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瑾
摘 要 本研究是一項致力于在生態課程觀的視野下研究英語語音教學問題的嘗試。生態課程觀理論為本研究提供了基礎,為英語語音教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思考的范式。筆者運用生態課程觀的理論及思想,圍繞英語語音教學目標、英語語音教學內容,英語語音教學實施等各因子,探討和揭示生態課程觀下的英語語音教學。
關鍵詞 生態課程觀 英語語音教學 教師角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45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the View of Ecology
——Take Xinhua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Jin
(Xinhua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 commitment to study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problem in perspective Ecological Curriculum attempt. Ecological Curriculum theory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provides a paradigm of thinking. I use the theoretical and ideological concept of ecology course, around the goal of 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content of each factor,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explore and reveal the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ecology curriculum concept.
Key words view of ecology;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teachers' role
語音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語言學習和教學的出發點,任何語言的掌握都離不開語音,所以語音教學的重要地位也突顯出來。英語仍被認為是當今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而使用英語語言的過程根本上說是通過掌握良好的英語語音達成交際的過程。為此,英語語音受人關注,英語語音教學也日益受到重視。但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英語語音教學仍就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很多不當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如不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不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不關注課堂師生互動,不創新課堂教學內容等等方面都制約著英語語音教學和學習的提高。因此,目前,我們有必要轉換一種新的視角,運用生態學原理來研究教學問題即從生態課程觀視野下探究英語語音教學。生態課程觀是以生態學的世界觀、價值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為基礎來觀照、思考、理解和解釋課程問題,以生態的方式開展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課程教學研究。具體來說,是以生態的方式探尋生態化的英語語音課程教學。從理論層面來說,在生態課程觀視野下探究英語教學是與21世紀的時代精神相呼應的教學研究轉向。21世紀是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它倡導人與人、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發展,而在生態課程觀視野下透析英語語音教學各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與運行機制正是這一時代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擴寬了教學研究的領域,同時豐富和發展了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從實踐層面來說,它有利于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從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過渡到生態化的英語語音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其次,在英語語音教學實踐中運用整體、和諧及動態發展的觀點反思課堂教學,創建出“生態系統”的課堂,從而全面提高英語語音教學質量。
1 國內外研究概況
在國外,將生態學的理論引入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是20世紀中后期興起的,到目前為止系統地運用生態學理論對教學問題進行的研究還不是很多,比較突出的有沃(Waller.W)的課堂生態學;鮑爾斯(Chet. A. Bowers)和弗林德斯(David J. Flinders)將生態問題引入到后現代的教學中去,以“反映性教學”貫穿整體生態的理念,而大多關于生態教學的研究都要追問到對生態教育的研究中,如克雷明在1976年明確提出了“教育生態學”這個概念,認為教育生態系統中各個因子有機聯系著。此外,萊西(Lacy. C)、威廉斯(Williams. R)等對教育、文本生態危機等宏觀教育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其中對教學問題有一定的涉及。除了生態與教育教學的關系外,豪根(E. Haugen)于1972年提出并使用“語言生態”這個概念。它的提出給英語教師一定的啟示,那就是語言是動態的,與所在的環境相關;語言是有生命的,有其變化發展規律等。
