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山 李月香
探究社區兒保管理的實施對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體重的有效性
周海山 李月香
目的 探究社區兒保管理的實施對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體重的有效性。方法 對本中心收治的33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社區兒保管理。結果 社區兒保管理后, 所選早產低出生體兒體重有效提升率為96.97%。本次研究所選早產低出生體兒均結案轉為正常兒進行管理。結論 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社區兒保管理能夠有效提升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體重, 使其盡快趕上正常出生體重兒,值得推廣應用。
社區兒保管理;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體重
低出生體重兒指的是出生時體重≤2.5 kg的嬰兒, 出生時體重≤1.5 kg的嬰兒稱之為極低出生體重兒, 出生時體重≤1 kg的嬰兒則稱之為超低出生體重兒。低出生體重兒中包括:足月兒、過期產兒和早產兒, 其中以早產兒最為常見。低出生體重兒是因其還處于胎兒時, 母體營養不足或母體疾病而導致的胎兒發育遲緩, 使胎兒在出生時體重偏低。該類型的嬰兒皮下脂肪較少, 身體功能較弱, 保溫能力不強, 比較容易感染疾病, 死亡率高于一般的嬰兒。本文對社區兒保管理的實施對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體重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并將研究結果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本中心收治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兒33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20例,女13例;體重1.3~2.3 kg, 平均體重(1.70±0.23)kg, 對其進行社區兒保管理。
1.2 管理方法
1.2.1 收案 出生體重≤2.5 kg的新生兒在出生后要進行體弱兒的專案管理, 在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院的3 d之內,訪視醫生要對其進行首次訪視, 之后增加訪視次數, 并在訪視時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家長進行育兒指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在1個月后可以轉入深圳市兒童系統進行管理, 每月進行1次護理、喂養、體檢等干預措施, 直至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體重連續2個月均到達均值減1個標準以上時, 方可將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檔案轉為正常兒的檔案進行管理。1.2.2 詢問 管理醫生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出生情況、生活習慣、喂養情況、疾病篩查情況及預防接種情況進行詢問。就生活習慣及喂養不正確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對其的家長進行育兒指導;對未及時進行預防接種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預防接種, 并告知其父母新生兒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叮囑其按時帶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1.2.3 檢查 管理醫生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頭圍、身高、體重等進行測量, 并對其全身體格進行全面的檢查, 同時留意嬰兒頭圍、身高、體重的增長情況, 并觀察其哭聲、精神狀態、皮膚有無黃染、皮膚有無糜爛、頸部有無包塊、臍部和發紺有無分泌物及感染情況、肌張力及原始反射是否正常、四肢是否對稱等, 必要時借用輔助儀器進行檢查。定期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運動發育機能、智能及視力進行檢查,并針對檢查出現的問題進行管理干預, 同時及時將異常早產低出生兒進行轉診治療。
1.2.4 居住環境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居住的環境需保持衛生清潔, 嬰兒室要保持空氣流通, 并給嬰兒提供安靜的環境,室溫以22~27℃為宜, 嬰兒的體溫保持在36.5~37.5℃為正常,嬰兒手足溫暖為正常。
1.2.5 喂養指導 對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必須要強調以母乳喂養為宜, 提倡并鼓勵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母親對其嬰兒進行純母乳喂養, 并進行按需哺乳, 同時, 教會嬰兒家長母乳喂養的技巧, 并注意哺乳衛生,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對乳汁分泌造成影響。若母乳不足無法進行母乳喂養時, 建議家長使用早產兒配方奶進行喂養, 同時要注意喂奶量, 避免因喂養過度造成嬰兒肥胖。
1.2.6 疾病預防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需按時做預防接種,管理醫生指導嬰兒的家長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并且多曬太陽,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滿月后可每天進行必要的戶外活動,時間以5~15 min為宜, 之后時間逐漸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從出生后開始服用維生素D每天800 U, 3個月后改為每天服用400 U, 目的是預防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現佝僂病。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在出生2周后進行鐵劑補充, 按每天補充鐵元素2~4 mg的量進行, 目的是防止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現缺鐵性貧血。具有有氧治療史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需在出生后的4~5周內進行視網膜病變的篩查, 并對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疾病進行早期預防。
1.2.7 發育指導 管理醫生需鼓勵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母親多與嬰兒進行母嬰交流, 嬰兒的家人多與其進行皮膚接觸、微笑、說話等, 以被動的形式來操控并促進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感覺及知覺發育, 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早教。管理醫生需指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家長對小兒生長發育圖進行了解及使用。
