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文學發展史,女性文學進入當代以后,出現了空前繁榮的發展局面。在當代的中國文壇及英美文壇都活躍著一批優秀的女性作家,并各自形成了全新的發展陣營,為社會生活的改變及國家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對比分析,成為研究文學發展史方面關鍵的問題之一。本文將簡要分析,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對比分析方面的相關內容,旨在進一步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發展帶來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中西方文學;女性解放;主題對比
作者簡介:朱慧明,女,滿族,1981年06月出生,遼寧省丹東市人,本科,講師、文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1
前言:
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當代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在政治體制上存在著根本差異及不同民族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促使中西方女性文學成為當代文學發展的基本方向相同,但存在的差異性又很明顯。西方當代女性文學崛起于本世紀六、七十年代,并成為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第二次浪潮興起和高漲的直接成果。而東方女性文學是在經歷了文革前與文革階段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后,才重新翻開的一頁。進行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對比分析,有利于我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入的了解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方面的發展故事。
一、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概念
在文學發展史上,“她”是一種文化符號,是全球女性解放的圖騰。隨著時光的飛快流逝,歷史以斑駁的痕跡給后人留下耐人尋味的文化之旅。21世紀以來,女性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改變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通過閱讀、賞析女性的文學作品進而理解女性的解放之旅,是當前最為合適的方式。在世界文學史上,一百多年的文字記錄,足以讓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針對女性解放事業的發展,都做出的積極的努力。在中國,由于封建社會存在的時間較長,封建意識及傳統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力非常大,這也為當時女性的解放事業發展帶來一定的阻力。在大多數的西方國家,女權的呼聲一直居高不下,關于女性解放的文學作品很多都奉為經典,為西方文學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對比分析中,必須在基于中西方傳統文化及社會生活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相對客觀的進行評價,并為女性解放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增加影響力。
二、女性解放的歷史必然性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追溯歷史的發展,人們創造了人類、歷史等詞語的過程中,并沒有創造女性這一詞語。女性,一直以來都存在歷史的遺忘角落里。縱觀世界歷史的發展,西方文藝復興及啟蒙理性等運動,都沒有將女性的地位予以一定的重視,似乎世界里只有男人,政治上由男人主政,各大政要任務均有男人來擔當。法國革命的人權宣言甚至只有男權宣言,男權社會的發展成為主流趨勢。在法國大革命發生的兩年后,《女性與女性市民的人權宣言》才問世,這也是西方社會為女權解放所寫作的第一篇宣言,但是作者卻因此被送上了斷頭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直到20世紀60年代,被譽為現代女權運動之母貝蒂傅瑞丹的作品《女性迷思》,才在美國社會引起重要的影響。隨著中西方文化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逐漸從被遺忘的角落里被挖掘出來,成為社會上獨立存在的個體,在這其中很多學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生命、鮮血的代價。因此,女性獲得解放的社會現象具有一種歷史必然性。在進行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對比分析中,女性解放具備的歷史必然性,是我們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基點。
三、中國女性文學覺醒的開始
通過研究史學資料不難發現,西方國家爭取女性解放的運動開展的相當坎坷,但在中國過去近百年的女性文學發展史上,女性為獲得解放的爭取和斗爭從未間斷過,在這異常艱辛的過程中,解放運動的斗爭歷經坎坷、跌宕起伏,才書寫了中國女性解放的輝煌篇章。中國女性文學的覺醒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非常明顯。其中尤以丁玲、肖紅、白朗、羅淑、草明、張愛玲、蘇青等的作品最為突出。因此,中國女性文學覺醒的開始,也是中國女權斗爭逐漸取得成就的開始。
四、西方女性文學的發展
20世紀的西方,女性的權益逐漸得到增強,女性由于社會地位得到認可,逐漸得到在社會中工作的機會。在社會思想發展層面,女權運動得到一定的發展。與此同時,女性的作品主題也不斷的廣泛化,作品的內容輻射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美國著名女作家的《啊,拓荒者》及著名學者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屋子》等作品,都在社會生活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為女性地位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西方文學研究中,通過解讀中西方著名女作家的作品,并進行對比分析,不難發現從其情感、內容、表現形式上都分別折射出中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問題。在中西女性之間存在著的這些差異,正是兩種傳統文化差異的必然產物。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對比,無論是時間還是內容,都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但其都闡釋著女性自由、獨立的愿望。因此,在中西方文學中女性解放主題的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中西方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的很大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并在文化不斷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理解、尊重有關文化的差異,更好地促進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君.林紓的文學翻譯活動與中國社會文化語境的互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3.
[2]聞蔚.西方文學中女性形象探微[J].社會科學家,2013,(2):123-126.
[3]李坤.螺旋式的女性解放道路[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6).
[4]張玉穎.女性的另一種自尊--比較《苔絲》與《簡愛》中女性的愛情觀[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