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沛
摘要:會展業和文化產業在生產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是兩個緊密關聯的產業。但是目前我國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的綜合互動效益遠未得到發揮,這就需要探究會展業與文化產業之間的新型互動發展方式。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探尋我國會展業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方式的不足,并試圖找到適合我國文化會展業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 會展業;文化產業;互動發展
一、 引言
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生產具有文化特性的服務產品和實物產品的單位的集合體[1]。會展業是指現代城市以會展企業和場館為核心,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展活動,吸引大批與會人員前來參展的一種綜合性產業[2]。文化產業是會展經濟發展的動力,會展產品和文化產品互相交融,會展舉辦地的經濟與文化借會展活動這一載體達到極佳的結合點。因此,找到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的互動發展方式,是我國會展業的必然選擇。
二、會展業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的案例分析
義烏文博會是我國文體行業唯一的外貿主導型國家級展會,其檔次較高、規模較大 [3]。
(一)義烏文博會中會展與文化的結合
1、展品
義烏文博會在開展洽談、論壇、民間藝術展覽等活動的過程中以文化產品貿易為核心。像廣東的中山電玩,江西景德鎮陶瓷,安徽文房四寶以及一些地方的民間工藝等展品都是義烏文博會中非常有特色的文化產品。義烏文博會中的大部分產品都是文化類產品,體現了會展中的文化性,展示了會展業和文化產品的有效結合。通過這個展覽活動,也促進了文化產品的創新和文化產業發展。
2、營銷
義烏文博會每年都會有全新的營銷理念,在云南展區,有普洱茶、云南紫陶、彝族刺繡、云祥和銀飾等云南特產,穿著民族服裝的少女載歌載舞,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這種宣傳方式是以云南的特色民族文化為基礎的。在文博會中,很多企業依據當地特色文化,把民間作品打造成文化創新產品,這種營銷宣傳方式,不僅考慮到了展會,還考慮到了其文化效應。由此可見,義烏文博會不單是展會的營銷,更是會展與文化產品的共同營銷。
3、展會效果
2014年第九屆義烏文博會以“打造文化產品交易平臺,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為宗旨。其中文化創意設計展區、海外文化產品交易區等文化類展區的規模越來越大,此次展會還配套有文化新產品發布和文化部扶持青年文化創意設計人才系列活動。此次展會,不僅使義烏的會展活動上升了一個層次,增添了義烏會展的源動力,也使得文化通過會展得到極大傳播。
(二)義烏文博會中的互動問題
1、市場主導不夠
義烏文博會雖然在不斷的創新,逐漸趨于國際化、專業化,但在辦展過程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明顯,市場化程度不夠。在歷屆文博會中,我們可以看到義烏文博會的強大生命力在于展會的經貿性,這就要求它必須與市場接軌,注重市場化辦展。通過更多的市場作用來引導文博會的開展,對于促進文化產品的多樣性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且有利于推動符合市場需要的文化產品的產業化。
2、品牌化程度不夠
往屆文博會雖然也能發揮其產業優勢和地區資源優勢,但是一個很大的不足是品牌化程度不夠。例如,義烏文博會以文化產品的交易為特色,深圳文博會以文化產業為核心,雖然這兩個文博會的特色和具體定位有不同的地方,但他們有很大的同質性。因此,提升文博會的品牌效應是未來文博會所必須做的一件事。從各種文博會的發展角度看,應該確定文博會主要所表現的文化類型或者文化產品,還有不同的文化產品應該具有不同的代表性特點。
3、缺乏良好的環境系統
會展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的穩定,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完善的金融服務等。任何一個環境條件的缺失都會影響到兩個產業互動發展的廣度與深度。義烏文博會的發展處于義烏市這一環境系統中,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整個義烏市環境系統的支持,同時兩產業反過來對環境也造成影響。
三、建立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的新型互動方式
從義烏文博會的問題入手,可以探究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的互動發展方式,兩個產業的合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市場主導,政府推動”
會展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市場主導”的方式,增加會展文化市場的自主性和開放程度。首先要規范展會運營機構,實行企業化經營。其次要整合、組建跨行業的產業集團,形成較完整的會展文化產業鏈,增強企業競爭力?!罢苿印本褪亲屨贫ㄓ行У墓芾泶胧?,讓文化業和會展業正常有序的經營和發展。此外,政府還要全面梳理本地區文化資源,選準會展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定位,為會展地發展會展文化產業提供科學指導。
(二)“文化為基,相互拉動”
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首先是:文化必須服務于會展,同時會展業通過舉辦會議、展覽的凝聚和輻射效應促進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豐富文化的內容、形式。只有樹立這樣的觀念,才能達到會展業與文化產業相互推動的新模式,實現雙贏。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是文化業的基礎,只有文化內容的豐富多彩,才有文化業的多樣性。文化為文化會展提供原材料、素材,沒有文化的基礎,文化會展是沒法開展起來的。
(三)“協同為路,共同營銷”
要確保會展業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的有效性,就必須加強兩個產業在營銷上的合作,實現共同營銷。會展產品的營銷要以文化為基礎,會展產品缺乏文化價值,就很難得到人們長期的認可。而對于單純的文化產品,如果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就很難有長期的顧客。展會都會有穩定的參展商,因此一個地方可以通過舉辦文化會展來吸引顧客。在網絡宣傳上,會展部門與文化部門可以建立一個兩產業合作的信息共享網站,做到信息共享,節約營銷成本。
參考文獻:
[1] 李江帆.文化產業:范圍、情景與互動效應[ 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3(4).
[2] 何春暉, 王云峰. 西部中心城市發展會展業的思考——以成都為例[J]. 開發研究, 2010 (1): 47-49.
[3]王瑩.義烏文交會:文博會轉型升級示范樣本[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23/c_126423582.htm,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