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靜慧
摘 ?要:詞典對于知識的普及,人類文明的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人人都有詞典,但是我們對詞典了解多少呢?本文通過過詞典學進行綜述,幫助了解詞典如何誕生,詞典學相關領域及詞典學未來發展等,使我們對詞典和詞典學有更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詞典學;詞典;綜述;前景展望
[中圖分類號]:H0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2
一.引言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出現了眾多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它們對于推動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詞典就是其中之一。詞典對于知識的普及,人類文明的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詞典是極普通的東西,人人都擁有,人人都會用,但是對于詞典,我們到底了解多少呢?最早的詞典出現在哪兒?有哪些重要的詞典影響了詞典的發展歷史?一部詞典是如何被制作出來的?現代計算機新技術如何影響詞典的發展?關于詞典,有太多值得探究的知識。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了解一門有關詞典的學科——詞典學。
二.詞典學的定義
詞典是詞典編纂家、出版家共同努力而生產的產品。產品的問世,需要相應的制作過程;產品的問世前需要相應的市場調查;問世之后,需要使用者的認同,需要相應的評價——這些內容,就構成了對詞典進行理論研究的專門學科:詞典學。那么什么是詞典學呢?姚喜明和張霖欣將“詞典學”定義為以詞典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是關于詞典編纂實踐(方法與原則)的研究,二是關于詞典理論的研究。[1]
三.詞典的誕生
在很多人看來,詞典似乎是最簡單的“書”。事實上,一部詞典的誕生不僅需要復雜的編纂過程,還需要銷售部、編輯部、生產部門等眾多部門的分工合作。《牛津指南:實用詞典學》中詳細講解了一部詞典是如何誕生的。[2]
首先,銷售部發現商機,然后收到編輯部門制作詞典的委托。銷售部明確細化要制作的詞典的種類、受眾、大致內容等等。銷售部遞交預算、計劃給編輯部門。
接著,詞典編者確定詞典的規模和內容。根據市場的最終用戶的需求決定,詞典條目的類型,做出樣本。緊接著,與IT部門合作,定制詞典編寫軟件(dictionary writing software),設計建立詞典語料庫和語料庫查詢軟件(corpus query software),提供詞典編纂所需的硬件。
然后,編輯部和設計部門合作,決定詞典的形式(presentation type)。如果需要電子版(e-dictionary),還需要委托外面的軟件公司(software house),保證詞典編好時,印刷版和電子版同時準備好。在這之后,生產部門就需要緊鑼密鼓地生產印刷版和電子版的詞典。
最后,詞典成功上市!
四.詞典的發展歷史
從文字記載可以推斷,世界上詞典起源于中東地區。詞典編纂在中東已有4000多年以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2000年間。詞典的類型很多,如語文詞典、雙語詞典、專科詞典等等,每種類型都有其不同的發展歷史;詞典在不同國家的發展歷史也大不一樣。若是要全面綜述每個國家及每種類型詞典的發展歷史,可謂是費時費力。下面我將講通過詳細介紹六部英語詞典,來理清英語詞典的歷史發展脈絡。
1、第一部英語詞典
關于第一部英語詞典,迄今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為第一部英語詞典是《學童詞庫》。《學童詞庫》由文法家杰弗里于1440年編成,并在1499年由理查德·派遜出版社出版。全書收錄了約一萬兩千英語單詞,其中多為名詞和動詞,并注有相應的拉丁詞語。《學童詞庫》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部英語—拉丁語雙語詞書,也是英語詞典史上第一部將英語詞放在前面,而將拉丁語放在后邊的工具書。[3]
2、塞繆爾·約翰遜的《英語詞典》
薩繆爾·約翰遜憑一己之力,編出了當時英語詞典史上最權威的英語詞典:《英語詞典》。約翰遜詞典的出現,源于當時對“純潔”英語的社會需求。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英語中充斥著拉丁語、法語等詞匯,不少社會名流認為英語粗俗,必須加以“凈化”。進入現代英語以來,英語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外來語的影響、人們使用習慣的差異等,當時的英語在拼寫、發音、詞義等方面還存在著混亂,因此,當時的英國確實需要一本具有權威性的詞典。約翰遜順應當時時代的要求,編出的詞典以其權威性雄踞英國近百年,直到19世紀50年代牛津大詞典開編,其地位開始受到挑戰,同時也標志著規定性詞典向描寫性詞典的轉變。
3、韋伯斯特的《美國英語大詞典》
韋伯斯特可謂是美國詞典之父。1806年,韋伯斯特編寫第一部詞典《簡明英語詞典》。這部詞典的獨創之處在于:I和J以及U和V都獨立自成一部。1807年,韋伯斯特又編纂了《學生詞典》。這兩部詞典的編纂為《美國英語大詞典》的成功編纂奠定了基礎。
4、《牛津英語詞典》
英語詞典的編纂,自約翰遜詞典之后就沒有大得突破,直到《牛津英語詞典》的出版。1857年,英國語文學會成員,詩人兼語言學家特倫奇提議編一部新型的、歷史主義原則的英語詞典。實際的編纂工作從1858年開始籌備。詞典從1884年開始出版,到1928年才全部出齊。但是命名為 “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而后來廣為人知的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縮寫OED)是在1933年才使用的。OED共有12卷,收詞50萬,總篇幅達15487頁,其規模遠超一般的語文詞典。
5、《韋氏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
