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中圖分類號]:H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7--01
《經典釋文》所引《春秋三傳》傳間異文上古音情況各有不同。異文聲母與韻部的關系,可通過其中的相關關系和轉化關系進行分析。對異文聲母的分析可以從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聲母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隱公六年》:鄭人來輸平。《榖梁傳·隱公六年》:鄭人來輸平。《左傳·隱公六年》:鄭人來渝平。《釋文》:輸平:式朱反,墮也。《左氏》作渝平。“輸”在上古音中屬書母侯部,“渝”在上古音中屬余母侯部,“書”母是舌上音,“余”母是舌頭音,二者同為舌音,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莊公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暨。《榖梁傳·莊公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暨。《左傳·莊公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蔇。《釋文》:曁:其器反。《左氏》作蔇。“暨”在上古音中屬群母物部,“蔇”在上古音中屬見母物部,“群”與“見”母同為喉音,二者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僖公元年》: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婁人于朾。《左傳·僖公元年》: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釋文》:朾:勑貞反,又他丁反。《左氏》作檉。“朾”在上古音中屬定母耕部,“檉”在上古音中屬透母耕部,“定”母與“透”母同為舌頭音,二字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文公元年》: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髡。《左傳·文公元年》: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頵。《釋文》:髠:苦門反。《左氏》作頵。“髠”在上古音中屬溪母文部,“頵”在上古音中屬影母文部,“溪”母與“影”母同為喉音,二字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文公九年》:楚子使椒來聘。《榖梁傳·文公九年》:楚子使萩來聘。《左傳·文公九年》:楚子使椒來聘。《釋文》:使萩,子遙反,又子小反。或作菽,《左氏》作椒。“萩”在上古音中屬清母幽部,“椒”在上古音中屬精母幽部,“清”母與“精”母同為齒頭音,二字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成公十一年》:晉侯使郄州來聘。《榖梁傳·成公十一年》:晉侯使郄犨來聘。《左傳·成公十一年》:晉侯使郄犨來聘,。《釋文》:郄犫,尺由反。《公羊》作郄州。“犫”在上古音中屬昌母幽部,“州”在上古音中屬章母幽部,“昌”母與“章”母同為舌上音,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襄公十七年》:邾婁子瞷卒。《榖梁傳·襄公十七年》:邾子瞷卒。《左傳·襄公十七年》:邾子牼卒。《釋文》:邾婁子瞯,音閑,或下奸反。《左氏》作牼。“瞯”在上古音中屬匣母元部,“牼”在上古音中屬溪母耕部,“匣”母與“溪”母同為喉音,二者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定公十四年》:公會齊侯、衛侯于堅。《左傳·定公》:公會齊侯、衛侯于牽。《釋文》:于堅,如字。本又作掔,音牽。《左氏》作牽。“堅”在上古音中屬見母真部,“掔”在上古音中屬溪母真部,“牽”在上古音中屬溪母真部,“見”母與“溪”母同為喉音,三者發音部位相同。
《公羊傳·哀公八年》:齊人取讙及僤。《左傳·哀公八年》:齊人取讙及闡。《釋文》:僤:昌善反,一音昌然反。《左氏》作闡。“僤”在上古音中屬定母元部,“闡”在上古音中屬昌母元部,“定”母為舌頭音,“昌”母為舌上音,二者同為舌音,發音部位相同。
二、聲母發音方法相同
《公羊傳·莊公八年》:祠兵。《左傳·莊公八年》:治兵。《釋文》:祠兵,音辭,祭也。《左氏》作治兵。下文注同。“祠”在上古音中屬邪母之部,“治”在上古音中屬定母之部,“定”母與“邪”母同為全濁音,二者發音方法相同。
《公羊傳·宣公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檉,遂奔齊。《榖梁傳·宣公十八年》:歸父還自晉。唐·楊士勛疏:至檉,遂奔齊。《左傳·宣公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遂奔齊。《釋文》:檉:丑貞反。《左氏》作笙。“檉”在上古音中屬透母耕部,“笙”在上古音中屬山母耕部,“透”母與“山”母同為清音,二者發音方法相同。
《公羊傳·成公五年》:叔孫僑如會晉荀秀于谷。《左傳·成公五年》:叔孫僑如會晉荀首于谷。《釋文》:荀秀,《左氏》作荀首。“秀”在上古音中屬心母幽部,“首”在上古音中屬書母幽部,“心”母與“書”母同為清音,二者發音方法相同。
《公羊傳·襄公四年》:夫人弋氏薨。《榖梁傳·襄公四年》:夫人姒氏薨。《左傳·襄公四年》:夫人姒氏薨。《釋文》:弋氏,以職反,莒女也。《左氏》作姒氏。“弋”在上古音中屬余母職部,“姒”在上古音中屬邪母之部,“余”母與“邪”母同為濁音,二者發音方法相同。
《公羊傳·昭公十五年》:夏,蔡昭吳奔鄭。《左傳·昭公十五年》:夏,蔡朝吳出奔鄭。《釋文》:昭吳,《左氏》作朝吳。“昭”在上古音中屬端母宵部,“朝”在上古音中屬章母宵部,“端”母與“章”母同為清音,二者發音方法相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總結出《經典釋文》所引《春秋三傳》傳間上古音聲母不同韻部相同的異文的上古音聲母情況,可以認為上古音語音情況影響了異文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陸德明.經典釋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唐作藩.音韻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陳彭年、邱雍.廣韻[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