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 袁立剛
摘要:青海省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尤其是民俗旅游資源種類繁多、民族個性鮮明,是青海旅游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伴隨著國家實施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如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轉移經濟發展的戰略等,使青海的旅游業發展到了全國的至高點,從而使青海旅游業展現出了美好的前景。
關鍵詞:人文旅游;民俗旅游;產業結構調整
一、 青海省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伴隨著國家實施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如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轉移經濟發展的戰略等,使青海的旅游業發展到了全國的至高點,從而使青海旅游業展現出了美好的前景。2013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1780.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實現旅游總收入158.54億元,增長28.1%,各月累計增速均保持在24%以上的高速增長平臺。接待國內游客1775.78萬人次,增長12.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57.34億元,增長28.8%。2013年初以來,接待入境游客人數同比呈下降態勢,但下半年以后降幅有所收窄,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65萬人次,下降1.5%,比1—2月的最高降幅29.0%收窄27.5個百分點;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941.73萬美元,下降20.1%,較1—2月的最高降幅28.9%收窄8個百分點。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青海的旅游業位居全國第五,在全國增長速度排名中位居前列,青海旅游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僅活躍了青海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青海較薄弱的其他產業,成為青海省發展的龍頭企業。由此,青海省行政部門確立了以下幾項目標:力爭在十年內發展青海省的高原特色生態旅游,爭取打造成為中國著名的高原旅游勝地;建設成中國一流的避暑旅游勝地;建成中國一級登山探險旅游勝地;把青海打造成最具有世界輻射力的高原生態旅游勝地;將青海省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確定為旅游業,要把它發展成為青海省的支柱產業。相信不久的將來,青海將成為有著極為豐富的旅游圣地。
二、青海旅游業的發展前景
(一)發掘青海的旅游文化。
青海位于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 。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連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這里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土地,有很多獨特的自然風光,如神奇的青海湖,孟達天池,遼闊的綠色草原,以及舉世矚目的三江源等,同時還有著“神山”美譽的昆侖山、阿尼瑪卿雪山、格拉丹東冰峰,奇特的雅丹地貌等。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化的省份。居住著為漢族為主的近三十多個少數民族,其中藏族、回族、土族、撤拉族和蒙古族等5個少數民族世居青海并建立了自治地方。我省獨有的民族是土族和撒拉族,他們的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0%多。古樸壯麗的大自然塑造了青海各族人民寬厚、勤勞而又豪放的性格,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中,青海各族人民創造著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現實與夢想,形成并保持了獨特的、豐富多彩的風情和習俗。各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保持著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青海素稱“歌舞的海洋”。當你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那情趣盎然的漢族社火那舞姿婆裟的土族“安昭”,那高亢激越的撒拉“新曲”,那歌喉潤的藏族“拉伊”,那悠揚動情的蒙古族馬頭琴聲,定會使你流連忘返。宗教文化神秘誘人、民俗風情多姿多彩的,悠久的歷史文物以及展示高原兒女想象力、創造力的現代化建設成就為青海的旅游增添了無限魅力。因此,在文化旅游昌盛的今天,青海自然顯示出其無窮的魅力。要發掘青海民族文化、進而開發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文章。
(二)青海旅游事業的發展前景規劃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一次旅游便是一次文化的感受與熏陶。旅游業之所以發展到今天,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它作為文化屬性的一面造成的。我們應該緊扣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重點發展無污染,高效益的旅游業。不斷滿足游客提升的文化需求,搶占市場先機。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簡介做好民俗文化資源的普查、整理、發掘、保護工作。
2、合理開發青海民俗旅游資源。青海民俗活動多數是在每年的農六至九月,而這個時期也正是青海省最美好的季節,在這個時節開展各項旅游活動,將會帶動諸多產業的發展。為了抓住這一時機,我們需要加大投入,精心組織各種活動,圍繞青海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來帶動其他行業的穩步發展。例如,在青海玉樹草原上舉辦獨特而豐富的藏民族歌舞;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六日舉辦“中國·青海花兒藝術節”等。
通過以上活動能夠突出青海豐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鑄造有特色的青海民俗旅游的品牌,擴大青海省民俗文化在旅游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青海旅游業邁向更高層次。
3、合理規劃青海民俗旅游路線。青海民俗文化有著諸多特征,再加上青海地理位置,特別是交通設施還十分落后的狀況,這將給眾多來青海的游客帶來了很多不便,為此,科學而合理地規劃青海民俗旅游區顯得緊迫而重要。
4、 加大形象宣傳力度,突出人文特色 。“形象就是旅游業的生產力”,我們特別注重加強形象宣傳設計,抓好旅游景區的建設和宣傳,突出形象顯示,讓無形形象化,有形更加突出,以形象消費作為市場的主導,拔出青海旅游形象的佳麗作為展示青海形象的“旅游形象大使”,通過多種媒體全方位立體的宣傳提高我們的知名度,為我們今后旅游可持續發展宣傳奠定基礎。這是發展青海旅游業的關鍵。
三、小結
綜上所述,青海具有十分豐富多彩民俗旅游資源,有種類繁多的民族風情,多種多樣的,它所呈現出來的最原始、最神秘、最淳樸的特征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欣賞到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到這里旅游、觀光,這里將成為你的理想之地。
參考文獻:
[1]王承喜.青海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概略「J〕·昆侖文薈,2014年23期
[2]高新才,馬文龍;西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思考[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3]馬曉京;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4]白錦秀;青海土族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