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飛
摘要:小型水庫的勘察時間較短,且對其的投資量小,使得其除險加固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如今,隨著小型水庫數量的增加,對其的病險研究逐漸深入,地質勘查方式有了一定的變化。本研究以云南省小型水庫為例,深入了解了其除險加固過程中地質勘察的工作內容,提出了勘察要點,以為我國防治小型水庫病險提供參考,使得地質勘察水平得以提高。
關鍵詞:地質勘察;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前言:很多小型水庫由于經常運行,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腐蝕、老化的問題。因此為了防治這一現象,針對問題會采取勘察、加固等措施,以保證水庫正常、有效地運行。在地質勘察過程中,通過調整思路,深入了解地質狀況,以讓相關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小型水庫存在的病險,以采取措施輔助除險加固工作,保證小型水庫的安全。
1云南省小型水庫病險狀況
自1949年以來,云南省的水利工程迅速發展,控水總量也在不斷增加,相繼建立了很多小型水庫。據調查統計,云南省共有小型水庫共5000多座,其中小二型水庫數量占到了95%以上,有病險的將近3500座,水庫干涸速度加快,且形勢嚴峻[1]。這些水庫大部分都是在20世紀修建的,由于當時的水平有限,導致如今的小型水庫在結構和很多功能上都已老化,病險問題嚴重。這些病險水庫多表現為無法儲水,還有部分儲水能力下降,為云南省境內的人力和物力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云南省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中地質勘查工作要點
地質勘查工作是如今云南省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的重點組成,只有全面勘察并采用合理的勘察方式,才能更好有效、快捷地掌握地質狀況。云南省山區比較多,地勢高且險,地質條件比較多樣化,因此水庫的除險加固難度較大。加強地質勘查是非常必要的。勘察工作要點的組成如表1所見。
2.1轉變地質勘察思路
云南省小型水庫數量較多,且大多數為土石壩水庫,其滲漏問題嚴重。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地質勘察力度。其首先應轉變勘察思路,調整原有的勘察觀念[2]。實現由調查地質條件向注重明確地質問題的轉化目標。由于云南省的地址條件復雜,且小型水庫很多建立在偏遠的山區,因此制定有針對性的勘察方案。以事實數據為依據,全面為除險加固服務。如今,云南省對很多小型水庫的地質勘察工作中,多采用將所有的施工區域檢查方式,這樣使得工作量較大。因此需要采用有針對性的勘察,劃分區域取樣檢驗。
2.2規范地質勘察行為
地質勘察是修建水庫的必要環節,云南省在近幾年相繼制定了關于勘察規范的標準。標準中指出應將勘察工作全面地應用到治理小型病險水庫中。在勘察時,應時刻遵守相關的原則,按照流程和步驟進行。勘察過程中,要提高應變能力,對地質做安全評定,在此基礎上繼續工作,可采用多種鉆孔,勘察地質狀況,如土質顏色(紅色、褐色、灰色等)、裂縫程度、砂巖互層等[3]。由于很多小型水庫在建立前沒有較為具體且可靠的地質調查數據,對于地質勘察工作的需求是比較強烈的,其需要一些技術技能高的勘察鑒定人員去實地考察,以為工程提供參考。云南省在這一方面應規范地質勘察行為,一切以實際數據為標準。根據土質構成、地震受力、排水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慮,并在整個大壩的不同部分考察土地粘性。在原有的病險記錄搜集中判斷病險類型。
2.3加強勘察壩基滲漏力度
壩基滲漏的主要區域為壩肩和主壩段。云南省在對小型水庫進行勘察時,應有針對性。其如果沒有發生泄漏現象可以不用勘察。在對其勘察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狀況,將出現泄露的壩基找出來,并根據其具體的情況和地質制定專門的勘察方式,劃分出勘察核心區域。與此同時,縱向需要將不同性質的壩基滲漏分類,發現巖土體是否具有透水現象,并找到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緣由。在勘察中,為了提高評價和判斷的準確性,應依照出水量、自然雨水量和滲漏程度的實際數據,經過地質鑒定后方可闡明結果。如搜集到的數據不夠充分時,應予以充實,加強勘察壩基力度。云南省相關負責部門應任用較為專業的壩基滲漏評價專家,以保證判斷的準確無誤。
結論:只有做到全面且科學的地質勘察,才能確保信息的真實有效性,以幫助更好地對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由于很多小型水庫是采用土石壩建成的,因此其出現病險的幾率較大。通過地質勘查,轉變勘察思路,規范相關人員的勘察行為和方式,并加強勘察壩基滲漏力度,以更加有效地評價并判斷病險,采取有關措施,保證小型水庫順利運行。
參考文獻:
[1]馬景勝,田秀雨.淺談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階段工程地質勘察質量原因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8(10):130-131.
[2]張士辰,楊正華,郭存杰.我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管理對策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0,04(23):282-286.
[3]王春華.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地質勘探工作布置原則[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1,04(09):317-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