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Zhu Min
(華信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310014)
智慧城市的互聯網化是深耕智慧城市的趨勢,然而互聯網+的出現,更成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點睛之筆”。自互聯網+在今年兩會上被提出后,便成為各行各業加速轉型升級發展的催化劑。
盡管傳統企業互聯網化面臨種種挑戰,但互聯網+給ICT行業帶來更多的是市場機會。一方面,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會增加對IT基礎設施的采購需求,由于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云計算中心將成為繼水、電、氣、路之后的另一關鍵性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原有的信息化系統進一步打通數據流、信息流與互聯網的互聯互通,進而改變舊的經營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對互聯網+的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整合平臺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與前幾年相對注重民生、政務工程相比,后續工業領域的信息化需求將會有較為迅速的增長。
互聯網大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勢滲透并改變傳統行業,一方面滲透到各個價值鏈環節,另一方面則滲透到各個行業。在價值鏈角度,從研發、制造、渠道、服務到流通環節都可以看到互聯網化的需求。結合眾多企業互聯網+轉型案例,本文認為價值鏈角度的互聯網+需求見表1,行業角度的互聯網+需求見表2。
目前,互聯網+產業鏈陣營基本可分為三大陣營:互聯網陣營、IT陣營和運營商陣營。
①互聯網陣營:以BAT為代表,不斷進入傳統產業,打造交易、融資、服務(如教育、醫療等)、物流平臺。相比較而言,互聯網企業天然的互聯網基因,在相關平臺運營和整合能力方面相對較強,云平臺、大數據平臺提供能力在三大陣營中相對突出。

表1 價值鏈角度的互聯網+需求

表2 行業視角的互聯網+需求
②IT陣營:以華為、IBM為代表的IT服務企業,主要從能力構建、業務創新、平臺運營等方面助力傳統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相比較而言,IT陣營原本就致力于智慧城市、信息化解決方案,在整體解決方案能力提供方面有天然的優勢。
③運營商陣營:以三大運營商為代表的運營商陣營,更多地從基礎資源層切入,以提供數據中心、云計算服務、傳統通信服務等為基礎,為重點行業的互聯網+解決方案。總體來看,運營商平臺運營及解決方案能力提供優勢不明顯,主要優勢集中在資源側。
基于上述分析,對于運營商而言,一方面,面臨著互聯網+市場的激烈競爭,同時,云平臺和大數據屬于競爭的焦點;另一方面,面臨著合作的機會,如何在資源和產品差異化方面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共同拓展,而非一味正面競爭,可能是運營商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1)總體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
隨著傳統話音業務的加速下滑,三大運營商都將收入增長點的目標投向新業務,而互聯網+行動綱要、指導意見的陸續發放,無疑給電信運營商打了一針強心劑,如何在互聯網+大機遇下找準自己的定位,成為運營商重點考慮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互聯網+總體定位上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重點領域尋求差異化優勢,進而打造細分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從電信運營商目前的優勢領域和競爭激烈程度方面綜合考慮,政府、教育、醫療、物流等成熟領域,工業等新興領域可以作為重點關注領域。
(2)產品策略:差異化
從互聯網+需求來看,數據中心、基礎通信需求是各行各業的普遍性需求,也是運營商相對優勢的領域,因此融合創新將是產品的關鍵詞。同時,考慮到各個行業的需求特點和電信能力儲備情況,可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以政府、教育、醫療等行業為例,云平臺是目前上述行業的核心需求,可以平臺提供為主、應用提供為輔構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相比較而言,電信運營商在工業領域的積累相對較少,可能目前以基礎資源提供為主,但后續逐步形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能力。
(3)渠道服務策略:互聯網化
線下渠道是運營商的優勢領域,在互聯網+解決方案營銷中,如何能夠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渠道體系是重點領域規模發展的基礎,同時,服務理念、服務方式互聯網化也是轉型的一個方向。
(4)商業模式策略:從交付向運營轉變
互聯網+需求中不僅要求運營商有解決方案交付能力,同時要求運營商能夠具備運營能力。相對應地,運營商在互聯網+解決方案商業模式設計方面,也應該做好重點調整,如何構建低門檻但細水長流的商業模式成為轉型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5)組織策略:扁平化
快速響應是互聯網時代的制勝法寶,電信運營商要在互聯網+領域占領優勢地位,組織層面的變革也必不可少,如何構建高效專業的一線渠道服務維護融合團隊將是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互聯網+市場是新藍海,運營商需把握關鍵時間,加快全方位的轉型步伐,快速建立重點領域的競爭優勢,將互聯網+業務打造成新業務收入增長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