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綱
摘要:近些年來,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本文從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入手,并闡述了提高經濟與環境保護董濤均衡的策略。
關鍵詞: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動態均衡
一、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經濟的發展會造成環境的惡化,環境會制約經濟的發展,首先,環境和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因此經濟的發展與開要在環境許可的范圍內,但是資源環境的發展是有限的,因此人類不能沒有節制的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因此需要通過科技的進步和提高人的意識兩個方面來保護環境,其次環境一旦遭到破壞,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拯救環境,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近些年來,據國家環境局統計,環境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逐年增加,加劇了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甚至影響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
首先,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的進步要以資源環境為物質基礎,自然環境的好壞,資源的豐缺直接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符合社會環境發展需要,因此國家和企業需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環境的保護意識,其次良好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經濟的發展狀態,尤其是近些年來,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自然環境優美,原始風貌保持良好的地區,旅游的人數逐漸增加,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收益豐厚,因此保護環境就是要保護生產力,就是要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
二、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動態均衡的策略
1、切實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與促進經濟發展需要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大力宣傳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首先要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能力。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樹立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要始終堅持認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干部要擺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全面推進環境整改工作,對于污染重的企業要加強監督,強制整改。其次,要提高市民環境保護意識。今天的環境危機,生態破壞不僅僅是自然的危機,更是我們生活質量的危機,是人們精神狀態的危機,很多居民缺乏生態保護方面的知識,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因此必須有針對性的加強生態保護教育,把生態保護意識落實到務教育中,加大對居民培訓,使人們認識到環境保護是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2、推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戰略
國家從民族的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林草植被、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這一生態工程的實施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長期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監管力度不到位,加上人們長期的亂砍亂伐,毀林開荒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堿化嚴重,毀林開荒雖然增加了耕地面積和糧食總產量,但是每畝產量下降,且逐年降低,生態環境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水土流失導致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給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惡性循環,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防汛、農田灌溉等。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說土流失、土壤退化問題,改變傳統的廣種薄收的耕種習慣,宜林則林,宜農則農,提高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提高現有土地生產能力,對土地實行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單產能力,實現增產增收,促進經濟發展。
3、發展生態型的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強調現代高新技術的先導性、環境零損害的綠色性,是有效節約資源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是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有效載體,目前對生態農業的建設投入不足,試點數量有限,規模小,生態農業技術創新和生態農業生產規模都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設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大力推進循環經濟,推廣無公害農業,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實現環境治理的另一個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強發展生態農業,優化農業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無公害農業,優化種植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的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循環系統,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農民收入的提高,因此要加大生態農業建設,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4、治理工業污染
工業污染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工業污染的治理關系到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貫徹落實,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能夠實現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要從多方面行動不斷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工業污染治理首先要從城市開始,城市工業污染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廢棄物污染,因此要加強對污染企業的技術投入力度和政府監管力度,避免城市污染的加劇和向蔓延;其次要增加污染物的回收,針對廢棄物隨處亂扔,對于生態環境影響較大,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加大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而也有利于經濟環境的保護。
5、強化政府管理職能
政府作為環境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導政府管理職能的強弱關系到環境保護能否成功,關系經濟發展是否能夠健康發展,近些年來,我國政府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不斷的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把生態環境建設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工作目標,通過多渠道籌集生態建設資金、政府財政預算增加環境保護資金、增加市場投入等方式促進了環境保護,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三、總結
經濟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可知,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面對環境壓力與經濟之間的矛盾,我國提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提高我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慧,楊立男,董玉寬.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J].商場現代化,2009,(33):87-88.
[2]劉文順,蘇德利.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對策[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校學報,2008,2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