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姜 瑩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論語·憲問第十四》
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德才兼備的學者、言而有信的儒商,他以48歲的年紀、毅然從國營企業中離職下海,創建了集現代雷電防護、現代電磁防護等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為主體,目前是中國防雷行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民族企業——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王德言教授領銜的中光團隊,一直潛心致力于國內雷電防護和電磁防護方面的理論研究、產品研發、工程實踐,中光防雷也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在一個細分領域創造出了業界奇跡,早在19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新科技型”和“高速成長型”雙高企業,其產品遍及我國通信、軍工、電力、交通、能源、建筑等支柱行業,并在韓國、美國、瑞典、巴西等海外市場被廣泛應用,并于2015年5月13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代碼:300414),市值近百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防雷第一股。
王德言教授以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畢生致力于提升民族防雷行業的水平和地位,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防雷理論研究、防雷產品研發和防雷工程實踐,首創了“波導分流”、“流體接地”等居世界領先地位的防雷理論和理念,并將之運用于產品研發和工程實踐,從而發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榮獲國家發明專利的“優化避雷針”、“非金屬低電阻接地模塊”、“λ/4天饋SPD”、“高效層疊式放電隙電源模塊(成都市專利金獎)”、“智能雷電檢測系統(國家重點新產品)”等為代表的、十大門類四百多個雷電防護和電磁防護產品系列,多項產品被國家建設、信產、軍工、公安、氣象、鐵道等部委列入推廣目錄,其中ZGB系列電子避雷器、優化避雷針、大功率天饋避雷器、低電阻接地模塊、防雷方艙、智能雷電監測系統等拳頭產品多次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以王德言教授為主要發明人的中光技術團隊,現擁有有效專利33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外觀專利4項。同時以優質的產品、優良的設計、優秀的施工為精髓的“三優原則”指導下,實施或指導實施了上萬個防雷工程,得到了廣大用戶的高度評價。
王德言教授同時也致力于雷電防護標準的編制、修訂工作,主編和參編了十多個國家、行業、地方雷電防護標準,其中包括:GB/T21714.1-2008《雷電防護:第一部分—總則》;GB50343-2004《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T19663-2005《信息系統雷電防護術語》;GB/T18802.21-2007《連接到電信和信號網絡的浪涌保護器(SPD)—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GB/T21698-2008《復合接地體技術條件》等。此外,還有3個國家標準、2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2個地方標準、1個行業標準、2個國軍標正在編制中。有了這些防雷標準的貫徹實施,極大地促進了防雷行業的健康蓬勃發展。
王德言教授先后擔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雷電防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雷電防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氣象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二屆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標準《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主編;國家軍事標準《軍用地面電子設施防雷通用要求》起草人;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高級會員。王德言教授因其在學術的高深造詣以及對行業和標準化的貢獻,2012年榮獲由中國標準化協會和中國標準化雜志社頒發的“中國標準化榜樣人物”獎;2014年榮獲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的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而創造了這一奇跡和輝煌的德厚言信者,就是那年過七旬仍志在千里、畢生以“有利國計民生,造福人類社會,創建一流產業,光耀中華民族”為宗旨和“為我偉大的中華民族爭光”為自己人生使命、成都市勞動模范、成都市人大代表、錦江區政協常委、在國內外均具有重大影響的著名防雷專家、中光防雷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