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飛速發展,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地質災害分布的面積也越來越廣,地質災害分區與其他地區一樣同為土地資源,那么它在土地規劃中又有著怎樣的應用呢?本文將簡要概述中國地質災害分區,以湖北恩施的具體地質災害區分情況為例,分析其地質災害發生及發展狀況,針對當前城鎮建設以及土地利用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介紹當前使用比較廣泛的地質災害分區方法,闡述其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作用和意義。
關鍵字:地質災害;土地利用;土地規劃
地質災害發生受到地質構造、地形地貌以及氣候和人口分布等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域,其發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地域特性。所以,加強地質災害分區及其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下面將對該課題開展詳細的論述。
一、地質災害防治現狀與形勢
(一)地質災害現狀
湖北省地質災害發生的地區中,恩施市災情極為嚴重,通過對以往發生的嚴重災情的調查得出,恩施市內地質災害點共有471處,分別包括土質滑坡、巖質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
恩施市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在于復雜的地質條件,由于區內不斷開展的城鎮、道路、礦山建設及居民建房等人類經濟工程活動,雖然對全市經濟和和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不當大量的建設活動,導致上述多種地質災害災情嚴重,在很大程度上給恩施市的國民經濟建設及社會安定造成危害和影響。
因此,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視,相關的地質工作人員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適當減少工程建設,同時在工程建設中保護原生地質環境,合理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資源,給充分考慮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減輕地質災害的發生率,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和決策水平,從而促進和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隨著恩施市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不斷完善,城鎮建設、交通建設以及礦山工程建設等各方面大型的建設計劃項目的進行,如果不進行合理的控制規劃,新的地質災害將不可避免的出現,而已經產生的嚴重地質災害也嚴重的影響到了工程建設的實施,給施工人員和周邊居住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脅。
二、常見地質災害分析方法
通過以上對地質災害產生原因和發展趨勢的研究,我們將采用定性分析和點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地質災害發生區進行劃分。
(一)定性分析法
結合地質災害的調查結果,以及區內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植被、地質災害發育現狀和人類活動等,將地質災害發生區劃分為地質災害低發區、中發區、高發區[2]。其中,低發區分布在離城區較遠,人口密度較小,且植被覆蓋率較好的的偏遠山區;高發區則主要分布于人類工程活動頻繁、人口密度大的地區。
(二)定量分析法
1.點線分層矢量法
在進行點線分層矢量化之前,要引入MAPGIS制圖軟件作為平臺。利用“MAPGIS輸入編輯”系統,根據圖像所表現的內容進行跟蹤分層矢量化。具體包括地理內容(如水系、交通、居民點等)、地質內容(如地形地貌等)等。矢量化過程根據不同點、線,錄入相同的參數,并進行分層處理。在跟蹤的過程中,將圖像放大30倍以上,以確保矢量線劃處在柵格線劃中心。然后進行矢量化誤差校正。校正要注意以下幾點[3]:第一,確定圖形的控制點,控制點的選取盡量能覆蓋全圖,且分布均勻對稱。第二,對于編制“思茅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成果圖,要至少16個以上的控制點,確保控制精準度。第三,正確區分圖形中控制點的實際值和理論值。
2.GIS空間分析技術法
GIS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已經逐漸推廣開來,其在地質災害分區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主要是可以使地質災害分區的評價結果圖形化,能直接根據影像圖對地質災害危險區進行規劃。該技術能在一個統一空間的參照系統條件下,將空間圖疊加,計算圖形運算和屬性運算,得到新的空間圖形[3]。
三、地質災害分區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意義和作用
其應用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設用地空間規劃布局。建設用地分為適宜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各分區劃分依據、土地利用條件及地質環境特征如下。適宜建設區:城市發展優先選擇的地區,是工程地質條件、區域穩定性較區好的區域,地基承載力較高,適合建設用地發展的需求,對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建設成本、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科學合理的開發。限制建設區:地質條件較差、地理環境較為嚴重,應科學合理地引導開發建設行為,城建用地應盡量避讓。它與城鎮建設區重疊的區域,應按照相關的保護要求提出具體建設限制標準,嚴格實施相應的保護措施。禁止建設區:工程地質條件較差,不宜作為建設用地的地區,以及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作為生態培育生態建設的地區。
2.農用地空間布局。目前,我國將生態農業區和農林牧綜合區劃分為農用地,各分區劃分依據,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土地利用現狀和地質環境的特征,進行規劃。其中生態農業區主要位于地質比較好,地表植被豐富,泥石流和沙化災害發生較少的區域。農林牧綜合發展區則主要在地表植被少,明顯沙漠化,生態環境破壞,急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利于作物生長的區域。所以,要針對具體情況,合理對農業用地進行布局和利用。
結語:
通過分析地質災害分區來研究其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有利于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土地資源。對我國土地資源的規劃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地質災害分區的建設用地和農用地規劃方案,對土地利用及其管理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可進一步提高規劃對未來區域土地利用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恩施市2013——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2]馬玲玲.MAPGIS軟件在縣(市)級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制圖中的應用.華北國土資源,2012,(4);108-111
[3]劉明沖.淺析臥龍自然保護區地質災害的危害[J]. 四川林勘設計. 2011 (04) 125-126
[4]王鐵暉.模糊聚類方法在地質災害分區中的應用.微計算機信息,2011,27(5);208-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