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才讓
摘要:藏族文化因其特殊的地域限制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藏族中的牧區習俗更是結合了牧區生產生活特點和宗教信仰的特點,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儀式。隨著社會的變遷,現代化的各種生活方式對傳統的牧區習俗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使得一些傳統習俗逐漸被人們遺忘,但是婚俗作為藏族人重要的人生儀禮,許多傳統習俗中的儀式和禁忌都被保留了下來。
關鍵詞:藏族;牧區;婚俗
歐拉牧區也就是瑪曲縣歐拉鄉,歐拉牧區是當地人對歐拉鄉的稱謂。歐拉牧區位于瑪曲縣境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6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為0.3萬,其中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歐拉鄉南、北為山地,黃河從中部穿過,多草灘。純牧業區,牧養馬、牛、羊,所產歐拉羊、河曲馬聞名全國。
一、相親、定親階段
藏族婚姻中,近親不能婚配。特別是同一骨系的親人,是絕對不能進行婚配的。他們認為近親結婚會給臨近的鄉親帶來災難。年輕的小伙到了婚配年齡,父母都會給兒女一段自由戀愛的時間,所以牧區婚姻是以自由戀愛為主,父母親友一般不加干涉。至于求愛方式,或袒露、或隱晦,因人因地而異。以歌抒情,互吐衷腸,得到姑娘的應允后,小伙子可到姑娘處赴約。隨著頻繁的約會,雙方的感情不斷深化,互贈信物,并向自己的父母表明心愿,在得到雙方父母應允后,雙方家長才會商定婚期。
要成親的男女雙方家長首先會請一位算命先生算一算,擬娶為媳婦的女人和娶媳婦的男人,雙方生肖屬相合不合,若生肖屬相合,男方父親或叔伯一人,親自帶上一定數量的綢子、氆氌、布匹等禮物作為聘禮去女方,向女方父母求婚。女方父母手下這些彩禮答應嫁女,就表示著已經定親了。此外,娶媳婦的一方也絕對不能變卦,假如變卦。
二、迎娶階段
1、新娘出嫁習俗
女孩兒沒有過來之前要把頭發做好,牧民做頭發是很講究的,有些家長在姑娘出嫁時,請來幾位會編細編的梳頭女子,有他們把“新娘發辮”編的很細很多,并會唱:“未編細編嫁過門,我倆說也說不清;細編又配“琥珀墊”,乃是父母傳家寶”。
主要的嫁妝是名為“恰爾馬”的腰帶。那是由珍貴的緞子做的,寬越八指,長短如腰圍,兩端有金銀相見之腰扣,正面有金銀線鑲嵌的“巴勒顯”花紋,左、中、右之中心有金銀制作的凸裝大飾物,其周圍以許多蔥玉和珊瑚鑲嵌;或者用三個大金座中嵌上珊瑚,周圍的銀質蓮座中嵌上許多璁玉的裝飾物。
娶媳婦方派來“迎親賓相”,一般由一位親屬或一個主要盟友帶領若干陪伴到女方家,女方以各種飲食宴請“迎親人”三天。然后,選擇良辰吉日出嫁。出嫁之日,女兒臨出帳篷時,其母親低聲喚三聲女兒的名字說:“運氣留給母親莫帶去,幸福日子帶著走!”新娘所乘坐騎,有一位母舅牽著,還有親屬、盟友等許多送親人同行。送親的人是按古老習俗嚴格選定的,一般是母親家的兄弟。
新娘到新郎家不遠之處,從男方家來兩位取新娘帽子的騎士,此時,新娘的兄弟從馬背上用馬鞭將新娘的帽子挑動后,二位取帽人將新娘帽朝天高舉拋之,然后從新娘右面后左面接帽。倘若從新娘前面接帽,男方就不會高興,要是從新娘后面吧帽子接掉就會引起女方的不悅。
2、新郎迎娶習俗
迎娶新娘的男方搭了兩個寬暢而別具風格的黑帳篷,離黑帳篷不遠不近的地方搭了將近二十多比較小的白帳房,每個帳房里都放著對應的各種食品并安排好了接待人員,兩個黑帳篷的左右兩側放著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茶葉和綢緞以及哈達等,離帳房遠一些的地方栓了很多繩子,繩子上栓牛,這旁邊釘了一些木釘,木釘上系幾匹馬,另一旁用白布圍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羊圈,圈里有羊。這些都是新郎新娘的親戚朋友送的。正中央的黑色帳篷里的桌子擺成了正方型去掉一邊之后的形狀,上面整齊的擺滿了各種食品和很多飲料。
在牧區新娘下馬也有他的獨特之處,快到男方家的蓄圈旁邊的時候男方會安排一位在藏語名稱中有吉祥之含義的藏族女士,這位女士不但名字要吉祥而且要是一個每家每戶都贊頌是一位溫柔善良并且對家務活極其能干之女生,如果這位女士結了婚就必須是個沒離過婚而且過的非常幸福的女士。男方會安排一個能達到這樣要求的女士來迎接新娘,期望這個新娘能向接她的女士一樣既賢惠又幸福。接著,這位女士會手捧哈達來到少女前面, 將哈達獻給新娘的牽馬人,順便會說“舅父所愿事竟成,請把韁繩賜給我,我將哈達獻給你,勞駕朝前邁散步?!?/p>
牽馬人把韁繩交給這位女士之后,女士會把馬牽到帳篷前專門為新娘而設的下馬處,上面有右旋雍仲圖案,在十字交叉處和內四角鑲嵌著五顆紅棗。傳統的雍仲圖案是用青稞擺放的,現在則改用大米。
新娘先被接到“陽帳”在那里有幾位應供的喇嘛或和尚,先用凈瓶水向新娘頭頂灑之,然后,隆重的進行長壽、招財進寶之佛事活動。新娘用一個銀勺,稱之為“吉祥奶酪”之最佳奶酪,望新娘的左手掌里倒三次;新娘會把第一次奶酪敬給三寶朝帳篷里灑去‘第二次奶酪,新娘自己飲掉;第三次奶酪,新娘朝自己的衣袖里倒掉,這個叫做“新娘喂酪”,
三、婚禮后的儀式
婚禮會舉行三天左右,在這期間會設各種喜宴,盡情的歌舞玩兒樂。然后,新娘回娘家,這叫”三日新娘”。任何出嫁女當了三日新娘,回娘家過三個月之后,新娘重返夫家。此時,要送“和親禮”,不僅要給出嫁女應得的那份馬、公母牦牛、羊和其他財產;而且,新娘之兄弟和親屬要向其夫家贈送許多肉、酪糕。新娘之父及盟友等要送新娘。送親者在男方家約住七天。這期間,喜宴要盡善盡美。送親人返回牽走新娘騎來之馬的時候,要馱走兩袋奶渣酪糕和人生果酪糕作回禮。然后在一個適當的時候,女方家把女婿請來,舉行盛大宴會,尤其當女婿返回時,要送給他一匹稱作“女婿馬”的良馬。這樣就算是完全把這樁婚姻徹底辦完辦成功了。
參考文獻:
[1]次仁平措著.西藏婚俗概論[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
[2]桑杰口述、多杰東主整理.姑娘出嫁時的囑托[J].藏族民俗文化(藏文季刊)2011(4)
[3]頓珠平措.后藏夏爾巴婚俗[J].藏族民俗文化(藏文季刊)2012(1)
[4]格朗,古格·次仁杰布.阿里地區噶爾宗婚姻習俗——頓珠次仁老人訪談記[J].西藏大學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