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婧
摘 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技校學生應積極主動創業,主動捕獲機會,創造機會。大力發展創業教育,不僅能使創業者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而且能緩解就業壓力,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
關鍵詞:技校生創業 創業指導 創業教育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畢業生就業體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招生規模擴大帶來的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和經濟調整帶來的就業崗位的減少給學校的就業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對技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在技工院校普及和深化創業教育。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技工學校的創業教育談幾點看法。
一、技工院校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1.學生年齡偏小,創業意識較弱
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起點,三年后畢業時也不過十七八歲。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說,可以考慮就業,但創業就有些遙不可及了。從筆者多年了解的情況來看,中等技校畢業生創業人數相當少,但他們自主性強,思想成熟,有執行力,甚至在校期間就開始了創業。另外,學生畢業工作幾年后,再創業的不在少數。所以,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創業教育的首要工作。
2.商務專業學生創業多于理工專業學生創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創業的門檻降低,開網店的人數成井噴式增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很快就從最初的網上購物,發展到在淘寶網、微信朋友圈賣商品。由于對互聯網商務的了解,三分之一的學生注冊了網店,在校期間就開始了創業,這在其他工科專業的學生中是少見的。例如,電工、機械、汽修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創業的人寥寥無幾,這與理工專業技術要求高、創業門檻高不無關系。因此加強理工專業學生的創業教育,不僅要從創業理論入手,更要從專業技術創新切入,使學生敢于創新、創業。
3.創業人數不少,成功人數不多
創業的學生雖然不少,但能堅持做下來的不多,做成小型企業的就更少了。學校要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使學生能克服創業的困難,堅持做下去,直到創業成功。
二、創業教材分析
目前,學校在創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創業的激情。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教材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創業指導》一書。
1.教材結構的科學性
教材設立的“導讀”“案例”“資料室”“想一想”“議一議” “讀一讀”“小測試”“名人名言”“實踐探究”等欄目很科學,改變了同類教材只注重理論,不注重實踐的狀況。這些欄目新穎多樣、形式活潑,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符合技工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果教材能增加相關的法律法規會更好,例如,《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勞動法》《個體工商戶條例》等,以方便師生查閱,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教材內容的適用性
教材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可讀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強,選擇了大量的案例,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技校生非常適用。在教學案例的選取上,有80%的學生希望增加一些創業失敗的案例,這超出了筆者的預料,說明技校生對創業是非常有想法的。但教師對是否增加創業失敗的案例存在分歧。有四名教師認為該教材選取案例大多數是成功創業,精英化痕跡濃重,增加失敗的案例有助于學生著眼于現實,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三名教師認為技校生創業本來就少,應該用更多的成功案例激勵學生創業,而不是用失敗的案例增加學生創業的畏難情緒。
三、學校要為創業教育提供支持
1.創設創業氛圍
學校創造條件,增強創業體驗,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創業實訓活動。例如,開展制訂創業計劃的比賽;模擬企業運營過程,讓學生體驗經營決策過程,提高實踐能力。
2.建立校外創業基地
學校在校外建立創業基地,與企業開展合作,讓學生深入崗位,感受創業環境,提高創業綜合能力。
四、學生創業要了解國家政策
畢業生在決定創業時,不僅要了解相關行業信息,還要深入了解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和地方的具體政策。例如,保定市對高校畢業生創業有優惠政策:有創業意愿的職業院校學生可以到定點機構接受免費的創業培訓;畢業兩年內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初次領取營業執照并穩定經營6個月以上的,可以獲得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助;應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創辦小微型企業的,創辦3年內租用經營場地和店鋪,可給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每年不超過3000元,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不超過5000元。
總之,在技校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和造就小型企業家,既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又能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緩解就業壓力,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劉新少.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1).
[2]李濤.轉型期我國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
(作者單位:保定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