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欣 高成廣
摘要: 水療產品是指運用相應的水循環系統,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體,改善人體健康的服務型裝置,是溫泉規劃設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結合廊坊市固安縣牛駝溫泉景觀設計的具體案例,挖掘水療產品在溫泉設計中的合理定位,結合不同動靜功能區,將3大類31種水療產品嵌入項目,成組集中布置為主、自由錯落散布為輔,意在構建溫泉旅游特色的體驗式感受,提升溫泉景觀的休閑理療環境。
關鍵詞:溫泉;水療產品;設計;牛駝
1引言
溫泉旅游的主旨是要讓游人在浸泡溫泉緩解疲勞的狀態下放松身心,同時體驗到溫馨的感覺[1]。如今,隨著人們對現代休閑需求的快速增長及自身健康關注的增加,療養旅游正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溫泉水療也開始步入人們視野。中國作為一個溫泉大國,從黃帝開始就有記載對溫泉醫療方面的使用。目前,溫泉開發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對溫泉資源的簡單利用,甚至將它作為商務酒店附帶的配套項目,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實際需要。本文以廊坊市固安縣牛駝溫泉為例,分析溫泉產品的特性,探討水療產品在溫泉產品景觀設計過程中的理念和思路。
2溫泉水療產品
2.1溫泉水療及水療產品的概念
溫泉水療就是利用不同溫度、壓力和溶質含量的水,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體以防病治病的方法,其具有緩解痙攣、改善循環、恢復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和耐力,促進血液循環和心肺功能,增強新陳代謝和身體抵抗力,改善情緒、改善協調等作用。溫泉水療應用于人類的醫療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年前,在醫藥尚未發展的遠古時代,人們便借助于大自然的恩賜,利用礦泉水治療疾病,我國古代史中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的記載。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描寫楊貴妃出浴一節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可見古人對溫泉洗浴的推崇與青睞[2]。
水療產品是指運用相應的水循環系統,以不同方式作用人體,改善人體健康的服務型裝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溫泉寺碑記》載:“浴之能祛病,故遠近有病者就而浴之,果不藥而瘳者亦甚伙”,“就此而求疾之瘳者,亦徜徉而湯愈”[3]。
2.2水療產品的主要內容
水療產品是溫泉規劃設計的核心問題。水療產品具有綜合性、高附加值和較大的需求彈性等特點[4]。溫泉水療產品大致可分為資源型產品、開發利用型產品、康體理療產品、服務型產品、體驗型產品等,具體如表1所示。
在開發水療產品時應注意產品豐富多樣,開發不同的專項水療產品,同時也要樹立鮮明的整體形象,拿出自己的主打產品;挖掘產品深層次內涵,增加游客的參與消遣內容,提高產品附加值。
2.3溫泉水療產品在溫泉產品的作用
溫泉水療是一種由來已久的保健理療方式,公元前100多年的漢代天文學家張衡所作《溫泉賦》有“六氣淫錯,有疾癘兮。溫泉汩焉,以流穢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煕哉帝載,保性命兮。”闡述了溫泉有治病、除穢和保健的功能。溫泉水療產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六點功能:(1)有助于緩解關節炎及頸椎病;(2)有助于降低血壓;(3)緩解疲勞,減輕壓力,放松身心;(4)減輕身體疼痛和肌肉酸痛;(5)緩解焦慮,改善睡眠質量;(6)加快新陳代謝,養顏美體;
