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納木錯地區旅游活動同當地文化傳播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旅游本身就是一種特殊有效的傳播方式,具有傳播的基本要素和自身獨有的傳播特點。而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和發揚,也利于推進旅游活動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當著重把握旅游活動和文化傳播之間的互動關系,將二者進行有機地結合,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再運用到實踐具體操作當中,使旅游和文化傳播相互促進。
關鍵字:西藏,納木錯,傳播,旅游
西藏自治區位于中國西南地區,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8,在中國各省區中,面積僅次于新疆而位居第二。西藏自治區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西藏擁有數不清的“世界之最”,“亞洲之最”。有世界文化遺產三處,4A級旅游景區五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處。有文物保護單位一百多處。西藏恢弘大氣的自然景觀,積淀深厚的古剎古跡,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令來自海內外的游客著迷。
一,納木錯地區概況
1,納木錯地區旅游資源分析
納木錯景區位于拉薩市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境內,地處藏北高原腹地東南端,其東南兩面靠依念青唐古拉山脈,西北兩面呈扇形面接連藏北高原。納木錯景區分跨“那曲旅游區”和“拉薩,日喀則,澤當中心旅游區”。納木錯景區及其周邊旅游景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且品質較高,是西藏旅游資源富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①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
(1)自然旅游資源
納木錯景區自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且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按其屬性分為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和天文景觀四種類型。其中地文景觀和水文景觀最為突出。地文景觀包括雪山景觀,山谷景觀,洞穴景觀和自然遺跡景觀。水文景觀包括湖泊景觀最為典型的就是納木錯湖,河流景觀如昂曲,波曲和測曲,溫泉景觀如保吉溫泉及四門浴泉。除此之外還有豐富的生物景觀和天文景觀。
(2)人文資源景觀
納木錯景區人文旅游資源按其屬性可以分為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兩類,這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完美的融為一體,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古樸自然景觀。納木錯地區的人文自然景觀包括宗教歷史和民俗文化。如神山念青唐古拉,納木錯湖四大寺廟之一的“多加寺”,“掐多寺”,“扎西寺”,“古瓊寺”。民俗文化包括羊年大朝圣,當雄賽馬節,藏北服飾等。
總的來說,納木錯地區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品質都很高。
2,納木錯地區近年旅游形勢分析
西藏的旅游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納木錯地區的旅游業也是在這個大環境下成長并走向繁榮的。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如今西藏的旅游成為了游客的熱點選擇,去西藏成為了游客心中的向往。而納木錯作為西藏旅游的重點更是進藏游客的必選之地。2013人民網的報道:
2013年上半年西藏游客接待量達到了34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1.76億元,同比增長32.1%。其中,接待國內游客340.18萬人次,同比增長22.1%。其中,接待國內游客340.18萬人次,同比增長22.1%。②
通過這篇新聞報道我們可以看出納木錯地區的旅游一直是西藏旅游的熱點,而且旅游人數逐年攀升,成為了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和文化傳播的窗口。
二,納木錯地區旅游活動與當地文化傳播的關系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旅游在文化傳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旅游發展與文化傳播是一種互動發展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們縱觀歷史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旅游的發展實際上與國家的經濟和穩定情況密切相關,在國家穩定,經濟繁榮的時代旅游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旅游業迅速的發展便帶動了國家或者地區文化的傳播和融合,這個時候就會相應的產生一種良性互動現象,即: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傳播,文化的傳播又促進了旅游的發展。相反,在國家動蕩,資源匱乏的時代人們很少提到旅游這個概念,于是在相應的環境下國家民族的文化傳播的比較緩慢。
1,傳播的概念
傳播,是英語communication的對譯詞。據考證,這個詞起源于拉丁語,15世紀以后逐漸成現代詞形,其含義主要包括“通信”、“會話”、“交流”、“交往”、“交通”、“參與”等等。我們對于傳播一詞的基本了解主要指的是人類傳遞或交流消息、觀點、感情或與此有關的交往活動。③傳播的概念: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④
2,旅游本身是一種傳播媒介
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媒介包括書籍,雜志,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這些傳統的媒介都是間接地給我們傳達了我們所需要的信息。這種信息不是原始的而是經過“把關人”層層把關后再呈現到我們的面前的,是一種間接地接受過程。而在旅游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角色一個是作為傳播者的導游,另一個是作為受傳者的旅游者。導游把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通過口頭或者實物展示的方式傳達給游客,游客主動地直接地接受到來自旅游地的信息,然后通過自身的各種媒介向外傳播,這便形成了一個生動的傳播體系。筆者將游客的傳播途徑分為了以下幾點:
(1)口頭傳播
口頭傳播是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傳播途徑,就是人們通過語言交流來進行傳播的方式。如,游客到納木錯地區參觀游覽直接的全方位的感受到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最常用,最本能的傳播方式便是口口相傳,通過口頭傳播納木錯地區的民族文化便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的客源地。
(2)實物傳播
這里的“實物”指的旅游地的旅游商品。納木錯地區旅游商品一般包括:當地土特產,手工藝品,紀念品等。而納木錯地區的旅游商品主要包括:甜茶,藏面,牦牛肉干,酥油茶,青稞酒,糌粑,木碗、藏刀、打火石、珠寶玉器、轉經筒、佛像、唐卡、酥油燈座、投石器(烏朵)、帳篷、地毯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隨著游客進入西藏參觀游覽納木錯地區而被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向人們傳播展示著納木錯地區獨有的文化。
(3)新媒介傳播
所謂的新媒介指的是在傳統媒介的基礎上而產生的新的媒介。如:手機,互聯網,微信,微博,博客等。隨著現在新媒介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的時事傳播變得非常普遍,一個旅游者可以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行程和感受,并且可以很便捷的附上自己的照片或者視頻來傳達自己感受。他們可以瞬間把當地的文化傳播出去。