我國最早把生態意識與教育結合起來的是孔丘,他把教育與社會環境相結合論述教育的作用。近代教育學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主張體現教育生態系統的關聯性理論。臺灣學者方炳林在其《生態環境與教育》(1975)一書中力圖從社會、家庭等方面構建教育生態體系。進入20世紀80年代,臺灣學者李聰明在其著作《教育生態學導論》中提及運用生態學原理對幼兒教育、國民教育、職業教育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在80年代末,大陸吳鼎福教授發表了《教育生態學謅議》。從此,教育生態學的研究在大陸開始受關注,如李軍(2008);賀祖斌(2005)。到目前為止,國內運用生態學理論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還比較少,通過CNKI檢索,發現用生態學理論對教學問題進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生態學角度研究課程(劉雪飛,2004,2005,2007;屠美如,2003;羅儒國,2003;王牧華,靳玉樂,2000,2002;李根,2010;楊邦俊,2008)等,二是對課堂的生態學研究(關文信,2003,2009,2010;華激文,2008;汪霞,2001,2005;胡艷芝、李秀偉,2003)等。在此基礎上,從生態觀的角度研究英語教學則少之甚少,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對英語生態課堂的探究(陶瑀,2010;高峰,2004;羅國太,2010;劉丹丹,2010;趙攀,2010;張慶,2010;蔣秀玲,2011;王坤、楊毅,2011;),此外少數集中在英語教學上,如“生態學對成人英語教學的啟示”(徐國輝,2009);“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初探”(趙晶,2009)等。以上都是從理論角度對生態觀下英語教學的探討和構想,很少具體涉及英語語音教學及實踐性的研究。總之,在生態課程觀的視野下實踐性地探索英語語音教學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同時也為今后的教學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2 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研究是一項致力于在生態課程觀的視野下研究英語語音教學問題的嘗試。生態課程觀理論為本研究提供了基礎,為英語語音教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思考的范式。筆者運用生態課程觀的理論及思想,圍繞英語語音教學目標、英語語音教學內容,英語語音教學實施,老師及學生的角色定位等各因子,探討和揭示生態課程觀下的英語語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嘗試將已發現的在生態課程觀視野下全新的語音教學的理念及教法介入到實踐教學中,通過一學期的實踐考察驗證,試圖探究對這種全新的生態化教學的真實性認識,從而對英語語音教學進行較全面的生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本研究通過對新華學院文法外語系2011級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一學期的全新語音授課,期間對學生進行個案訪談、課堂觀察,從而了解其教學效果。在學期初,讓每位即將上語音課的學生寫一篇反思日志對學生進行前測。研究者收集、統計學生對今后英語語音教學的想法、期望及曾經經歷過的語音教學;學期末,再讓每位學生寫一篇反思日志,對學生進行后測,通過學生的反饋檢驗教學效果。研究者收集、統計學生對生態化語音教學的看法(是否認同其教學)及在此教學基礎上仍需改進的地方等。
3 研究結果及建議
經過一學期的授課及實驗,研究者發現絕大部分學生比較認同這種生態型的以學生個體發展為主的教學模式,普遍反映語音教學有了生命力和朝氣。在此教學中,教學因子尤為重要,它們的重新建構,有助于改善當前的語音教學,為今后的語音教學提供啟示。
3.1 英語語音教學目標的重塑
對英語語音教學的目標專家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語音教學目標多樣化,但共性目標為能聽音,能辨音。語音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本身具有過程性和動態性,不能一蹴而就,應在不同階段確定不同教學目標。在大一階段,大學新生還未適應高校課堂時,還未能及時調整心理狀態,沒有真正地從高中英語課堂的“無聲”走到大學語音課堂的“說英語”。在此時期,教師除了按照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了解發音,會發音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維護學生的心理情感,培養他們說英語的自信心及使用英語的勇氣,這些情感目標都可以通過生態課堂上的英語短劇、情境表演來完成。
3.2 英語語音教學內容的完善
按照教學大綱,利用一學期17周的時間,教師應講授完畢元音、輔音的單個發音規則及重音、節奏、停頓和語調等一系列的發音技巧。此外,研究者認為在講述學科知識的同時,應注重使用知識的環節,因此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增加實踐環節,即結合當代英語新詞匯、新句型,讓學生創造情境,使用詞匯及句型,協作會話,意義建構來學習,從而做到走出課堂,融入社會。
3.3 英語語音教學的分層實施
在英語語音教學過程中,由于班級的學生存在個體心理及地域等的差異,英語語音課程因根據現實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即將教學計劃分為理論階段及實踐階段。在理論階段講授元音、輔音的單音發音規則;在實踐階段講授發音技巧。同時,在每個階段都將實行個別輔導加班級教學。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學語音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每個個體的特點進行發音的輔導和糾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音,同時培養師生的情感關系,做到生態教學。除了個別輔導教學方式外,教師就發音技巧方面進行班級教學,學生共同學習,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實踐練習,如英語短劇及詞匯使用等步驟,這樣,學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練習及合作學習,從而做到使用英語。
總之,英語語音教學應體現出實踐性的特點,讓學生在充滿生命力的課堂上積極地學習,同時增強與教師及同學的合作情感,培養自身的英語氣質,即大膽地說英語。
該論文為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教改課題,課題號為14X HJG12
參考文獻
[1] Fassinger,P.A.Understand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Studentsand professorscontributions to stuedntssilence [J]. Jouranl of Higher Education,1995(66):82-96.
[2] 馬秋鴿.外語課堂中沉默者與積極者學習對比[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1.3.2:167-169.
[3] 張慧琴,張琨.大學英語沉默現象探究[J].中國外語,2009.6.2:78-84.