2.4溫泉水療產品設計的布局引導及設計要點
2.4.1溫泉水療產品設計的布局引導
(1)功能定位優先的基底格局、水療產品嵌入的空間格局
以功能定位優先的理念,分析現有溫泉建筑空間、地形、主要人流路線等要素,確定動、靜及過渡空間控制格局,從而布置相應的水療產品。在空間布局方式上,應該選擇與水療設施尺寸、工作原理、出水方式等相適應的格局模式布置,將水療產品嵌入溫泉地中,形成滲透力極強的組團式開敞布局,與泳池、綠化空間、建筑相銜接,形成疏密有度、功能齊全的溫泉水療空間。
(2)因地制宜的功能劃分,集約性的統籌布局
功能劃分上,明確項目的總體定位及建筑風格,充分發揮及合理利用項目獨特的溫泉水資源優勢及生態環境資源,結合溫泉水源頭位置及溫泉建筑布局,最大化合理安排不同的區位,自然過渡,動靜相宜。水療產品的集約布置不僅能避免游客在游玩及水療期間路線的交叉,而且更能帶動游客的情緒,使氛圍更為活躍;根據人流環線及集散點,將水療產品嵌入到各個不同功能主題的溫泉水池中,泡溫泉的同時深入體驗不同的理療效果。
(3)豎向體驗體系引導
在溫泉水療的塑造中,水療設備是根據不同的游客身理需求,刺激相應的身體部位產生治愈的效果,故其豎向空間布置需根據刺激部位而調整,一方面,不同豎向高度的水療產品立體式地打造了多層次的溫泉體驗體系;另一方面,豎向的調整要求反向引導溫泉水療產品的平面布局。
(4)在容流量的基礎上,科學制定水療產品控制指標
根據溫泉項目的特點,容流量上可分為人流量及溫泉水流量。首先,依據相應規范及項目的泡池面積,計算出泡池大概的服務人數,其次,結合項目場地溫泉出水口的日常流量數據,確定相應泡池水療產品的指標控制范圍,擯棄根據經驗確定指標控制的傳統方法,提高精準水療產品指標的科學性。
2.4.2溫泉水療產品設計的設計要點
(1)集中對稱為主,自由布置為輔
一般在溫泉水療館中,主軸線上的溫泉泡池內布置較多的水療產品,而在周邊少量非對稱的泡池中分布輔助性水療產品,串聯人流及景觀動線,組織富于節奏的流線形態,這樣可以在游客主要游覽路線上給予足夠的多重理療體驗。
(2)相對成組,趨于發散串聯
溫泉項目往往需要結合山地景觀層層推進的動線,形成富有曲折變化的縱深空間序列,而溫泉水療泡池成為縱深空間序列的節點和交換點,功能各異的水療產品成組布置即能給予尋求同種理療的游客水療體驗的場所感,避免人流路線相互沖突,也可展現水療產品特定的出水效果,體現出較強的層次感和節奏感。而水療產品的發散串聯能讓游客感受多重水療體驗,短暫的移動距離,能體驗連續不斷的水療動態空間,步移景異的動觀感觀。
(3)自由錯落,順勢散布
由于大多數溫泉項目客觀上受到地形進深限制,同時充分考慮到外部山水景觀的利用,往往根據自由錯落情況靈活布置水療產品。之間功能聯系松散,群體組織不拘泥于陳規定式,也不強調刻板的方位朝向,布局自由度較大,可以充分適應地形山勢,也利于隨時點景、觀景。
3固安縣牛駝溫泉水療產品設計
3.1 項目概況
固安縣牛駝溫泉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牛駝鎮西南“固安溫泉商務產業園”內,處于 “金三角” 的京、津、保腹地,也是大北京經濟戰略圈的主要區域;項目總用地面積達19976㎡,其中建筑用地為2266㎡,綠化用地約11717㎡;牛駝地熱隆起帶核心地區,溫泉地熱資源豐富。是中國北部最大的地熱田,日出水量2040噸,屬大型承載力溫泉,出水溫度63攝氏度,屬中高溫溫泉,溫泉中擁有多種氟化物、偏硅酸化合物,水質屬于偏硅酸型溫泉水。
3.2項目水療產品總體設計
牛駝溫泉延續了羅馬花園文化的理念,打造異域風格,重點考察現有市場和潛在市場,包括目標市場人口群體、行業現狀、市場現有容量以及拓展潛力,結合場地現狀地形、建筑形式與泡池特點,設計開發了31種水療產品,包括香薰本草浴、土耳其蒸汽浴、鹽療浴、手持式穴位按摩浴、巷道石柱按摩浴、拱門針刺浴等等。每個水療產品都是有針對性地對特定的身體部位進行改善,游客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選擇,達到有的放矢。項目可分為三大區,分別是靜態養生區、動態功能區、室內水療區。
