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萍
(中國石化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271)
天津石化公司熱電部每年進煤約100萬t,作為生產電力的原料。計量中心負責熱電部入廠煤的檢驗工作,出具檢驗報告作為入廠煤的結算依據。揮發分是煤中最易燃燒的成分,也是影響電煤燃燒的首要指標,關系到電廠制粉系統的安全運行,以及鍋爐燃燒的穩定。
所謂揮發分是指煤樣在規定條件下隔絕空氣加熱,并進行水分校正后的質量損失。隨著煤的變質程度加深,揮發分含量逐漸減少。煤的揮發分不僅影響發電廠的生產和安全,也是衡量煤化驗室的檢驗水平的最關鍵項目,實驗要求精準。
為了保證檢驗數據的準確性,我們每月抽取兩個當月制成的0.2mm以下粒度的原煤粉樣,送市授權煤檢監督部門,做全分析比對。
2014年1月到3月,連續出現多批次的揮發分比對數據再現性超差嚴重。所謂再現性臨界差是指在不同實驗室中,對從試樣縮制最后階段的同一試樣中分取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復測定,所得結果平均值間的差值在特定概率下的極限性。
我們與市煤檢部門比對揮發分測定數據的情況見表1。

表1 2014年1~3月計量中心與市煤檢部門揮發分比對數據
從表1看出,1~3月,我們與市煤檢部門比對數據結果,6個抽查樣全部超過再現性允差,最高超過允差1.36%。
熱電部的煤化驗室承擔入爐煤的化驗,與我們的化驗室屬平行實驗室,每月也送二個當月的入爐煤粉樣給市煤檢部門比對。他們1~3月抽查的6個入爐煤粉樣,比對數據結果,有4個抽查樣超過再現性允差,最高超過允差1.05%,見表2。

表2 2014年1~3月熱電部與市煤檢部門揮發分比對數據
針對出現的問題,3月份公司要求計量中心和熱電部查找原因、保證檢驗數據的準確可靠。我們從各環節入手,逐一排查。
在實驗室間比對時,最不易符合再現性臨界差的檢驗項目就是揮發分。排查因素,無外乎設備、方法、樣品、人員、環境幾個方面:
我們測定揮發分所使用的主要設備是灰揮測試儀,每年請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簡稱天津市計量院)做溫場測試。出具的測試證書包括設定溫度、指示溫度、測量溫度、溫度偏差、和溫度波動幾個值,不提供合格與否的結論。所以化驗室人員要依據國標要求和設備使用說明書,確認測試的數據是否滿足實驗要求。當溫度偏差值超過±7℃時,如果偏差呈線性,儀器使用人可調整高溫爐控制面板上的熱偶系數設定值,把溫度偏差值的絕對值降下來(這一過程應在市計量院進行溫場測試時同步進行)。否則要請廠家修理。溫度波動超過±10℃也要找廠家修理。
我們的灰揮測試儀的測試證書的最近日期為2013年12月11日,建議測試周期1年,溫度偏差5℃,溫度波動±2.6℃。此數值在可使用范圍內。
煤揮發分的實驗方法,應嚴格執行國標GB/T 212-2008《煤的工業分析方法》和GB/T 483-2007《煤炭分析試驗方法一般規定》中的要求去做,不能使用過期標準,也沒有變通的自創方法。
我們做揮發分測定所依據的都是現行標準,排除了執行標準有問題的可能性。
細磨到0.2mm以下粒度的煤粉樣,容易氧化,造成揮發分減少。存放時間與煤樣的氧化程度成正比。所以應盡可能縮短兩方實驗室的實驗間隔時間。
我們是在制樣當天做樣,抽查外送的樣品是選做完不超過7d的樣品,并及時送達了市煤檢部門。從市煤檢部門出具的檢驗報告看出,我們送樣后,他們及時做了分析。可以排除煤樣氧化變質造成揮發分數值偏低的因素。
化驗員分析樣品前,應將煤樣充分混勻;取樣時,應盡可能從煤樣容器的不同部位,用多點取樣法取出。化驗員的取樣手法、讀值方式不一樣,會有一些差異;把擺滿坩堝的坩堝架放入高溫爐的速度不同,放在爐內的位置不同,還有在加熱時間到,差幾秒鐘打開爐門從高溫爐中取出坩堝架,及取樣速度,每個人的做法會有一定差異。
我們對化驗員的操作手法進行全程跟蹤,查看是否按照現行國標規定執行。我們還安排換不同的人,對擱置一周以上的煤粉樣,按GB/T 212-2008標準規定做揮發分實驗。實驗結果兩個人做的數據再現性很好,干基揮發分分別為32.94%和33.32%,差值為0.38%<1.00%。從而排除了方法、樣品、人員的因素影響。
在灰揮測試儀的控制面板上有一個設置功能,可以對室溫校正系數進行設置或修改。以排除環境溫度的改變對實驗的影響。
我們的室溫校正系數設置正確,與環境溫度相符。
經過上述影響因素的排查,我們決定用國家一級煤標準物質(以下簡稱標煤)做揮發分的期間核查,排除設備等各方面有偏離的疑慮。
標煤(標號11109i)的干基揮發分認定值為21.37%,不確定度為±0.36%(置信概率9 5%,k=2)。用標煤做揮發分的期間核查,方法是給標煤做揮發分測定,并做內水校正,求得的干基揮發分與標煤的認定值之差小于其不確定度限,則說明設備可靠。表3為2014年4月我們的揮發分期間核查數值。