3,納木錯地區通過旅游業所傳播的文化內容
納木錯地區的旅游民族旅游和民俗旅游。民族旅游(ethnic tourism)是旅游者前往少數民族地區或土著民族居住地區進行旅游的一種形式。⑤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來開發的旅游項目,它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戶活動為旅游資源和主要關上內容,它是一種高層次的民族文化旅游活動。⑥納木錯地區的旅游實際上是民族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有機結合。筆者將納木錯地區通過旅游業所傳播出去的文化內容做了幾點歸類:
(1)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
納木錯地區作為西藏旅游的代表,其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迷人的自然風光是其文化的基本體現,是當地民族識別的基本要素,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自然景觀成為了民族旅游最令人難忘的吸引物,也是旅游作為媒體所傳播的基本文化內容。
(2)宗教文化
納木錯地區有著深厚的宗教文化積淀。宗教主要是以藏傳佛教為主,而朝佛之旅也是進藏旅游者重要組成部分,游客們來朝佛,吸收并傳播了藏傳佛教文化。因此旅游的發展也成為了當地宗教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3)民間文藝
藏族人民在長期的勞作和生活中創造了本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藝術,如民間傳說,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納木錯地區的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樂器豐富,如:銅欽,甲鈴,蘇那,統嘎,柄鼓等。而且當地的民族歌曲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很強的欣賞功能和參與功能。
(4)民族建筑風格和民族服飾
納木錯地區因地制宜建造了獨特的民族建筑,最典型的建筑就是寺廟建筑和民居建筑,其色彩裝飾和建筑本身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熱烈的氛圍。他們的服飾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藏袍,絢麗多彩,別具一格。這種建筑風格和特有的服飾與藏區之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引起了廣大游客和學者的強烈興趣和關注。
(5)民族飲食和民族工藝品
納木錯地區的風味佳肴別具特色。例如:甜茶,藏面,牦牛肉干,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當地的民族工藝品種類繁多,特色突出,例如:木碗、藏刀、打火石、珠寶玉器、轉經筒、佛像、唐卡、酥油燈座、投石器(烏朵)等。這些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民族飲食和手工藝品都代表了當地的特色文化。
(6)民族禮儀和節日
少數民族大多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有著保存完整的民族禮儀和民族節日。哈達之禮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禮儀,也是當地人民日常交往的常見禮儀,常在覲期佛像,房屋樹柱,認錯請罪,拜會尊長,送別迎親,饋贈親友時使用,表示敬意,祝賀,表達純潔,誠摯之心。當地的節日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異常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活動。例如,雪頓節,藏歷新年,忘果節,菜花節等。這都具有濃郁的民族風韻,具有很強的文化傳播價值。
這些特有的文化伴隨著旅游的發展和客流量的增多不斷向外界傳播,使更多的人們認識到了這種特有的燦爛的文化。
三 納木錯地區通過旅游來傳播當地文化的局限性以及對策
納木錯的旅游業在推進文化傳播方面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和面臨的問題。
(1)旅游市場較小傳播范圍相對有限
納木錯地區旅游業雖然迅速發展,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導致其客源受限(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旅游市場開發擴大比較難。所以,納木錯地區旅游發展水平仍處于小規模發展階段,進藏的人數相對其他省份來說是比較少的,傳播的范圍和力度有很大的局限性。
(2)發展旅游業成本較高
由于藏區特殊的氣候和地理位置,導致經濟力量薄弱,交通,通訊,服務設施條件比較差,發展旅游業的成本遠遠高于其他省份。如果沒有較大的客源,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將很難保障。
上述問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將會影響納木錯地區游業的發展和西藏文化的傳播力度。以下是我提出的幾點對策:
(1)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加大旅游資源的開發
在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開發的理念下因地制加大西藏旅游資源的開發。如納木錯地區應在可持續發展開發戰略的理念下加大旅游資源的開發
(2)突出特色,建設世界級精品旅游項目
推出由精選景點,合理的路線組成的特色旅游產品,集中展現西藏的地方文化。
(3)加大旅游市場的開發
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積極實行多種促銷手段,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使得西藏的文化在旅游這個媒介下傳播的更廣,更遠。
小結
本文以納木錯地區為例,從旅游業的發展對西藏文化傳播的推動作用入手,分析了旅游活動的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旅游的發展對西藏的文化傳播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旅游業發展是西藏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了交流才有傳播,有了傳播才能打開眼界了不斷發展。因此要注重旅游的文化開發與有力的傳播方式相結合,使得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二者的有機結合必然會促進西藏蓬勃發展。
注釋:
①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藏自治區十大重要景區規劃研究》,2008.7
②http://he.people.com.cn/n/2013/0721/c192235-19119993.html
③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2011.11.P2
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2011.11.P4
⑤熊劍平,余意峰,劉美華,《少數民族旅游發展之路》,2013.1,P3
⑥熊劍平,余意峰,劉美華,《少數民族旅游發展之路》,2013.1,P5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1
[2]http://he.people.com.cn/n/2013/0721/c192235-19119993.html
[3]熊劍平.余意峰.劉美華,.少數民族旅游發展之路[M].2013.1
[4]陳立明,曹曉燕.西藏民俗文化.[M]2003.7
[5]熊劍平,余意峰,劉美華,《少數民族旅游發展之路》,2013.1,P3
[6]熊劍平,余意峰,劉美華,《少數民族旅游發展之路》,2013.1,P5
[7]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8W1pYA0rdRL-rczdDfPTPCJERhnOL54omwvwaCbuwlJj7kl9EORvnj6bcqPp41yi5LIgUMXc5tz79G4ZA3k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