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廣東省技師學院數控系,廣東惠州 516199)
PC(聚碳酸酯)是一種良好的熱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特別好的抗沖擊強度、熱穩定性、光澤度、抑制細菌特性、阻燃特性以及抗污染性。耐熱性較好,長期使用溫度可達130°C,有良好的耐寒性,脆化溫度-100°C,在光的作用下會老化;吸水性較小,綜合性較好。

圖1 零件圖
制品結構對稱,有滑塊和斜導桿內側抽芯,壁厚不勻,最小壁厚為0.95 mm,此制品最小壁厚為1.78 mm,成型工藝有利于減少內應力,控制好冷卻收縮脫模斜度1°,制品的所有轉角處都采用了圓角過渡,制品連接處半徑大于0.5~1 mm,達到要求。
(1) 主 流 道尺寸
主流道是一端與注射機噴嘴相接觸,另一端與分流道相連的一段帶有錐度的流動通道。主流道小端尺寸為3~6 mm。
(2) 主 流 道襯套的形式

圖2 主流道
主流道小端入口處與注射機噴嘴反復接觸,屬易損件,對材料要求較嚴,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設計成可拆卸更換的主流道襯套形式。
(3)主流道襯套的固定
因為采用的有托唧咀,所以用定位圈配合固定在模具的面板上。外徑為?100 mm,內徑? 35 mm。

圖3 主流道襯套
因塑件上有內凹孔結構,并且貫穿塑件,它垂直于脫模方向,阻礙成型后塑件從模具中脫出。因此,在這里給它設計側向抽心,把塑件的內凹孔結構做成活動的滑塊形式的側型芯,即側抽芯。本模用兩個行位。
(1)斜導柱的設計(圖4)
作用:在開模時將側型芯與滑塊從制品中抽出來;而在合模過程中使側型芯與滑塊順利復位到成型位置。

圖4 斜導柱
(2)滑塊與導槽的設計
1)側型芯與滑塊的連接形式:為了便于加工和裝配以及節省優質鋼材,采用組合式滑塊,將型芯連接在滑塊上,用螺絲釘固定。
2)滑塊的導滑形式:為了確保側型芯可靠地抽出和復位,保證滑塊在移動過程中平穩,無上下竄動和卡死現象,滑塊與導滑槽采用整體式;配合一般采用H7/f7。

圖5 斜頂
3)滑塊的定位設計:滑塊在開模過程中要運動一定距離,因此,要使滑塊能夠安全回位,必須給滑塊安裝定位裝置,且定位裝置必須靈活可靠,保證滑塊在原位不動。本模采用彈簧鋼球定位。該結構緊湊,加工便利,定位剛性好,使用這種鋼珠定位,使模具在工作中的定位有較高的可靠性、準確性、靈活性等等。
(3)楔緊塊的設計
1)楔緊塊的形式:在制品注射過程中,側型芯方向受到熔體的推力作用,這個力通過滑塊傳給斜導柱,受力后容易變形。設置楔緊塊,以壓緊滑塊,使滑塊不致產生位移,從而保護斜導柱和保證滑塊在成型時位置精度。
本模具采用整體式鎖緊方式,結構剛性好。
2)楔緊塊的楔角a:一般a=A+(2°~3°),本模采用a=13°。
產品內有側凹,由于產品裝配要求較高,而用斜頂頂出較方便,這個產品斜頂用4°(如圖5)。
斜頂設計注意事項如下。
(1)斜頂設計時在退模方向應盡量取較短方向。

圖6 型腔

圖7 型芯

圖8 裝配圖
(2)斜頂在計算其開模角度時僅量取大,角度以不超過10°為原則。另需考慮斜梢開模后退行程中可能會帶動成品偏移,所以L應取成品的0.8 H,部份模具0.8 A,A可能會超過10°以上,則取10°再將頂針凸出公模面0.5~1 mm,作為定位作用。
(3)斜頂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時應增加脫模角,角度以3°以上為佳,最多可作至6°。
(4)有斜頂時,最好加裝EGP,防止斜頂移動時側向分力影響頂出順暢。
(5)當斜頂頭部有靠插破時,回位銷下加裝彈簧以保護斜梢靠插破面。
根據產品的形狀,可以設計成一模四件,如圖6所示。
考慮加工方面,型芯設計時要注意頂針位和斜頂位的安排,如圖7所示。
模具結構如圖8所示。
在采用模具CAD/CAE/CAM軟件設計注塑壓力蓋的過程中,分析了塑料的材料性能、形狀大小、尺寸精度等,對該制品的注塑模具進行了設計,包括分型面的確定、抽芯機構、澆注系統、脫模機構等部件的設計,同時分析了該模具的注塑動作過程。
[1]馮炳堯,韓泰容.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王昆,何小柏,汪信遠.機械工業設計課程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許鶴峰,陳言秋.注射模具設計要點與圖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