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娟
摘 要:老年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內容較為枯燥,教學方法合理有效的運用與提高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對所在學校老年護理學常用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了總結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對當前老年護理崗位的需要, 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老年護理學 傳統教學方法 利弊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首要的社會問題,為如何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老年護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老年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包括老年人身體各系統的變化和護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護理、家庭護理、老年病的康復等,它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課程,學生覺得難學,教師也覺得難教。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尚待進一步探討。然而,教學方法合理有效地運用與提高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對所在學校常用的老年護理傳統教學方法的利弊進行了總結,以利于有效地進行教學改革。
一、傳統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是指在傳統教學理論規范下的課堂教學。杜威對傳統教學有如下見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過去已經編好的一系列知識和技能組成,因此,學校的重要任務就是把這些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新的一代。”赫爾巴特認為傳統教學方法一是以教師為中心,二是以傳授書本知識和技能為主要任務,三是以教室為基本場地。根據調查,傳統教學方法在當前課堂教學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并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發揮著作用。
二、傳統教學方法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在教學效果上,教師起到示范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體,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示范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就地位論,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職校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及自控力不高,這就需要一個好學的老師作為他們的榜樣,帶領他們前行。
2.在教學內容上,循序漸進,啟發誘導
老年護理學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是綜合性強,比較枯燥,部分教學內容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例如,一些老年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護理問題等需要教師具備深厚功底,在授課時做到講解層次分明,層層深入,使教學內容從簡單到復雜,總結、反思進而升華,循序漸進。通過巧妙的設疑讓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后回答,從而達到啟發誘導、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最終,讓學生有規律地掌握知識、技能,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
3.在教學時間上,經濟、高效
老年護理學教學學時比較少,很難應對到多而雜的教學內容上,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教學方法還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對授課知識進行整合,依照教學目標,有層次地組織教學,達到前后知識的銜接,并融會貫通。
三、傳統教學方法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弊端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學方法片面地理解為只包含教的方法,忽略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筆者所在學校傳統的老年護理教學就沒有很好地考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教師都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標,沒有更好地考慮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過多注重了教師教的作用。老年護理學傳統教學方法的主要弊端如下。
1.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難以形成評判性思維
老年護理學整個課程內容是以護理程序這一科學、系統的護理工作方法為基礎設計的,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運用它去實際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而評判性思維是有效實施護理程序的內在形式,評判性思維是現代護士核心能力之一,核心能力在護理專業及護理人員的能力結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位置往往限制了學生評判性思維的形成,被動地學習使學生習慣了教師將知識灌輸給他們,學生從不質疑教師講授的內容,被動地理解與記憶便成了他們主要的學習方法。一旦學生獨立面對問題時,必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與崗位需要是脫軌的。隨著醫療環境的發展及護士職業角色的擴展,老年人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的臨床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判性思維決定了護士處理問題的能力、評估病人需要的能力以及為病人提供整體護理服務的能力。
2.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的特點和需要
當今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是理論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標不明確,熱衷于網絡、游戲、追星等,根本無心學習。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缺乏艱苦的鍛煉,意志薄弱,學習惰性強。因此,完全采取傳統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當代的職業教育要求,也難以滿足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職業學校學生雖然知識基礎比較差,但智力素質并不差,他們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所以,我們必須注重發掘他們的潛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組織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環節等,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
3.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加深學生對護理職業的認同感
老年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典型的綜合性應用的特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參與學習,造成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學生雖然將教科書中疾病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治療爛熟于心,但面對真實的病例時卻不知所措。所以,應在教學中創設臨床情景,形象直觀地將臨床引入課堂,讓學生熟悉臨床護理的工作流程,體會不同階段護理工作的動態變化特點。這對激發學生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至關重要。
4.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培養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者是目前社會對護理人員更加強調的一個角色,尤其是老年護理崗位。隨著人的老化,健康問題尤為突出,加強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預防意識及控制疾病的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護士作為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其健康意識和教育能力直接影響到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傳統教學方法對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難以使學生認識、體會、擔當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導致學生缺乏責任感及角色意識,更不能達到能力的培養。
總之,傳統教學方法是長期教學經驗的結晶,有很多合理因素可以繼承。例如,在幫助學生學習老年護理學系統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非常有效,我們不能盲目拋棄。但如果不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就會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鑒于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如何使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達到最優化,筆者想強調兩點:第一,要充分了解老年護理崗位的職業要求;第二,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資源、教學學時等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劉文海.課題式教學方法與傳統式教學方法在高校專業教學中差異性比較[J].美術教育研究,2013(13).
[2]樸姬善.傳統教學法與現代教學法優化整合實證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5).
[3]李有成.談談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與現代教學方法的特點[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S2).
[4]閆瑞芹,沈寧.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與發展現狀[J].護理研究,2004(18).
[5]朱正宏,馮小東,劉靜明.seminar學習模式在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口腔醫學,2005(13).
[6]韓偉.如何提高護士做好健康教育的能力[J].實用醫技雜志,2007(12).
[7]呂紅,孔令粼,李莉.護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