《韋氏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簡稱韋氏三版,戈夫主編。從傳承關系上看,韋氏三版的老祖宗是諾亞·韋伯斯特的《美國英語大詞典》。早OED第二版出版前,韋氏三版是世界上收詞最多的詞典。韋氏三版在出版后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不少人對其提出批評,比如韋氏三版的所有詞除“God”一詞及一些縮略詞外,其他詞均以小寫開頭;短語太少;插圖太少;單一短語釋義法捉襟見肘等等。盡管韋氏三版遭受了批評,但其得到的贊揚和肯定也是空前的。究其原因,這場爭論的實質是:詞典編寫究竟應按照傳統的規定性道路,還是像韋氏三版一樣沿著描述性的道路走下去。
四.與詞典學密切相關的領域
首先,詞典學和社會語言學是學分不開。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的變異,從語言的本質屬性上來說,語言變異是絕對的,而穩定則是相對的。因此,詞典記錄的語言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語言變異對詞典的影響主要源于其三種相互關聯的方式:時間變異、空間變異和社會變異。從時間變異上看,時間變異首先催生了歷時詞典的誕生。如《牛津英語詞典》,一部全面記錄英語發展歷史的宏偉巨著。另外,還催生了斷代詞典得誕生,如布雷德利編纂的《斯特拉特曼中古英語詞典》。此外,語言的歷時變異則要求對詞典不斷地進行修訂,剔除陳舊的、過時的詞語和意義,增加新生的詞語和意義在編寫應英語通用詞典史,要求編者必須考慮英語的空間變異。比如,考慮到拼寫不同,一般詞典都列出英國拼法和美國拼法,比如:“traveller”和“traveler”。發音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此外,一些單詞的使用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比如:“lift”和“elevator”。最后,從社會變異的維度上考慮,在收詞時,詞典編者首先需要確立一個收錄標準,要明確哪些詞語屬于整個言語社會的共享詞匯,哪些屬于個人方言,哪些屬于俚語,哪些已經進入了標準變體。
其次,認知語言學對詞典學也有著深刻的影響。認知語言學不但影響到詞典的微觀結構,而且對詞典的整體結構也在產生影響。但是,認知語言學最明顯的影響還是在詞典(尤其是學習者詞典)的釋義上。學習詞典的義項排列應符合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并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認知效率。人類的認知規律是由己及物、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于學習詞典的使用目的主要是豐富當今學習者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精密的科學分類和詞源研究,因而編者不必拘泥于詞義產生的先后順序而是應該按照義項出現的頻率由高到低進行排序。讀者在閱讀釋義的過程中,就更有可能借助已有的知識理解釋義并提高檢索速度。排列順序把焦點義項排為第一義項。基于以上兩點,在具體的義項排列上,《新牛津英語詞典》首先考慮其詞性,最重要的詞性排在前面,次要的排在后面,然后,再列出詞目的中心義或典型義,隨后流出由中心義演變而來的若干次要意義,次要意義則按照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先后順序。[4]
最后,詞典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的聯姻在詞典學領域誕生了一個新的交叉學科——語料庫詞典學。語料庫詞典學研究者們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類: (1)利用語料庫生成普通語言詞典,如《柯林斯合作英語詞典》及其后的一些所謂的“事實” 詞典。(2)開發旨在完成信息自動提取任務的詞典。(3)在線詞庫或詞匯語義庫的建設。如WordNet和FrameNet的建設就屬于這方面的工作。
五. 詞典學的前景展望
詞典學發展戰略是針對當代詞典編纂、詞典出版的新的趨勢、詞典學需要什么樣的對策,以加深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從詞典學發展戰略方向,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趨勢:編纂者的集體化、國際化;編纂手段計算機化,運用電腦網絡等媒體建立電子語料庫,進行新詞收集,用于詞典的編纂;載體縮微化、試聽化;[5] 辭書選題新領域的開拓,如學生用辭書,新學科、新技術和新事物辭書,交叉學科辭書等。
在我國,不少學者在詞典方法的研究以及運用各種方法分析詞典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如比較研究、調查研究等。關于詞典研究方法論的前景,我們看到了兩點啟示。1. 針對詞典學不同的研究領域(如詞典史、詞典評論等)應當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研究方法。2. 跨學科研究方法的加強和開拓。跨學科方法不僅限于研究,同時對詞典編纂也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喜明,張霖欣.英語詞典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2]Atkins,B. Rundell, M. The Oxford Guide to Practical Lexicograph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3]文軍.英語詞典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4]張柏然. 老枝發新芽,新桃換舊符(代序)[A].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李景成.現代辭書發展趨勢略述[J].辭書研究. 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