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梅 王麗芳 張秋云
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中的臨床價值
蔡月梅 王麗芳 張秋云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48例腦卒中患者按照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4例。對照組患者只進行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患者吞咽功能的優良率以及腦卒中后抑郁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吞咽功能優良率為95.8%, 抑郁評分為(35.07±5.51)分;對照組吞咽功能優良率為62.5%, 抑郁評分為(78.58±9.54)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中的臨床效果顯著, 患者吞咽功能優良率高, 并發癥發生情況少,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心理護理;常規護理;腦卒中吞咽障礙;功能訓練
吞咽障礙是早期的腦卒中臨床上常見癥狀之一, 據統計, 50%以上的腦卒中患者在發病之后, 會伴隨程度不等的吞咽障礙[1]。吞咽障礙會影響腦卒中患者進食, 導致營養不足或者誤吸, 甚至會引發窒息現象, 從而危及生命[2]。而有效的護理干預不僅可以為患者補充水分和營養, 還能夠及時服藥, 對患者早期康復有重要意義。本院收集48例有吞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分組對照方式研究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在吞咽功能訓練中的作用,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收集48例有吞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通過CT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卒中患者, 且均意識清晰, 生命體征較平穩, 同時沒有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且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男25例, 女23例;年齡53~81歲, 平均年齡(69.85±10.08)歲;其中腦梗死26例, 腦出血22例。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48例腦卒中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吞咽功能訓練與經口進食訓練;對照組在訓練中進行常規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①面部護理。給予患者雙側面部按摩, 4次/d。同時指導患者進行伸舌、鼓腮訓練, 以此改善患者面、舌、下頷和口的運動功能, 幫助患者恢復主動收縮功能;②舌部護理。使用紗布將患者的舌頭包住, 適當用力拉向各個方向, 3次/d舌部運動訓練, 直到患者可主動運動;③吞咽護理。護理人員使用棉棒, 蘸少許的冰水, 輕輕刺激其舌根、咽后壁和軟腭,并使用小冰塊刺激患者口腔舌根和兩側黏膜, 囑咐患者咽下冰塊, 1次/d吞咽動作訓練, 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增加訓練次數;④頸部活動護理?;颊哳i部活動受到限制, 會影響到其舌頭運動、喉頭運動和呼吸控制等, 幫助患者進行頸部屈伸活動可引起其咽下反射, 預防誤吸情況發生。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 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 從而獲得支持, 提高患者護理依從度。指導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吞咽功能訓練中, 給予患者家庭支持。在護理過程中, 對患者吞咽功能進行1次/周的效果評定, 讓患者了解自身進步, 增加對治療護理的信心, 并從中體會成功樂趣, 堅持訓練。
1.3 療效評定標準 依照洼田飲水實驗, 讓患者在坐位的狀態下飲30 ml溫水, 根據患者在飲水過程中的分音次數和噎嗆情況進行吞咽功能優良情況評定:①優:患者能夠在5 s內一次性喝完水, 且沒有出現噎嗆現象;②良:患者在5 s以上喝完水, 飲水次數>2次, 但沒有出現噎嗆現象;③差:患者難以全部喝完水, 且噎嗆現象反復出現。護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定腦卒中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抑郁癥發生情況, 其中抑郁評分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抑郁情況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優良率 觀察組吞咽功能優良率為95.8%, 對照組吞咽功能優良率為62.5%,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優良率對比(n, %)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抑郁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的平均分值為(35.07±5.51)分, 對照組患者抑郁評分的平均分值為(78.58±9.54)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患者通常對突發而至的各種肢體功能障礙引發的社會功能減退、角色轉換和生活困難無法接受, 從而產生不良情緒, 久而久之發展成抑郁癥, 降低了對治療的信心, 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3]。據吳祖舜等[4]報道, 有吞咽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抑郁癥發生率高達60%。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的同時, 還要結合患者個人情感、認知和家庭關系等進行心理護理, 讓患者能了解腦卒中疾病基本知識, 快速接受自身當前情況, 并在訓練護理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與護理[5]。
綜上所述,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 對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功能訓練作用明顯, 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優良率, 降低抑郁癥發生率。由此可見, 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中的護理效果確切,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王延蕾.腦卒中并發吞咽障礙的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2, 15(7): 88-90.
[2] 鄭英華, 王菊廷, 黃慶娟, 等.老年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16):335-336.
[3] 陸繼彩.122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2, 25(20):2550-2551.
[4] 吳祖舜, 高俊鳳.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癥附299例報告.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1996, 4(4):220-222.
[5] 李麗梅.腦卒中致吞咽障礙68例康復治療與護理.醫藥前沿, 2012, 2(4):358-3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60
2015-02-13]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人民醫院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