表3 計量中心揮發分期間核查數據
熱電部煤化驗室也做了一系列原因分析和問題排查,未找到根本原因。盡管市煤檢部門是授權單位,但同時與熱電部和計量中心數據差異很大,我們決定與熱電部共同去市煤檢部門進行參觀。
查看市煤檢部門出具的檢驗報告,我們發現他們的檢驗人員與過去的檢驗報告上的簽名不同,說明檢驗人員有變化。經過聯系、申請,我們到達市煤檢部門實驗室參觀。我們發現該實驗室的確更換了新人承擔檢驗工作,還了解到該實驗室沒有用標準物質做各檢驗項目的期間核查的措施,對設備有無偏離和操作方法是否恰當缺乏控制。
國標GB/T 212-2008規定,揮發分在實驗時,坩堝及坩堝架放入后,要求爐溫在3min內恢復至(900±10)℃,否則此次實驗作廢,棄樣重做。國標GB/T 212-2008還規定,準確加熱7min后,從爐中取出坩堝,放在空氣中冷卻5min左右,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后稱量。
參觀中我們重點觀察他們做揮發分實驗的各環節:他們的實驗設備設備與我們相似。第一次揮發分實驗,因3min內溫升未達到規定要求,化驗員終止了實驗,重新稱樣再做。再次實驗時溫升在3min內達到要求,實驗繼續。7min后,他們將坩堝及坩堝架取出,放在空氣中冷卻。我們觀察發現,他們沒有在5min后把坩堝放入干燥器冷卻,而是一直靜置在空氣中冷卻。我們分析,待冷卻一段時間后坩堝內形成負壓,就會把空氣中的水汽等介質吸入坩堝。做出來的揮發分勢必偏低。
原因找到后,我們與市煤檢部門實驗室做了溝通交流。他們改進后,兩家化驗室的揮發分數據差基本在允差范圍內。如表4所示。
圖1為我們在2014年1~9月與市煤檢部門揮發分比對的示意圖。從圖中看出,前6次比對的差值嚴重超過再現性允差,以后12次比對,只有2次略微超過再現性允差。

表4 2014年4~9月計量中心與市煤檢部門揮發分測定對比表

圖1 計量中心與市煤檢部門揮發分比對示意圖
要保證揮發分測定的準確性,除了實驗過程要保證嚴格按國標操作外,在日常要做到:
1)檢驗設備除每年按期請專業部門校準,還要按規定頻次做揮發分的期間核查,確保設備、方法的可靠。
2)加強現場監督指導,觀摩實驗過程,保證化驗人員操作正確。
3)作為平行實驗室,原則上參與比對的實驗室越多,其數據越有說服力。與盡可能多的實驗室建立長期的比對機制,以避免單一實驗室比對的片面性。
4)0.2mm以下粒度的煤粉樣,要存放在深色磨砂口的玻璃容器中,避光、隔絕空氣保存。且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5)積極與政府授權部門通力合作,與同行技術交流,提升操作水平和實驗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