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香味能刺激人的神經,讓人心情放松,頭腦清醒。據研究,各種香味對人體的刺激所達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很早以前,芳香植物和精油就被大量使用。我國早在5000年前就已應用香料植物驅疫避穢。含有香料的植物揮發芳香成分飄逸出來的香氣,由嗅覺神經輸送到大腦時,不同的香氣刺激,大腦立即作出反應。
既然香氣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那么香氣是否也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呢?
聞香可抗病抑菌
廣東省中醫院大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陳秀華教授指出,聞香是芳香對人體最直接的作用方式,現代藥理學認為,芳香藥物中的有效成分還能經過皮膚、黏膜進入人體內產生作用,所以通過從植物中提取制成的精油,用于按摩、沐浴,使揮發性的香味物進入人體亦能產生作用。芬芳的香味能使人心曠神怡,放松疲憊的身心,協調人體生理功能、激發自身潛能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增強人的內在能量。
雖然如此,陳秀華表示,香并不會直接治愈人的疾病,而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克服疾病。
國內外研究表明,天然植物芳香散發出的物質,能在空氣中不斷擴散,對日常生活中的致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對害蟲有直接或間接的毒殺作用。而且對人畜無毒性或毒性小,無污染,且害蟲對其不會產生抗藥性等優點。
中醫香療通經走絡
“中醫的芳香療法可分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飲香法、脂香法等。”陳秀華介紹,早在漢代,名醫華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藥物制成香囊,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部疾病。
陳秀華表示,藥香囊配方是在中醫內病外治理論的基礎上配制,這些中藥以芳香類中藥為主。芳香性中藥有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的作用。藥物揮發之香味直接作用于口鼻、肌膚、經絡穴位,通過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調整機體陰陽平衡、鼓舞正氣、抵御外邪的作用。芳香性藥物還能借其清氣之正,鼓舞人體的正氣,辟除穢濁邪氣,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香療,不是對人人都好
當然,聞香也有禁忌。《神農本草經》說到: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當然不是所以有中藥香味都適用于所有人。如當歸、生姜、薄荷等具有醒腦開竅功效,睡眠質量差、易醒之人則不適宜長期使用。又如艾葉能溫經散寒,但體質為實熱之人則不宜使用。而麝香是常用香料,其香氣濃郁,氣味走竄,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止痛消腫、催生下胎的功效,孕婦不宜使用。總之,中醫的芳香療法也是屬于中醫傳統療法之一,使用時亦要根據中醫理論及中藥的配伍原則。
自制香包降壓防感冒
有人說床前適合放一個橘子,其實是因為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香油精,氣味清新,而且橘皮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的功能,所以有提神通氣、清醒頭腦、去除異味的作用,這屬于其中的嗅香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定期更換,保證水果新鮮。
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芳香療法。
高血壓
藿香、佩蘭、野菊花、夏枯草、甘松、桑葉、川芎各適量,碾為粉末狀,拌勻后置入枕芯內,睡時枕之,能有效緩解高血壓。
睡眠障礙
薰衣草、甘菊、佛手柑等有鎮靜安神功效,以此香進行熏療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
春季多發性感冒、流感
桂枝、荊芥、紫蘇、辛荑性溫,發散風寒,用于風寒感冒;薄荷、菊花性涼,清散風熱,用于風熱感冒;蒼術、砂仁性溫,芳香化濁,以避穢氣。三類藥物合用,可用于預防各類感冒。
(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