1.2.8 定期隨訪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在滿月后可轉入兒童系統進行管理, 復查1次/月, 同時, 管理醫生對其進行體檢、指導、護理、喂養等干預措施, 并定期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佝僂病血生化、血紅蛋白的智能篩查, 針對篩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指導, 必要時可以將早產低出生體重兒轉入上一級的保健機構進行診治。
1.3 效果判定標準 按身長體重值或年齡體重值, 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管理后的體重衡量:有效:體重值達到均值減1個標準差以上, 并維持2個月不下降, 嬰兒的生活能力明顯增強。無效:體重值未達到均值減1個標準差以上,或達到均值減1個標準差以上但未能維持2個月, 嬰兒的生活能力無明顯改變。
2.1 社區兒保管理有效性 社區兒保管理后, 所選早產低出生體兒體重有效提升32例, 見表1。

表1 早產低出生體兒的社區管理后的有效性結果(n, %)
2.2 結案轉正常兒管理的情況 本次研究所選的33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均結案轉為正常兒進行管理, 其中, 3個月結案14例, 占所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42.42%;4個月結案9例, 占所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27.27%;5個月結案6例,占所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18.18%;6個月結案3例, 占所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9.09%;8個月結案1例, 占所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3.03%。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是不良妊娠的結果, 不但會造成較高的圍產期發病率與死亡率, 而且會影響成活者日后的智力發育及其生活和社會適應能力, 所以, 必須加強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喂養, 同時對其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1]。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對于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較低、適應能力較差,因此,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喂養要極為周密和小心, 嬰兒的家長需要管理醫生詳細全面的指導[2]。低出生兒因其出生體重偏低, 出生后迫切需要生長, 大部分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在嬰兒期經過合理科學的護理、喂養及早期干預, 體重都能夠在1周歲時趕上正常出生體重的嬰兒[3]。據某項醫學調查顯示, 加強圍產期保健能夠有效預防早產發生, 有效減少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同時, 在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 加強社區兒保管理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生長發育及減少其營養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有重要的意義[4]。另外, 社區嬰幼兒保健服務的水平是影響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體重轉為正常的關鍵因素, 其核心醫療管理在于早期的監控管理, 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各項健康指標進行定期檢查及監控, 并及時對檢查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及治療干預[5]。社區嬰幼兒衛生機構務必要做好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體格檢查工作, 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體檢篩查質量, 提升管理醫生的專業水平,加強專案管理的力度, 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病情進行詳細的記錄, 并根據病情記錄及時制訂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做好定期隨訪工作的同時, 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時進行育兒知識宣教及母乳喂養宣傳指導, 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所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體重提升有效率為96.97%。
綜上所述, 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進行社區兒保管理能夠有效提升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體重, 使其盡快趕上正常出生體重兒, 值得推廣應用。
[1] 王波.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社區兒保管理.中國社區醫師, 2014, 9(11):145.
[2] 楊建紅.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狀況分析及社區干預模式探討.基層醫學論壇, 2014, 3(18):23-24.
[3] 趙奕懷, 蔡琍璇.極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廣東醫學, 2012, 7(14):174.
[4] 任樹華, 劉翔, 楊陽.不同喂養方式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后生長狀況的影響.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 6(7):79.
[5] 孫家俊.早產兒護理新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3(4):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80
2015-02-06]
518122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婦幼保健院(周海山);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李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