3.2項目水療產品分區設計
3.2.1靜態養生區
靜態養生區緊密圍繞著溫泉文化休閑、保健養生的主題,尋求大眾化、護肌養顏、多效益的結合點,最大程度地為顧客營造個性化、獨特的體驗之旅。泡池多成組靈活布置,為了避免游客因冬季過冷而著涼,設計中組內泡池直線距離不超過3m,從一組泡池中的一個跨到另一個只需幾步;同時,每個泡池都有構筑物遮頂并有藤本植物契合,既形成空間的阻隔和分割,又能創造清幽的環境,從而奠定了靜謐的基調,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韻味。
3.2.2動態功能區
動態功能區是整個溫泉地人流較多的集散場所,本區參與性較強,易吸引大眾游客前來游玩。在滿足交通疏散功能要求及容流量指標的基礎上,其設計需充分利用水域空間,在安靜與熱鬧的氛圍中遞變與調和,營造豐富多彩的溫泉體驗空間。在中心泡池中本項目融入了水族館的元素,這樣的藝術容器不僅增強了場所的趣味性,還為游客傳遞互動、動態的觀賞景觀。泡池邊上設置多個水療設施,整合多種溫泉產品,選擇范圍廣且互相搭配,即維持了該區的新鮮感和旺盛的生命力,還能使體驗者在各種觸覺上獲得獨特的感受。比如,輕巧的拱門蒸汽浴設施與按摩步道相穿插,形成豐富的感官效果。同時,中心泡池一直延伸到室外景區,通過玻璃幕墻大門為實門,穿越水道為虛門,無論是入浴者還是行路者,都可以獲得穿越空間的暢快和豐富的景觀體驗。
3.2.3室內水療區
室內水療區是水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水療系統都設有專門的房間,大多以蒸氣浴為主,蒸汽可以使毛孔張開,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清潔皮膚,減少血脂和膽固醇,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設計中,盡量利用所有空間,保持環境寬敞、舒適,設計間隔和通道應考慮到人流量,保持通暢;裝飾材料等需容易清潔、保養,保持室內適宜溫度的同時,還應保持空氣流通和清新;還要控制濕度,不得使墻壁和天花板出現蒸汽凝水;同時,所有人可到達的地面,都應采取防滑材料,且地面不應有積水、排水必須通暢;設計中還加入了音響系統,配上適宜的燈光亮度及墻面貼面色彩、各種擺設,營造一個輕松、愉悅、舒適的氛圍。
4 結語
對于溫泉產業而言,水療產品設計是溫泉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溫泉旅游地區別于其他設計產品的重要特征[5,6]。本文從溫泉環境的地勢、溫度、濕度及水療設備的特性等特性出發,分析溫泉水療產品設計中水療設施產品的選擇、空間布局、搭配方法、體驗方式,如何結合現狀景觀,營造步移景異的動觀水療體系;如何結合溫泉設計本身空間的節奏、韻律引導游客視線,增強其感官感受等,意在構建溫泉旅游特色的體驗式感受,提升溫泉景觀的休閑理療環境。
參考文獻:
[1] 柳燕.從地方溫泉節楔入探討鄉村精品旅游運作機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23(3):74-77.
[2] 王立民, 安克士. 中國礦泉[M]. 天津: 天津科學出版社, 1993.
[3] 王顯華.熱礦泉水的醫療保健作用[J].科學時代,2013(1):37-38.
[4] Hirak Behari Routh , et a1. Balneology, Mineral Water and Spa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Clinics in Dermatology, 1996(14): 551-554.
[5] 管鳳杰,王天來.中國SPA水療未來發展趨勢[J].醫學美容美學(財智),2010(5):18-19.
[6] 王艷平.溫泉洗浴旅游產品的分類及其開發方向[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版,2007,1(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