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FBG、2 h PBG均降低, 但觀察組的水平低于對照組, 觀察組的血糖達標時間為(4.62±0.82)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7.12±2.18)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情況比較[ χ-±s, n(%)]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χ-±s, mmol/L)

表3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n(%)]
臨床護理的基礎就是循證, 其包含在臨床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當中。護理工作中主要是預防患者在治療前后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 所以能夠對問題進行文獻查詢, 并且能夠找到支持護理決策的現實依據, 形成一個連續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3]。循證護理是在對患者的護理實施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護理問題, 不斷的解決問題, 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護理理念, 其最終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達到對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則[4]。
本研究為提高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率, 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選取24例患者實施循證護理, 確定循證問題, 尋找循證支持, 最后對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評價,并嚴格的評價以獲取最佳證據而實施的護理, 將護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加強血糖控制的同時,重點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合理應用抗生素和加強感染管理,從提高患者自身機體抵抗力、消除病原菌、降低感染危害三個角度, 最大限度的提高感染治療效果。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好、血糖控制水平高、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高、感染的控制時間短, 均優于對照組, 這提示感染的有效控制也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水平。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使專科護理的目的和方向更明確,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合并重癥患者的血糖水平, 提高感染治療效果, 降低死亡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況錦,龔梅金,潘慧娟.胰島素泵治療2 型糖尿病高血糖合并感染的療效觀察.實用臨床醫學, 2009, 10(5):41-42.
[2] 曠焱平,王林靜,鐘淑婷,等.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者血清維生素和免疫水平分析及臨床護理研究.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4):300-301.
[3] 范玉玲.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3, 4(7):182-183.
[4] 靳英輝,孫玫.循證護理在糖尿病病人行為改變中的應用.護理研究, 2010, 24(11):2874-28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23
2015-03-05]
524057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